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对外贸易促进研究

2018-04-03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贸易

彭 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首次被发明,90年代在美国全球化战略的设计下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全面、迅速的普及与运用。我国于90年代中期受惠于此,初期应用于向国外宣传我国的企业信息;进入本世纪之后,经过BAT以及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互联网的基础化应用,比如,生活化的互联网+生产、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金融等已经成为常态化的事物。

自2015年6月24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正在向互联网+对外贸易的方向发展。[1]与国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成绩也较好。其差异在于,国营企业的互联网+倾向于交易,民营企业的互联网+多有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与应用,下面就对外贸易这个主题加以研究。

一、互联网背后的逻辑挖掘与反思

互联网+对外贸易的一般实践渠道或者方法,主要是通过网络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各个电商等完成贸易交易。但近两年由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房屋等新兴行业的出现,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大的颠覆,这股新思潮也激起了对对外贸易领域实施的基础性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的诸多启发与思考。根据这种反思,可以对其逻辑路径分析如下:

根据现阶段对互联网+思维或政策的思考,业内人士与大多经济研究者指出,互联网的背后承载的除了技术手段之外,最重要的是其思想,分别有系统思维与融合思维两种说法。前一种逻辑认为,依靠互联网+的系统思维可以实现对外贸易整体的转型发展,如建立诸如“一带一路”上的电子通讯点;然后按照化整为零的思路,进行技术整合,建立一个遍布全球的对外贸易电子体系,更好地构建互联网地基之上的现代对外贸易。后一种逻辑认为,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施国内资源的融合,将所有企业资源,以及与互联网+对外贸易的各种匹配性资源进行融合,建立全球化的物联网,以此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两种思维基本上都倾向于由大宗贸易的直接进出口,转向更为直接的贸易板块互动,即令所有的对外贸易要素,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完成资源的全面衔接,达到对外贸易的战略构建。然而,从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观察,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对外贸易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一种“后互联网时代”的声音中,已经说出了互联网的局限,认为真正要推动互联网+对外贸易,仍然需要从对外贸易本身出发,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思维并行的要素构成,共同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目前来看,无论其对于互联网背后的逻辑挖掘与反思如何,都应该在互联网+对外贸易的模式前提下、已经得到常态化应用的事实上,先搞清楚其影响与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才能进一步谋求其拓展、完善。

二、互联网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比较优势

(一)互联网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互联网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之一是冲击了其传统化的贸易手段与贸易方式。比如,传统对外贸易中以纸质单据为凭证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而新的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则以电子版本为准,贸易双方的交易通道能够采用多种PC端的工具平台与移动客户端的工具平台,比如电子邮件、各种聊天工具,再如电脑版或智能手机版的淘宝、天猫、京东、易贝等;根据B2B的应用频率分析,当前的Twitter、LinkedIn、微信等用户量急剧攀升,通过此类工具实施交易的贸易企业数量相继获得了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支付方式的电子化,更加促进了其快速发展,第三方平台,以及贸易双方应用的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等极大地解决了对外贸易中的地域性问题与时间性问题。比较早的如敦煌网“为成功付费”交易模式,就获得了较好的运用,对于对外贸易的贸易率有极大贡献。影响之二来自于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转变,如传统模式中的中间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化的合作更加紧锣密鼓;而且当前的运用结果是,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有了显著调整,多样化的商业活动与服务,已经拓展到了制造、服务、农业多个领域,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并驾齐驱。其他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交易频率不断增长等。概括言之,互联网与对外贸易的融合,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整体上的向好发展,既是一次扩展,也属于一次重新调整,其真正的功效目前只是初步发挥,其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

(二)互联网对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运用推动了我国基础建设[2],由此我国发展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基建能力;实现了快速化的现代初步转型。当前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基本上使社会发生了剧变,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甚至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均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互联网+对外贸易也令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契机,对于国家而言是战机。按照当前的结构经济学理论,可以将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的比较优势概括在“思路决定出路”这一原则之下[3],并指出其中的比较优势,以及未来的可促进路向。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简化了贸易程序、加速了贸易交易频次、拓展了贸易对象。对于实际的操作者、参与者而言,有成本下降、服务提升、效益增加等收益。比如,中间代理环节的简化、手续的电子化处理,进口贸易效率、出口贸易效率比之前大幅度提高,并且推进了更多中小企业的参与,使贸易主体数量增加、贸易效率提升、贸易范围由原来的定向型,逐渐向着灵活化的方向发展,一对多向多对多的转变,是现代对外贸易的突出特征。这些作用或优势来自于技术本身属性的发挥,如其便捷、快速等。从目前的应用要素及其运用规则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其中的最大比较优势,在于激活了对外贸易的主体、对外贸易的模式、建立了互联模式中的多元神经,能够起到对对外贸易本身各大相关要素、资源的促进,并令其实现快速的优化选择,完成整体上的企业转型、行业优化升级,并推进国家对外贸易战略转变。

三、基于互联网的对外贸易促进措施

互联网+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通过分析其影响与比较优势,可以发现其本身的功用相对有限,其主要的发力点来自于与之相匹配的物流、金融体系、国际关系、交通网络等诸多要素的统合与共同作用。比如,当交易完成后的物流体系配套不足、交易中的资金兑换汇率波动较大、交通网络存在阻塞时,贸易双方就不会继续依赖于互联网络平台,而更愿意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贸易。这种基本前提与多因素的互动与配套发力表明,在当前需要按照我国互联网+对外贸易的迅猛势头与发展趋势,敏锐地在物联网、金融体系、技术人才方面加强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其外置攻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物联网建设

我国对外贸易中有诸多据点,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桥头堡等[4],目前还有“一路一带”,能够将内陆如重庆、陕西等一路向西地带动到世界各地。整体上观察其交通方面的战略布置,基本上比较完备,但物联网络的建设却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物流运输的效率方面;比如,对外贸易中往往存在诸多个区域的向外输出,向内运输;但由于不同区域、站点缺少相互的联动,往往会造成物联缺少紧密联系,因而会发生沿路的空箱现象。而且,在国内不同区域间的快速通道也未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物流网络,构建完善化的物联网,以此推进互联网+对外贸易不同区域中的快速转运。因此,建议在基础完备、交通发达的前提之下,将互联网+对外贸易,扩展到相应的站点衔接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统一化的物联网络系统,令我国向外输出与向内转运的物联网络实现整体上的联接,全面地形成海、陆、空三个方向上的多点交汇等。

(二)不断完善金融体系

现代商业模式中的对外贸易要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世界金融体系作为后盾支撑。比如,我国实施的金砖基金、亚投行、私募基金等,既符合我国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也令我国的银联卡、人民币认可率被普遍化地接受。[5]如银行卡可以通行140多个国家,人民币同样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兑换率、认可率以及相对稳定的汇率,以及外汇储备,加上开放的金融系统,会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难以估量的可能性。从大的范围来看,目前已经齐备,但国内的金融监管不足与金融市场的泡沫却为其国际、国内的金融交通产生了诸多不利。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出口量下滑既是金融危机的长期波及,也属于西方国家工业振兴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因此,当前需要在逐步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构建的过程,认真做好国内的金融构建,令企业能够将重心集中、转变到贸易投资方向,通过真抓实干做企业来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前的任务是完成国内金融环境的整顿、完善、促进,营建一个可以令企业欣然进行投资,参与对外贸易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人才,建设团队

互联网技术下的对外贸易人才,既要求技术,也要求政治经济、法律等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当前的对外贸易人才应该以专业化的方向,实施专业人才的训练,将高职、本科教育共同纳入人才的职业培养与对外贸易导向之下,利用现在的校企结合模式完成对实践型人才的训练与培育等。尤其是当前要注重不同人才的团队协作训练,可以利用企业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知识复用水平与项目下的人才资源配置研究,并借助培训过程,强化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能够“纳多种人才于专业团队”,共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实践主体整体能力的提升等。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对外贸易促进策略中,表面看可以概括于互联网+对外贸易的简单模式之内;但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种对外贸易的新形态,只有在匹配性的设置诸如物联网、大数据、基础交通、技术人才,以及相应配套的管理系统,并能够克服国家、地域等方面的体制冲突、管理制度差异等多种前提之下,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与快速的拓展、壮大。因此,从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配置、基础性的传输能力等各个层面观察,虽然万事齐备,但对外贸易始终属于一种政治经济学,所以还需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进行大战略构建,从明确意图开拔,积极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向着高、精、尖方向转型发展,尽可能在技术推进下构建未来的对外贸易的“4+1”闭环。

参考文献:

[1]赵春明,王春晖.对外贸易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冲击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50-58.

[2]徐元,于洪平.新形势下实施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4(5):11-22.

[3]徐晓勇,雷冬梅.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生态服务逆差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57-61.

[4]李学林,陈镜宇.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8(5):46-53.

[5]陆向兰.金融相关率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理论月刊,2014(12):138-141.

猜你喜欢

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生命力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贸易融资应防患于未然
穿透虚假贸易融资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