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解读

2018-04-03余永跃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自由主义

余永跃,雒 丽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作为西方女权主义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自由主义女权主义①形成两个世纪以来,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虽然女权主义历经三次大的浪潮,今天已经发展到后现代阶段,但是女权主义产生之初所追寻的“争取女性自由和权利平等”的目标仍然没有彻底实现,“女权主义向何处去”的难题依然没有最终解决。所以,女权主义在走得远的同时,要想走得好,就十分有必要回到作为女权主义源头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那里,来寻找新的理论增长点。

一、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产生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起源于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它与二者的关系颇为紧密:前者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后者是其产生的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启蒙运动,西方一代又一代哲学家、思想家都曾对男女平等问题进行过思考,发表过诸多重要主张,尤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妇女享有政治权利和受教育权等思想、观点,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产生作好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充分准备。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且,在这次运动中产生了最早的现代女权主义流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一)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来源

作为人类群体的一半,女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女性发展的历史却几乎一直笼罩着不平等的底色。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就有公民民主的传统,但是公民的身份只是赋予男性自由人,广大女性则被排除在公民群体之外。也正是从这时候起,产生了最早的男女平等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的先哲们在探讨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时,留下了大量关于男女禀赋同等、男女教育和社会角色平等的精辟论述[1][2],为后来的女权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启示。

古希腊之后的中世纪是宗教统治的时代,有关男女平等、自由等思想都被宗教信仰、保守愚昧所吞噬,女性无法看清外部世界,也无法看清自身的个性、价值和权利。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动摇并破除了封建神学的世界观和精神枷锁,促进了女性的个性和思想解放;涌现出了诸如薄伽丘、托马斯·莫尔、莎士比亚等哲学家、小说家,他们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等级制和私有制,提倡一夫一妻制,主张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地位,赞美女性品质,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3][4]。这些为男女平等思想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将女性的主体形象带进了大众视野。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在18世纪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中,以孟德斯鸠、卢梭、约翰·洛克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理论旗帜,用理性重新审视一切事物,他们对作为人的另一半的女性的处境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使得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成为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蒙运动中,“女性作为人的价值,首次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雷雨中得到洗礼”,启蒙思想家喊出了石破天惊的呐喊——“女人和男人一样属于共同的人类”[5](P1,6)。启蒙思想家们从自然法则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生理角度对男女平等进行了论证,主张赋予女性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政治权利。孟德斯鸠指出,所有人类生来天然平等,那些认为女性比男性低级的观念违背了两性平等的自然法则,因此他提出了解放妇女、实现男女平等的口号[6](P8)。卢梭提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他指出当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之后,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两性之间的差别,为了消除这些不平等和差别,就产生了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和君主,以此来保护人的各种自然权利,使人们重获平等。在社会契约之下,公民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7]。洛克和狄德罗也认为妇女同男子一样具有自由和平等的特性,她们也能够进行理性思维,所以应该反对蒙昧主义和奴役妇女的社会制度,赋予妇女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帮助她们进行理性训练。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敏锐地指出,1789年《人权宣言》所确立的“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平等的”原则存在漏洞,他认为事实上妇女几乎被剥夺了应当享有的全部权利,他在《论妇女的公民权》中明确主张赋予妇女政治的和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以实现妇女全部的公民权[6](P13-14)。可以说,是启蒙运动发现了妇女,它唤醒了处于“无权”状态下妇女的觉醒,为男女平权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产生,除了启蒙运动思想舆论上的准备,还离不开法国大革命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催生的妇女运动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正发生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工业革命和大工业生产引发了社会生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广大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大为衰落。工业革命之前,能够带来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工作多是以家庭为组织进行、由男女共同手工劳动完成的。比如,纺织业、服饰业、食品加工业就曾是18世纪之前欧洲最普遍的传统行业,劳动者以妇女居多,并且中世纪的封建行会对妇女的经济利益负有一定的保护责任。但是,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生产机械化,将劳动力主要是具有天然优势的男性劳动力从私人领域的家庭内部吸引到外部的公共劳动场所从事社会生产活动,而广大女性却被迫束缚在家庭领域,完全被排除在社会公共生活之外。同时,原来保护妇女经济利益的妇女行会也因受到工业化的冲击而瓦解,使得广大妇女的境况雪上加霜。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社会地位的相应变动,妇女因为从事无偿家务劳动而在经济上依附于从事社会工作领取工资的男性,女性不仅在家庭内部处于依附地位,在社会上也普遍被视为弱者而不能享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公民权利。因此,广大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被忽视、被贬低与被压制的状况日益严重,性别不平等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而这些性别的压迫与不平等,自然成为女性觉醒、女权主义运动勃兴的现实动力。

理性觉醒的启蒙运动,从理论上确立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新兴资产阶级向旧社会的阶级身份提出质疑和挑战的同时,也给了女性以质疑她们的性别身份的启示。18世纪末,法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思想为旗帜,展开了一场旨在清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贵族政体的革命运动,法国的妇女们也加入了这场革命,有时妇女甚至走在男性的前面成为大革命的主导力量。但是,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妇女们发现“天赋人权”理论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即所有的“天赋人权”只属于男子,与女子无缘,这种思想上的质疑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遂演化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妇女们积极反抗专制政权,她们领导示威游行,迫使国王离开凡尔赛宫,还组织成立了一系列妇女组织、团体,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大众的政治利益组织——“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就成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些妇女组织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中坚力量,她们一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妇女权利意识的唤醒和平等权利的理论探讨,以此来提倡男女平等;另一方面还主动参与革命事件和国家政治生活,利用各种手段向议会施加压力,要求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参政权,要求修改婚姻法,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1791年夏,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艾塔·帕尔姆·代尔德在制宪议会上指出:“妇女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被长期忽视了”,呼吁议会从法律上给妇女完全平等的权利,因为“自由人的法律,必须像空气和太阳一样,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8]。同年9月,平民妇女领袖奥林普·德·古热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宣称:“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系统阐述了17条妇女权益,并且,她相信自然法和理性将改变对于妇女行使自然权利的限制[5](P33)。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要求男女平等权利的宣言,标志着女权主义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使得法国大革命成为男女共同参加的真正的“人权”运动。上述妇女运动不仅对法国的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为全世界妇女的解放发出了第一声有力的呐喊。更为重要的是,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在其推动和影响下,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应运而生。

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演进逻辑和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萌蘖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正式形成于西方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进一步发展于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并且一直活跃至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尚无确切概念,因为它仍然处于重新形成概念、重新思考和重新结构自身的阶段,但是其思想的根本中心一直没有改变: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具有同等理性的个体,应当享受作为人的一切权利,应当自由选择生活中的角色,挖掘其全部潜能与男人进行平等竞争,其基本的现实行动主张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改善妇女在现行政治和法律制度中的处境[9]。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来说,实现女性自由和男女平等是最重要的目标。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在历史发展上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兴盛的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和20世纪60至80年代兴盛的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哈丽雅特·泰勒(Harriet Taylor)、玛格丽特·芙乐(Margaret Fuller)、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和苏珊·奥金(Susan Okin),她们的代表作依次是《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妇女的选举权》《19世纪的妇女》《权利和意见宣言》《女性的奥秘》《正义、性与家庭》。

(一)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男女具有同等的理性和能力,指出男女不平等是由于历史传统、奴性教育和女性被排除在公共领域及政治生活之外造成的,它主张女性在教育、就业和政治等社会生活方面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此来消除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归纳起来,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拒绝弱者“标签”,用理性唤醒女性的主体性意识。在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中,理性的概念与人的概念紧密相关,而理性的桂冠向来只属于男性,女性则是感性、弱者的代名词,女性一直被认为缺乏理性这一人的本质。由于理性排斥了女性,就导致女性被剥夺了做人的资格、被排除在人权之外[10]。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之前,西方哲学家几乎都以“缺乏理性”来理所当然地论证女性天生比男性低劣②,使得广大妇女把自己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底层地位和受压迫境况当成天经地义,这种逆来顺受的心理依赖和社会行为又将广大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层层密封,迫使女性的自我和灵魂自动地从女性身上萎缩、渐趋消亡。作为女性主义的起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率先吹响了唤醒女性主体性意识的号角,它从“女性也是具有理性的人”这一论断出发,提出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它鼓励女性承认自我、发挥主动性,大胆喊出了“男女平权”这一口号。

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将启蒙运动中自由主义思想运用到妇女群体中,它依据“人人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主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反对女性比男性低劣的观点,它认为女性和男性在理性上并无差异,都是理性人。所以,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应该具有女性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即“女性作为人类整体的一半,应该有与男子一样多的自由,能够决定她自己的社会作用”[11](P284)。1792年,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被称为“女权主义基石”的《女权辩护》中提出:“从性质上来说,不仅在德行上,哪怕是在知识上,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女人不仅应被看作是有道德的人,而且也是有理性的人。”[12](P29)她认为女性不是“男人的玩偶、拨浪鼓”,女人不仅仅是为了成全他人幸福或完美的“手段”或工具。相反,女性是理性的主体,她们有尊严,包括有自我决定的能力。1869年,穆勒在《妇女的屈从地位》中也明确地指出:“我确认,规范两性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原则——一个性别法定地从属于另一性别——其本身是错误的,而且现在成了人类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我认为这个原则应代之以完全平等的原则,不承认一方享有权利或特权,也不承认另一方无资格”[11](P284)。

同时,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还要求社会“按照公正的原则分配给个人履行的特殊社会职能应以个人能力为标准”[13](P255),而不是以性别为依据,要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不论男女都能得到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真正实现妇女的理性和能力。对此,穆勒指出:“人不再是生而即有其生活地位并不可改变地被钉在那个位置上,而是可以自由地运用其才能和有利的机会去获取他们最期望的命运”[13](P269)。并且,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甚至反对议会通过任何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她们认为政府的干预实际上是把妇女当成社会弱者,是对她们平等人格的否认,主张通过妇女的个人奋斗来实现妇女解放。这些思想对唤醒当时女性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质疑性别差异“传统”,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论证了“男女在理性上平等”“女性应该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之后,她们并没有止步不前。面对当时社会中男性处于优势地位这一不争的事实,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进一步思考:看似“合情合理”的性别差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又是什么?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们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打开了女权主义探讨“平等与差异”这一理论难题的先河。

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受天赋人权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反对强调性别差异,认为性别差异是阻碍男女平等和人类解放的巨大阻碍,激烈地抨击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并且着重探讨了女性受压迫、被区别对待的根源。

首先,妇女受奴役的主要根源在于历史延续中所形成的屈从地位。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指出男人凌驾于女人之上的缘起是生理上的优势变成了习惯上的特权,男性的能力得到了社会认可之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结构巩固了男人的支配地位,并使之成为一种历史“传统”。这种“传统”得到了当时法律和制度体制的承认,将现实中的事实变成了法律上的权利,使得两性的不平等关系存在变得“合情合理”,进而导致在家庭中丈夫对妻子、孩子享有全部的所有权,妻子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平等权利,更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没有任何人权与自由[13](P255-272)。

其次,社会文化对妇女的奴性教育也是导致女性在思想和经济上依赖、顺从于男性的重要因素。表现最明显的是卢梭在经典著作《爱弥儿》中让男学生爱弥儿接受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教育,期望将其培养成为“理性深邃的男人”;而只让女学生索菲涉猎艺术、小说、音乐知识,目的是将其培育成温顺、忍耐、善解人意、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鉴于上述“贤妻良母主义的女性观”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曾经阅读各种讨论教育问题的书籍,耐心地观察过父母的行为和学校的管理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我深信忽视对于我的同胞们的教育乃是造成我为之悲叹的那种不幸状况的重大原因。”[13](P3)她强烈反对这种“培养女子的柔顺品德”“主张女子依附、献殷勤给男子”的女性教育和女性观,认为这剥夺了妇女发展理性和她们作为人的潜能,是对女子的奴性教育思想,加强了女性对男性的屈从。

再次,广大女性被排斥在公共领域和政治生活之外,长期受困于家庭,没有能力、精力和自由从事其他生产和创造活动,导致其丧失职业技能,真正沦为家庭、婚姻的奴隶,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状况。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泰勒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她们的首要责任是“谋生”,应该优先考虑工作和事业,而非婚姻和母职。泰勒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寻求机会获得收入,努力成为男性在“劳动和收获、工业生产的冒险和报酬”[14](P22)等方面的同伴而不是仆人,希望女性通过进入公共领域获得经济收入和地位来改变男女不平等状况。

3.抨击权利歧视和排斥,探寻妇女解放出路

围绕上述对男女不平等根源的探索,18、19世纪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倾向于将男女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所以,两性在教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享有权利的差异成了她们主要的抨击目标,也成了她们探索出路的主要突破点。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将“男女平等”理解为两性在“同一性”基础上的“权利平等”,她们将使妇女拥有以教育权、就业权和参政权为中心的各项自由权利作为实现“男女平等”的主要途径,希望通过为妇女争取各种平等的权利、机会和地位,来尽可能淡化两性差异,从而实现男女平等。

首先,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理性和思考的能力,女性长期被认为缺乏才智和能力低下,关键是缺乏有效而平等的教育,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两性在理性、能力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所以,她们主张赋予女性平等的教育权。沃斯通克拉夫特指出:“为了让社会契约实现真正的公平,并且为了传播这些唯一能改进人类命运的启蒙性的原则,必须让妇女将她们的德行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除非她们和男子们一样受到同样目的的教育,否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她们目前已由(于)无知和低级趣味使她们处于次要的位置了,以致不配和男子相提并论了;否则,她们用和蛇一般的狡猾蜿蜒地攀登上知识之树,所得的仅仅是足以让男人们误入歧途的东西。”④穆勒和泰勒也认为社会要达到性别平等,就必须给妇女提供男性乐于享有的、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相信:只要改造了传统的教育体系,只要让女性也能像男性那样接受系统的理性教育,即让妇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那么她们一定能成长为在道德上可自主决定、同时亦可“审慎”地实现自我的理性主体,并最终获得在公共领域与男子平等、自由竞争的全部能力①。

其次,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要求保证女性的自由劳动权,即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她们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男女两性应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并且深信如果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就业竞争机会,女性将会成功。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穆勒强烈呼吁两性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反对人们“借口用天然素质来决定妇女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13](P308),他强调用法律保证女性参与公共领域的职业工作,铲除传统立法在就业上的性别歧视、性别隔离。并且,穆勒还要求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岗位对女性平等开放,“接纳她们进入迄今为男人独占的一切职务和职业”[13](P301),让男女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凭借个人能力获取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他认为女性参加社会工作,不仅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男女平等,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发展也是有益的。总的来说,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主张从法律上保护和支持女性突破家庭这一私人领域的限制,进入公共领域参加工作,鼓励女性抛弃传统的“女仆”角色,和丈夫一起养家糊口,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女性成为男性的伙伴而不是奴仆。

再次,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所提出的男女平等方案不仅仅局限在教育与就业权利的领域,她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女性应当获得相应的参政权。穆勒认为妇女的参政权是保障自身权利的主要手段,建议赋予女性选举权,以倾听广大女性的心声,因为:“男人可获得的有关妇女的知识,即使是关于她们的过去和现在而不涉及她们将来可能怎样,也不幸地是不完整的、表面的,并且直到妇女本身说出她们要说的一切以前,将永远是如此。”[13](P277)如果不允许女性参政,女性就没有表达和维护自己利益的渠道,那么女性就永远处于被忽视、被遗忘的处境。穆勒相信,只有赋予女性参政权,让她们有机会行使政治权力,才能唤醒她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为她们真正获得解放创造条件,“妇女要求选举权就是为了保证她们得到公正平等的考虑”[13](P304),如此,“她们再也不会与孩子、白痴同类,不会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和别人,毫无价值的耻辱将从两性中消失”。[16]

(二)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从18世纪产生起,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就一直是女权主义的主流,但是一战之后,整个女权主义遭受了从理论到现实的挫败,直到20世纪60年代新左派运动兴起,女权主义才走出低谷并迎来第二个高潮。在此阶段,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发生了一些新的转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贝蒂·弗里丹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在思想上引起了第二波女权运动,也成为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先声。此后,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作品:詹内特·理查兹的《怀疑一切的女权主义者》(1982)、格罗里亚·斯蒂奈姆的《愤怒的行动和日常的反抗》(1983)、苏珊·欧金的《性别、正义与家庭》(1990)等,她们的思想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继承,二是继承中有所发展,三是产生了新的变化。

1.继承:继续坚持男女两性都具有相同的理性。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继续坚持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两性理性无差异”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本质、能力尤其理性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够能做到,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理性。因此,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反对社会将勇敢、自信、进取等理性优点给予男性,而把怯懦、轻浮、封闭等一系列关于感性的缺点给予女性,认为这是社会舆论对女性的误解和偏见,甚至是排挤、压制妇女的借口,是毫无根据的。因此,社会对女性应该一视同仁,因为所有人都应该从社会得到平等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理性和道德禀赋,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个性。

2.继承中有所发展:争取的具体权利覆盖公共领域和家庭。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具体权利的争取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反思过程。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特别看重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将其看作是养成与男性同等理性的关键。19世纪后期,她们逐渐意识到政治地位相当重要,于是呼吁妇女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在继续为女性在公共领域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选举权、就业权以及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地位的同时,也开始为女性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中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一方面,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指出妇女只有打破“女性奥秘的束缚”,走出家门,实现社会生活中的自我,把长期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社会性别平等[17]。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女性在参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仍需照料家庭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儿童抚育、家庭照顾责任是阻碍女性同男性平等竞争的重要障碍,并且进一步阻碍了社会、经济等领域男女平等目标的实现。所以,应该赋予女性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利、财产与经济权、家庭支配权等,而且,男性应该同女性一起来承担家庭照料责任[18]。

3.新变化:从“追求同样的平等”转变为“在差异中求平等”。产生之初,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妇女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并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普遍价值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在当时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的思想中,男女平等意味着女性向男人看齐,要求拥有同男人一样的权利,社会不仅应该给予女性与男性同样的教育,而且也应该给予女性与男性同样的公民权利和工作机会。并且,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反对政府对男女平等问题进行任何干预、调节,提倡妇女个人奋斗和男女公平竞争。她们相信,只要歧视性的法律和制度被取消,女性得到和男性同等的待遇之后,妇女解放自然就实现了。然而,事与愿违,社会中许多现实状况仍然对男性有利而对女性不利,更严重的是,在女性热衷于进入公共领域参加工作的同时,她们却不能停下家庭照料工作,这使得广大女性承受了妇女解放的双重压力。这些困难促使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开始重新思考“男女平等”,她们认识到女性仅仅获得同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只是一种形式,她们需要的东西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应该是实质上的平等。

与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产生了一些新变化。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开始摒弃过去的“女性男性化的平等标准”,更加强调“两性差异基础上的平等”,她们相信全社会只有像重视“男性气质”一样重视“女性气质”,即“让女人成为女人”,而非“建议女人像男人一样”,女性才能真正和男性平等[14](P37-39)。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对“政府介入”的态度转变,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主张“非政府干预”的妇女个人奋斗,而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积极支持和要求政府对妇女问题尤其是“男女平等”给予充分的干预和调节,甚至要求对妇女权利加以福利性质的立法保护和优待。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一改“18、19世纪要求女性应该得到和男性一样的对待”这一态度,转而认为“妇女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应当得到政府的优待”[19],积极要求并支持政府对女性解放相关的领域进行广泛的干预,例如对养育子女的单身女性给予政府津贴、女性在企业中有优先受聘权、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等。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第二阶段》两部著作相继问世,正是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到“在差异中求平等”这一思想转变过程的完整再现,同时,这也说明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这一历史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三、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历史评价

通过上述论证可知,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以启蒙运动中的自由主义思想为理论出发点,要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在女性身上也得到运用。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借鉴和吸收了其中的理论精华,指出“女性也是具有理性的人”,唤醒了广大妇女的主体性意识,通过对女性屈从地位形成的根源进行考察,提出赋予女性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和参政权,希望以此来解决男女平等问题。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继续坚持“男女两性具有相同的理性”这一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主体思想的前提下,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发展和革新。它不仅为女性争取公共领域平等的受教育权、选举权、就业权;同时,也为女性在家庭中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最为重要的是,它对“男女平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实现了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到“在差异中求平等”这一历史性的思想转变,推动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从早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到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尽管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早期以男性规范为平等标准,淡化、忽视了女性自身特质;在关注女性公共领域权利问题的时候,却忽略了争取女性在家庭和私人领域的权利;其批判对象主要针对教育、法律上等形式上的不平等,而未能触及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社会传统这一根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历史上作出过重要的实践和理论贡献。

一方面,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实践中为20世纪西方女性争取了许多实际权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主张曾在社会行动层面引发了大规模的女性同工同酬运动和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运动,这些运动促成了当时许多国家的重大变革,使得多数国家在立法上规定女性与男性享受同等的高等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同等的参政权和代表权,这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和主体意识的提高功不可没。而且,它使得女性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女性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成为各个国家都必须正视与接受的现实。

另一方面,面对各种质疑和责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始终以“男女平等”为旨归,敢于正视和不断思考自己在思想、实践领域存在的不足,并且积极地探索、发展完善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观点。正是在这种不断反思批判、选择性的继承和创新中,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才能自我完善、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依然是女权主义流派中影响力最大和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同时,它的一些理论观点和自我革新的精神也为后来众多的女权主义甚至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食粮和精神启迪,使得我们在后来出现的女权主义思想中总能看到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闪烁的思想光辉。

注释:

①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亦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或“平权女性主义”,本文对三者不作特别区分。近些年在后现代语境下,国内学者因“女权主义”的政治运动意味过浓而理论研究意蕴不足,以及容易使人误解为女性企图获得凌驾于男性之上的特权而引起不必要的抵触情绪,大多趋于将“feminism”译为“女性主义”。但是,本文认为基于西方现代女权主义“强调两性平等”“强调女性中心”所蕴含的强烈的权利色彩,将“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是恰当且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故本文使用“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②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西方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个时期均有思想家、哲学家甚至文学家提倡“男女平等”,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少数,在当时看来属于微弱的“异端”,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妇女的解放不仅仅要依赖于资产阶级整体的“平等”理念,更要依赖于性别意义上的“平等”,而这只能由女权主义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苏格拉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93.

[2]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7.

[3] 祝平燕.女性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0.

[4] 周青.简论莎士比亚女性观的现实意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1):40-42.

[5] 闵冬潮.国际妇女运动——1789—198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6] 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8.

[7]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527,538。

[8] 蔡黛云.法国大革命中妇女运动起因探[J].云南学术探索,1995,(3):50-54.

[9] 邓卓明.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7.

[10] 张晓玲.妇女人权——一个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崭新概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1):118-125.

[11] 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84.

[12]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M].谭洁,黄晓红,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13]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M].汪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4]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 潘萍.西方女权主义发展浪潮的逻辑梳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6,(4):46-50.

[16] Patricia Hollis.WomeninPublic:DocumentstheVictorianWomen’sMovement1850—1900[M]. London: Allen, 1979. 301.

[17]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程锡麟,等,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443-448.

[18] 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赵育春,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59.

[19] 姚大志.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6,(5):10-14.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自由主义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引导中学生全面认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女权运动(历史老照片)
坏女权主义者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