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联合依那西普在坏疽性脓皮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2018-04-03吕晓军季振华
吕晓军,季振华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200
泼尼松是治疗坏疽性脓皮症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单一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较严重。研究发现,当依那西普与泼尼松联合使用时,疗效较为理想,同时可降低泼尼松的使用量,减少泼尼松冲击治疗时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该课题以2014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坏疽性脓皮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泼尼松联合依那西普在坏疽性脓皮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坏疽性脓皮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1.52±2.43)岁;按疾病类型分为溃疡型26例,化脓型7例,增值型5例,大疱型2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54岁,平均(31.68±2.51)岁;按疾病类型分为溃疡型28例,化脓型6例,增值型3例,大疱型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坏疽性脓皮症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性溃疡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该课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案具备知情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泼尼松片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国药准字H33021207)口服,初始剂量为30 mg/次,2次/d。待皮损有所好转后用量逐渐减至30 mg/d,连续用药4个月。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初始剂量为20 mg/次,2次/d,治疗15 d后减至30 mg/d,之后每周减量5 mg/d,3周后每月减量5 mg/d。同时给予注射用依那西普(恩利,注册证号S20150009)皮下注射25 mg/次,2次/周,连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皮损面积改善超过60%;有效:皮损面积改善30%~60%;无效:皮损面积改善低于30%甚至恶化。②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后皮疹、胃肠道反应、乏力、骨质疏松、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67.5%,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皮疹、胃肠道反应、乏力、骨质疏松、感染等不良反应共发生14例,发生率为35.0%;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共发生2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坏疽性脓皮症是一种慢性坏死性皮肤溃疡,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中面部、肩背和下肢是常见的发病部位。该病主要是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缺陷所导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初发时皮损为水疱、脓疱、血疱、结节等,中央逐渐变为蓝色,最终导致溃疡发生。糖皮质类激素(如泼尼松)是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是坏疽性脓皮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发热、疼痛等症状,并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但是当该药用量较少时,对皮损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大量使用时其不良反应较多,易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因此限制了该药的应用。研究发现,当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过高时可导致免疫性疾病发生,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使用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辅助泼尼松治疗时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依那西普可与TNF-a结合,从而阻断TNF-a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结合,降低体内TNF-α含量,抑制由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达到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目的。而且该药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与泼尼松联合使用时可降低泼尼松的用量,从而减轻泼尼松的副作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皮疹、胃肠道反应、乏力、骨质疏松、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但是,由于依那西普价格较高,且脓毒血症患者及严重活动性感染患者禁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用药。
综上所述,泼尼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坏疽性脓皮症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超,方凯,晋红中,等.泼尼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并发坏疽性脓皮病的关节病性银屑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3):197-199.
[2] 吴超,刘铁军,晋红中,等.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多发坏疽性脓皮病一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26-28.
[3] Rosita Saraceno,Graziella Babino,Andrea Chiricozzi,et al.PsAPASH: A new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hidradenitissuppurativa with response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inhibi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Dermatology,2015,72(1).
[4] 屈丽娜,于秀路,田洪青,等.以坐骨结节附着点炎为表现的关节病性银屑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64-365.
[5] 朱月莹.综合护理干预在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249.
[6] 张江安,于建斌,李昕,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4(3):324-327,263.
[7] 姜希,李楠,朱慧婷,等.中医综合化腐生肌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红斑型天疱疮一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9):1143-1144.
[8] 吴婷婷,王晓燕,吴迪炯,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坏疽性脓皮病一例[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5,9(3):137-139.
[9] 董雨,王雨,王广宇,等.中医辨证治疗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及理论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8):1215-1218.
[10] 赖秀琴.红外线照射联合蜂蜜治疗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22-1623.
[11] 陈玉辉,于会艳,龚涛,等.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脑静脉窦血栓一例报告[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3):248-251.
[12] 黄婵好,许丽娴,李淑仪,等.一例坏疽性脓皮病溃疡创面应用新型敷料处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