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8-04-03王道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全过程育人政治

王道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立身之本”与“中心环节”,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与“中心环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为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求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为高校的“立身之本”与“中心环节”,更加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这是由高校肩负的使命与任务决定的。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大使命,负有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艰巨任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高校必须立足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特色高校生存的根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既是党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赖以立身之根本。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中心环节,这是由形势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决定的。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世情的变化,出现了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出现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随着国情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由此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随着党情的变化,我国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出现了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及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网络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面临市场逐利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面临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挑战。三方面挑战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及其培养方式方法的挑战,归根结底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2]。只有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正确方向,才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相结合的全面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前提,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一)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员的参与。就高校内部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覆盖包括所有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学术机构和师生员工。首先,高校所有组织机构,包括教学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都要参与育人工作,通过教学、科研、管理、组织与服务育人。其次,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以育人主体身份参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大学生群体也是全员育人中的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是受教的对象,同时又是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主体。“既然学生是育人对象,学生的成长是育人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落脚点放在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在自教与他教的结合中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3]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涵盖教师群体、管理群体、服务群体及学生群体所有成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就是通过教师群体的教书育人与科研育人、管理群体的管理育人与组织育人、服务群体的服务育人、学生群体的自我育人,实现全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

教师是全员育人的关键主体。教师群体包括辅导员及专兼职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除了辅导员这支重要的队伍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有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因此,在全员育人格局中,教师是全员育人的主体,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实施者。

(二)全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全过程”和“全程”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的指向。首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而实现“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则是通过全过程教育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其次,“全过程”是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全程”则要求在更高层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整个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要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贯穿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全过程。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是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外界影响作用下受教育者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者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转化:首先,把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其次,把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意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和习惯。具体讲:(1)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接触到各方面的有关思想、政治、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经感觉器官的反映在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感性认识,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2)受教育者进一步理解这些反映到头脑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认识;(3)在已形成的思想政治认识的基础上,受教育者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准则与自己原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加以比较,进行充实、丰富、提高;(4)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日常实践活动中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和习惯。概括而言,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整个过程中,知行转化是关键,只有从“知”经过“情”“意”“信”再转化为实际的“行”,才能凝结为一个人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思想政治素质。从知、信到行的转化,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环”[4]。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过程,既要从知、情、意、信、行每一环节开展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笃之以信、导之以行,更要抓住知行转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知行转化塑造大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行。为此,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大学生,通过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在“理”的传授与“情”的感染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信仰,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在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实践育人有关体制机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信仰、锤炼意志,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

(三)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包括“育全方位的人”与“全方位的育人”两方面。育全方位的人,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学生发展的所有方面;全方位的育人,是指在学习实践活动育人之外通过校园文化、网络阵地等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

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是身心方面的均衡发展,是思想政治素质在知、情、信、意、行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把握方向、丰富内容、提供指导,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目标、提供动力,不仅智力与智慧难以展现和释放,而且培养的学生也难以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5]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其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导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为了学生身心的均衡发展,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内心理咨询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育人,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正向的态度。为了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协调发展,要注重从知到行的各个环节以及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一方面,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则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明确性和强制性,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调节和规范学生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园建筑和环境绿化、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活以及校风学风等,具有潜在规范性、非强制性和作用持久性。要充分发挥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让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育人营造最优化的环境,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不仅是他们娱乐、交流的主渠道,更是他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信息来源。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巩固网络新阵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守住课堂主阵地之外的又一关键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课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是要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面育人体系的构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自我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形成全程育人合力、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高校还存在教师教书育人意识不足、实践育人未能统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对此,要抓住教师、实践、网络三个着力点,通过教师教书育人共同体的打造、实践育人工作的统筹推进以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育人工作的整体推进,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打造教师教书育人共同体

教书育人具有三层含义:第一,把教学活动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去认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第二,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第三,利用教学资源育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课程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打造教师教书育人的共同体,要从师德师风、课堂纪律、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意识,让教师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认识到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与人才培养有关。其次,要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严守职业道德,严格课堂纪律,坚守三尺讲台,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行为言论有底线”[6]原则,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坚决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最后,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担负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对此,高校要将课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课程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使课程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打独斗变为所有课程的共同协作。

(二)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实践育人,一方面要把实践作为育人的载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经受锻炼;另一方面要把实践作为育人的手段,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与教育,使学生知行统一。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科研活动之外,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到社会上进行的有关实践活动,表现为专业实习、参观考察、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涉及学校、政府、企业、社区等多个利益与责任相关者。为使实践育人形成向心力,校内有关的实践活动,需要明确各自的功能与定位,为此要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各自为阵互不相干,甚至互相牵扯。学生校外实践,需要在当地和党委、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构建 “实践共同体”,形成以“党委为领导、高校为主体、政府调控、企业社区参与”的实践育人宏观管理体制[7]。

(三)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高校应当适应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变化,做到“因事而化”;紧跟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时而进”;借助网络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因势而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形成党委牵头、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分工协调的网络育人工作格局;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关体制机制,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对校园网以及公众平台的管理,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让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会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辅导员要利用微信、微博、QQ等媒介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进行思想的引导与价值的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学,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运用到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中,通过慕课、微课程等在线课程的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平台。

总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通过全面育人体系的构建,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形成全程育人合力、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自我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的强大合力。要针对全面育人过程中存在的教师教书育人意识不强、实践育人未能统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不够等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打造教师教书育人共同体,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逄锦聚.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0.

[3] 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政治教育,2017(3):20.

[4] 本书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49.

[5] 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7.

[6] 陈旭.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N].人民日报,2017-10-13(13).

[7] 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47.

猜你喜欢

全过程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