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在做 贵在思 立足新价值产生
——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主张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8-04-03刘祖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劳心教学做合一教与学

刘祖金

(平潭城关中学,福建 平潭 350400)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大改革目标,其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十几年来,教育界提出并实践探索了诸如“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共同体学习”“智慧课堂”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方式的变革,也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模式被公认或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可能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作用,仅仅强调教与学的程序,而不是原理、原则的归纳总结,没有普适性,难以推广普及至所有学科的全程教学。唯分数教育仍然占据课堂教学主阵地,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仍然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

根据《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考理科评价报告》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考文科评价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看,凡是需要学科综合思维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能力来解题的,福建省学生普遍考得不好。《201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估报告》分析,全省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一是相当部分学生“双基”不扎实。二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学生探究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因此,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高效性,培养以“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关键能力,是我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内涵

关于课堂教学,陶行知提出鲜明的主张和精辟的论述,即“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方法论。其针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突出问题,反对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教师教轻引导学生学的现象,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教学做合一”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共同构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三大核心思想,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教、学和做事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么教;二是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陶行知强调“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是根本。教与学没有先后之分,也没有轻重之分;教与学不仅不能分离,而且要把教与学都落实在“做”上。“教学做合一”主张强调:一是“做”,即实践,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劳力上劳心的行动实践,即动手动脑。三是以教人者教已。教人者不仅自己要读懂、弄清、把握所做的事,还需想办法让别人明白所做的事。四是不能盲目做,而是要体现行动、思想,伴随着新价值产生。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指导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

1.课堂教学共同要“做”的事。“教学做合一”理论把“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教和学都必须体现和落实在学生的“做”上,否则就不是真教真学。所以,课堂教学就是做事,必须共同做好六件事:(1)精确分析教材学情;(2)精致设计教学方案;(3)精讲课堂教学内容;(4)精心引领劳力上劳心;(5)精选练习作业;(6)精准学生评价。

2.“做”的关键是行动、实践。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或行为示范,机械灌输,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则通过死记硬背、题海练习来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教和学都脱离了“做”。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行动的、生活的、创造的能力。“教学做合一”理论要求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实践,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操作、讲解、讨论、交流是做,实验、发明、创造、探寻出路都是做。做就是教师选择最好的手段、工具、教学方式,选取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知、理解、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

3.“做”的核心是劳力上劳心,动手动脑。“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劳力”指实践、动手,即行动,“劳心”指动脑,即思考。陶行知认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做”的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激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掌握技能。

4.“做”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关键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2],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四大关键能力。“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学做合一”主张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宗旨是落实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5.探索实践研究成效。2014年10月至2017年底,平潭城关中学依托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课堂教学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主张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预期成果。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提升,中考成绩逐年提升。数据表明,开展实验以后,平潭城关中学学生中考的及格率及优秀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2016年中考,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区公立学校第一。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 教师论文获奖、发表篇数逐年增加。(2)课堂教学获奖人次增多,获奖等级不断提高。(3)面向全区开示范课教师增多,课堂教学水平同行认可度不断提高。三是提炼出“四步式”学习教学模式,即准备阶段(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实施阶段(教师讲解—自主检测)—交流阶段(展示点评—点拨释疑)—评价阶段。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2001-06-0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劳心教学做合一教与学
熊 轲
楷书的教与学
浅谈中华文明延续的“劳心”说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