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04-03郑秀芹毛维国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马克思理论

郑秀芹 毛维国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综合展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的阐释。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把社会看作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有机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唯物辩证法的体现。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古希腊朴素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源自于其民众的精神气质,即组成国家的人民与其祖国水乳交融、心意相通,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且可以相互影响。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的有机体思想推进发展,区分了有机体各组成部分中的主次顺序,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未沿着正确轨迹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为神学目的论而服务的理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得的有机体思想只是带有有机体的萌芽,并不能形成逻辑清晰、结构完备的系统,并且还受到封建神学的影响,许多部分来自于作者的臆测,被深深打上了非科学的烙印。

(二)德国古典哲学影响下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康德是古典哲学的奠基人,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到康德这里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社会有机体的范围仍旧被框定在自然范畴之中。黑格尔将有机体的范畴扩大到了社会层面,是一个极大地进步,黑格尔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部分是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以及绝对精神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然而黑格尔不仅认为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还认为国家是先于个人和集体的最初的东西。康德和黑格尔的有机体思想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受其哲学基础的影响,最终仍倒向了唯心主义的阵营。但是由于其处所处的历史时代,受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并且有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做出辩护的意味。

(三)近代社会有机体思想。圣西门是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第一个提出者,它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像人体一样拥有不同的器官并且各个器官相应的拥有自己的功能和适应自己功能的结构。真正创立社会有机体理论这一概念的是斯宾塞和孔德,但他们认为,在社会有集体中,整体的变化会影响部分功能,反过来部分的变化却不会影响整体,这与我们今天所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相差甚远。斯宾塞和孔德把应用于一般生物个体的研究方法套用到了社会有机体上,忽略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永恒发展的特殊生物个体,社会有机体是永恒发展的。圣西门的有机体思想已经与古典哲学理论的有机体思想完全分离开来,并将社会这一概念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中,扩大了有机体的范畴。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的雏形,有其贡献也有局限。马克思将实践的观念与社会有机体思想结合,赋予了社会有机体思想生机和与以往唯心主义思想不同的崭新的意义,并且马克思站在其独创的唯物史观的角度上,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该思想,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赋予了社会有机体思想活力和科学性。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在《莱茵报》工作时,马克思接触到了大量的先进思想,直接投身现实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迈向社会实践。马克思最先提出自然范畴的生命有机体的概念,具有运动、整体、统一的特征,之后引入了国家有机体的概念,并且将其与生命有机体作对比,并没有真正深入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1843年,马克思开始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突破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的禁锢,解决了长期被黑格尔颠倒的两对关系:国家与人民、政治与经济,国家是人民的前提,认为黑格尔是把现实关系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人民决定国家,为社会有机体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正确基础。同时,马克思还在注意到了生产关系的重要地位,生产关系支配了一个国家的其他方面,这为马克思以后进一步发掘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从社会本质的角度出发,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表现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无法克服的狭隘之处,并且预测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社会有机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的有机体最终的归宿。此时,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已经开始站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变化发展的角度上描述社会有机体了。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完善。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社会有机体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社会体系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性成果是《共产党宣言》,提出最终目标是要消灭阶级,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最理想的社会有机体——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考察与分析,指出其内在生产方式的矛盾性及必然被社会主义有机体所取代的趋势。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社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有机体的一切关系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可以把社会有机体看成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机体。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社会有机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内涵,是由有意识有目的人的活动所组成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识,其运动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遵循着自己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它还由社会生活与实践体系的各个环节组成,并且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受到自然界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构成,对于当前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具有发展的实践性、人本性、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特点,深刻论证了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活的机体,强调社会活动中人的实践本质。社会的有机体的整体性并不是将各组成部分机械拼凑在一起,而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有结构功能的,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现实社会也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启迪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的主体性,看到人民群众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人们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不断发生联系,推动社会有机体进步的作用,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重点是到2020年,我国所制定的当前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小康是全民的小康。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强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双向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既要在战略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又要立足于各地的现状,因地制宜的解决问题,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铿锵有力。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适用于现代社会进行科学分析与实践的理论,主张用横向和纵向的多位角度去分析社会的演进过程,推动变革思维发展和实践方式。“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推进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1]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社会的整体性,有利于我们对全部社会生活及其过程进行整体性规划,提醒我们充分注意到社会生活各要素的具体性和复杂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的原则,如: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社会优化原则。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社会构建和治理中的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实践支持,我们要深入领会马克思社会的有机体思想含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建立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民生问题,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哲学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将国内层次上的人民社会、国家层面上的民族以及全球层面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结合在一起。”[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中找到丰富的土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是在充分分析世界新形势、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人类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远古时代的群居生活还是现代社会的共同体的生活,表明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够长久生存和发展。社会有机体立足于整体范畴,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中,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今后的大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不和谐的情况,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世界各民族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整体,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统筹国际形势与发展,抓住机遇,应对风险与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鲜活体现。当今时代,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发展,我们应树立全球化发展的眼光,把握人类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联系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各国,能够在世界历史环境下,全球性社会有机体中探索符合各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新时代,我们应科学理性的评价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结合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条件进行创新发展,在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价值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体马克思理论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