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母亲河》贺庆生的为官理念

2018-04-03崔剑波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母亲河

崔剑波 金 晶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一、为民解忧的民本意识

《母亲河》,开篇道出了撰著的目的——“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我的故乡”。明显看到,世俗之爱则是《母亲河》最浅层次的表达,更多的是崇高的爱、超越的爱——爱这个古老却又散发新活力的国度,爱红星闪耀的中国共产党,这是《母亲河》极具张力之所在。

人民大众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在人民土壤中,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了一大制胜法宝——群众路线。它首次出现于《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邓小平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历届党中央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2014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此涤净部分党的干部的思想、灵魂深处的渣滓和污垢,让党员干部切实解决好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母亲河》借贺庆生这一为官者给出了明确答案。贺庆生自始至终的是一位无私的、无畏的高大党员干部形象,也是作者本身的有意识观照,以此表达自己的“民为大、民为重”为官理念,这在几次影响大、程度深的群体性冲突事件中表现最充分。

鑫州纺织厂倒闭,工人闹事,上百人围堵市委书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相关部门推诿扯皮。鉴于分管工作,贺庆生主动畅通诉求渠道,提出与工人代表座谈对话,并要求相关部门务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对困难工人家庭进行救助问题,使恶化的局面得以有效把控。东方卷烟厂按照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停业倒闭。省烟草公司老总检查东方卷烟公司时,遭到工人非法拘禁。在事态逐步白热化的状况下,省政府严令解救被拘人员,工人们却打出了“千名职工誓与企业共存亡”的标语。贺庆生一行顶着巨大压力,冒险深入企业。他在听取“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作”的诉求后,从容地站上了一条小板凳,用喇叭高声说道:“企业是我们国家的,工人是国家的主人翁,我们的目的是要发展,是要工人过上更好的生活……”[1](P259)后经过艰难地协商谈判达成了“五条意见”,事件得以初步平息。尽管东方卷烟厂最终被批准关闭,但近千名职工中近半年轻职工得以行业内安置,其余有序退休退养。自始至终,贺庆生既能设身处地,也能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折射的是最切实的“民本”情怀和党员担当。这与以既打老虎,也拍苍蝇的高压反腐背景下年度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有类似。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书记在大风厂视察时,发现厂里职工从“狗洞”一样的地方进进出出,沙瑞金在问清原由后,严肃地说道:“咱们社会主义中国,劳动者是有尊严的,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要让工人们正大光明地从事生产劳动。”无论是身为市委副书记的贺庆生,还是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都秉持着以民为大、以民为重的为官理念,彰显的是“纯粹”的为官之道。

《母亲河》中也不乏漠视群众利益、蔽塞群众呼声的事件。鑫钢本为鑫州上税大户,总经理赵春月靠胆识和智慧发展,却因为和贺庆生有亲戚关系,被贺庆生的政治对头柯明利用,以期从鑫钢找到证据并整垮贺庆生,结果引发了众怒,在“你是工人阶级额的叛徒”“你这种腐败分子的走狗”的责骂声中,警车被掀翻,警察被打伤。在接下来的冲突中,因公安局副局长王志中粗暴执法、忽视民众意志,进一步升级了冲突,工人们三三两两、十个八个、一队一队、一群一群,饭碗、工具都被当作了武器,朝着大楼广场汇聚而来,见惯了大场面的王志中也打起冷战来,被唬的像一只装死狗瘫软在地上。在这场“抗法”和“护法”的斗争中,钢厂工人守护的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执法人员守护的却是缺乏创新不利团结的惯常工作方法。

贺庆生的“民本”理念体现在解决因“温饱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也体现在惩处极端、粗暴的工作方法上,尤其是触犯群众纪律、酿成悲剧的事件上。当贺庆生任县委书记时,石坝河乡因为粗暴征收税收酿成人命,当部分干部以过去也有类似事情发生而希望从宽处理时,贺庆生反问了一句:“如果那位农妇是我们自己的母亲呢?我们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责任又在哪里?这绝不是小事,关系着党和政府形象,关系着老百姓一条生命,绝不能仅仅看作一个普通农妇死亡,必须从严处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身为“班长”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决心。

“人民是共产党的父母,党员是老百姓的靠山”[1](P289),简单而接地气的言语,却铿锵有力地道出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情、血肉关系。对于从黄土地深处走出来的贺庆生而言,这种扎根于灵魂深处的“民本”观,既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也与其受到的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有关,更与他的纯粹的追求信仰有关——我们的党从群众中来,并要到群众中去,党的根植于群众,本也在群众,为官者,必须为民排忧,为民解困。

二、为国效命的赤子精神

《母亲河》中,除了有官场上的剑拔弩张,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还有为官者夙夜为公、舍生忘死。正邪的较量、博弈从未休止。正义未倒,正能量常在,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贺庆生无论身在何时,始终铁肩担道义,用“纯粹”的情怀理性思考,正确选择,无畏付出。

1981年,贺庆生毕业了。这一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把建党60年来和建国30年的成就作了总结,对过去的路和未来的路作了分析和选择,对中国若干历史问题作了一个精深、透彻的分析和了断,共和国的发展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贺庆生走向高原,有基于“子承父业”的考虑,了却英雄般父亲未能了却的志愿,有响应共和国号召,到大西北誓志报国的满腔热血。贺庆生三年执教经历,不断磨砺自我,很快崭露头角,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此走上了从政之路,并因自我实力雄厚、功底扎实,逐渐成长起来。在高原上的岁月,最难调和的莫过于人民内部矛盾中的民族纠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定力和智慧。当贺庆生走上领导岗位后,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抓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敢于牵住“牛鼻子”而游刃有余,既能抓好经济发展这个根本,也能抓牢社会稳定、军民和谐这个基础,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了发展和稳定两者的辩证关系,初步展现了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藏蒙民众争夺草场事件中,面对随时爆发的流血冲突,贺庆生临危受命,力主和平、理性处置,并利用自己的师生关系,分别化解,一场一触即发的恶性冲突得以和解告终。“人民是我们的父母,哪有儿子怕父母的?”这便是智慧。

几年后,贺庆生升任西海市长,为青海通往西藏的重镇,1/3的人都穿军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素有“兵城”之称,稳定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兵稳则城,贺庆生不敢懈怠,时刻把军政、军民关系放在心上。几年间,贺庆生的足迹到达了昆仑山麓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踏过了数十条河流和几十个湖泊,走过了上百家蒙藏同胞的帐篷,走访过几十所中学乃至帐篷小学。他十分注重加强与部队沟通合作,并结下了深厚情谊。在每一次灾难中,贺庆生都与部队官兵并肩战斗,以兄弟般的情宜对待官兵,受到了驻军的尊敬,维护了地方团结。“八九”北京动乱,贺庆生此时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他仍然关注着西海的发展,尤其是稳定工作,加强与部队首长及关系很熟的军队领导沟通,带动全市稳定,尽管后来发生了游行活动,但由于部队稳定和提前预防,总体有序平稳,未发生打砸抢烧事件。

20世纪90年代,贺庆生因车祸调回故乡东江县。上任始,贺庆生一口气跑遍20多个乡镇,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事无巨细,身必躬亲。长此以往,当地便有了这样的褒扬:“年轻书记能吃苦,敢睡我们的青㭎床”“书记没架子,跟我们说话不外行”“这个书记好,就是跟有些官员不一样。”[1](P155)有照片为证,贺庆生与一家五口人在核桃树下拉家常,两只黄狗静卧在脚旁,背后是大山和一溜半瓦半草的房。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和亲人,以此带动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

四川大地震后,在明确了责任分工后,贺庆生以市委副书记的身份立即冒着余震的危险,驱车100多公里,赶赴受灾最严重的中宁县,动员全县干部要冲在前、干在前,为群众做出榜样。在露天帐篷里,贺庆生如帐下大元帅,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我们都是共产党员,现在是群众检验我们的时候了,就是面对死亡,我们也要走在群众前头!明天我去中川镇,哪位不怕死的领导和我一起去?”[1](P287)在烛光摇曳中,我们既看到了一位纯粹的共产党员,也看到了一位义薄云天、敢言敢干的义士,有血有肉,异常丰满。在接下来余震不断的日子,贺庆生几乎徒步走完了中宁县的五个重灾乡镇、县城所有的受灾单位和居民家庭,他作为指挥者真正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真正起到了“关键少数”的作用。

从内地——高原——内地这个空间顺序来看,无论是职业如何变换,或是教师,或是普通干部,或是高级干部,他都始终牢记着这个哺育了自己的共和国,贺庆生对这个从战乱纷争、困苦交加中走出来的祖国心里只有爱护和珍惜,他犹如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助推共和国这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滚滚向前。

三、为党忘私的为公情怀

反腐倡廉是《母亲河》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2](P385)从1993年始,共和国进入了发展的全新时期,既抓经济发展,也抓反腐倡廉。这一年,中央全面部署,反腐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了立法时间表。然而,到了新世纪初年,腐败犹如脱缰的野马没有被遏制,反而势头更猛更甚。经济犯罪数额上升,色情腐败吏治腐败开始泛滥,社会精神和文化乱象让人眼花缭乱。贺庆生升任市纪委书记后,深刻地认识到当今的腐败现象丛生,渗透之广、危害之大。他提出了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惩治的“两手抓”思路。为了替党挽救一批干部,尽最大努力减轻党的损失,贺庆生主张打击重中之重、坏中之坏,严厉惩治干部群众口碑差、违纪重的干部,不管涉及谁,都要敢查敢处。

习近平同志在履职总书记以前,无论是身居何职,每到一个新岗位,都会提醒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2](P385)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慑。在清朝,官场就盛行过“莫用三爷,废职亡家”这样的规劝之言。所谓“三爷”,指的就是“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在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避免任人唯亲,这是最基本的廉政准则,是不容逾越的从政底线,“三爷”只能成为历史。贺庆生为官,他只认定一个理——党纪国法为大,不能对犯罪和腐败进行丁点放纵!在世纪初,贺庆生为了正风肃纪,提振干部队伍正气,重重出手,狠刹歪风邪气。其父贺文雍世交张万德之子因胡作非为被查,贺珍珍婆婆家与张家又属亲戚,面对眼泪哗哗的姐姐,贺庆生并未有丝毫动摇,即使是上级组织干涉执纪,贺庆生也仍要顶住压力,抛出“豁出这个官不要也绝不放过这样那的腐败分子”[1](P235)。在处理权力和亲情的关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贺庆生和赵春月表姐弟的关系。起初,贺庆生和赵春月有“君子之约”,各干各的事情,互不干扰。后来,赵春月之女及女婿带着厚礼上门探亲,被贺庆生委婉拒绝,赵春月对此十分不满。当贺庆生官高权重时,赵春月被王志中等人当作整垮贺庆生的工具时,因赵春月不明原委,她将怒气撒在了贺庆生的身上,激化了双方矛盾,以至于恶语相加,让贺庆生有口难辩。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是一个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他铁腕推动发展,但他并非一个人格健全的高级干部,他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且忽视了管束亲属的重要性,以至于妻子因腐入狱。在这一点上,贺庆生和他形成了鲜明对比,李达康是一个近似于扁平却惹人喜欢的人物,而贺庆生却是一个重事业、重家庭、重亲情的圆形人物,一个趋于完美的男子汉。对于为官者,“清廉不是亲情之殇,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见担当,从政要做什么,给家人留下什么,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清晰的答案。”[3]

《母亲河》中很多政论是对当前重大政治事件的直接回应,高扬的是何振基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的党的核心的坚强信心。当然,何振基并未完全将乱象归于经济社会,而是敢于从制度本身去找原因,塑造的是一位传统文化深度浸染且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的为官者形象。

在仕途升迁上,贺庆生能理性处之、冷静看待。在升任纪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过程中,他没有争、跑、要,而是顺其自然,依凭的是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作本领和丰富的宦途历程。当然,贺庆生最要紧的、最具优势的还是忠诚老实、不挑不拣、干一行爱一行的为官之道,坚信组织。在考察市政协主席一职期间,贺庆生依然没有拉关系,没有搞私下活动,干好工作永远是他坚定的追求。最后他未能接任,有不少人为他叫屈,他却认为:“不让老实人吃亏是组织的原则,长远地看也是这样的。但老实人有时吃点亏也是正常的。”[1](P262)在上级部门考察鑫州市长人选时,一些奉行“上面没人不行,不跑不要瞎胡闹,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水到渠成”潜规则的人已经开始了投机钻营、溜须拍马、上找靠山、下拉选票、请客送礼,不择手段,以至于茅台酒脱销,他却一心扑在抗震救灾这件大事上,他也有过自己不能顺利履职市长的顾虑。因为他深知存在党风堪忧、政风不淳这样的现实,他也出现这样的疑惑:“党不是一再说要用忠诚可靠、务实勤勉、埋头苦干特别是在艰苦边远地方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好干部吗?但为什么做起来就不一样呢?”[1](P307)然而,顾虑终究是顾虑,正义终究是他内心的精神食粮。他仍选择相信组织,相信这只是一个历史阶段,也只会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必然会被未来的民主和法制所取代、所规范。他坚信党,坚信人民,坚信历史。经过错综复杂的考察后,贺庆生就职鑫州市长,自此他一如既往地勤恳工作,以期回报组织和人民的培育、重用。

美国作家沃尔夫曾说过:“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都是自传性质的。他必须使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4](P24)何振基借贺庆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的却是自我对维护绿色、健康政治生态的看法,也直接宣示了自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宣示的是自我不屈不折的为官品格。

猜你喜欢

母亲河
母亲河、忆江南
黄河,孕育文明的母亲河
中华母亲河——黄河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母亲河
母亲河情缘
我爱母亲河
我爱你母亲河
还母亲河以清丽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