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现状与提高策略
2018-04-03罗颖馨
罗颖馨
(嘉应学院 梅州师范分院,广东 梅州514700)
钢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音乐感觉的重要工具。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若想成为一个专业合格、发展全面的幼儿教师,钢琴弹奏是一项必备技能。只有具备良好的钢琴弹奏水平,日后才能有效地组织幼儿园的课堂教育与音乐活动;同时,良好的钢琴弹奏水平,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音乐素养及人格魅力[1]。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早期教育,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学期教育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前景。社会的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阵地,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节奏感差,手指技能练习不够、对学琴缺乏兴趣;钢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老套、教材陈旧等。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要,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反思与总结,从教学目的、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现状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意义重大,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却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阻碍着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音乐理论基础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文化课考试择优选拔的,在此之前大多数并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的课程,包括乐理、和声等音乐理论课程。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却把钢琴课与乐理课安排在大一同时开设。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时,还没有任何音乐理论基础。没有乐理、视唱等课程作为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就容易出现识谱困难,节奏不准的情况。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如果钢琴曲目中遇到附点、切分等较难节奏,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就会无法理解、弹不准确,这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学习也感觉到费力,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练琴时间短,手指能力训练不足
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少不了演奏者良好的弹奏技能。良好的演奏技能,离不开长期的手指技能训练。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琴房不足、设施较差、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练琴时间很少。而且,学生练琴时间短,有些又不愿意耐心的进行手指训练,练习方法也不正确,就会出现弹奏时手臂、手腕僵硬,连奏、断奏分不清楚等问题;一旦遇到左手跳奏、右手连奏,双手就无法配合。手指能力训练不足,就无法完整地演奏钢琴作品。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课程通常开设时间也只有两三年,采用钢琴集体课的授课方式,学生受到教师单独指导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学生想在有限的两三年内达到较高的钢琴弹奏水平是较难实现的。
(三)教材选择不注重实用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通常采用普通钢琴教材,有些教师比较重视技能训练,会选用《车尔尼599》《哈农钢琴练指法》等作为补充。但是这些教材对学生来说,专业性过强,在日后的工作中实用性较低,弹奏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而且,这些教材在每一届的学生中重复使用,学生学习的曲目不够多样,学习兴趣也不高。很多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忽略了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实用性,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与幼师实际工作需求脱轨。
(四)教学模式老套,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的集体课模式。由于识谱能力较差,学生要在教师的讲授之后才能开始练习一首乐曲,却不会自主地识谱练习。钢琴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自体会、弹奏,才能掌握弹奏的方法与要点。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忽略了学生掌握的情况,钢琴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这种“填鸭式”的钢琴教学,让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每节课都是钢琴老师对曲子的讲解和示范,师生互动太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度低,导致学生对钢琴曲目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没有以学生实际的工作需求为导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方式与方法上出现了偏差,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技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提高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钢琴弹奏技能变得更加重要[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在教学目的、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加强音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1.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是练习钢琴的基础,如果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或者学得不扎实,将影响到钢琴课的教学效果。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时间和开设钢琴课的时间基本是同时的,而且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的掌握也较肤浅,学得不够扎实。如果学生先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当他们具备一定的乐理基础后,再进行钢琴课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后,学生在读谱方面就不会那么吃力,对钢琴谱面上的谱号、调号、各种音乐术语都能领会,帮助理解钢琴作品的内涵。
2.加强理论课程的考核
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讲授较为粗略、笼统,学生之前又从未接触过音乐相关课程,对教师讲授的音乐理论课理解很费力,畏难情绪让他们兴趣低下,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学得不扎实。因此,学校应加强师生对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定期考核,强化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进而提高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手指技术训练
钢琴的手指训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只有具备较好的手指“基本功”,才能将曲子演奏出好听的音响效果。手指的训练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放松练习,让学生领会通透的声音与手臂的放松,保持最自然的弹琴状态。2.练习一些基础的手指抬指练习,训练学生手指的独立性,让手指能很好地站立,并能支撑起手掌。3.用一些音阶、琶音的弹奏,让学生熟悉各个调,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手指连奏训练。较好的手指训练不仅让学生弹奏的状态更加放松自然,也是弹奏出美妙音乐的基础,教师应重视这方面的教学。
(三)选用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材
钢琴教材如果都是枯燥的手指训练及单一的曲目训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能采用一些有趣味性曲目的教材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弹奏一些钢琴小品、儿歌钢琴曲等,学生可以边弹边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并留下较深刻的印象[3]。也可练习一些世界经典钢琴曲,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当然,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曲目学习也是必要的,例如一些经典儿歌、幼儿园教学曲目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日后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应该与时俱进,采用丰富、多元化的曲目进行教学,才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曲目的讲解与示范,所有的学生共同学习同一首曲目,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如果在课堂上想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安排教学并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却又占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钢琴集体课教学所取得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办法是将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内容。小组内部的学生之间还能互相交流学习,也能更好地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时间[4]。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还能掌握学生的手指训练情况,提高钢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灌输式”的钢琴集体课,教学方式老套,课堂气氛沉闷,如果使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一些,将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1.音乐欣赏与钢琴音乐史的有效渗入
单一的钢琴课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集体课的教学中,进行钢琴名曲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开拓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增强钢琴曲练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介绍一些钢琴音乐史等内容,这些钢琴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5]。了解了钢琴作品创作的时间,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与创作背景,学生在弹奏时将更能把握好作品的风格。
2.课堂上练习合奏或为他人伴奏
在学前教育的钢琴课堂上引入一些合奏训练,可以训练学生与他人合奏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合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1)让学生练习一些四手联弹曲目。(2)运用钢琴集体课的优势,组织多台钢琴进行合奏练习。(3)同学之间互相伴奏。(4)在钢琴曲的弹奏中加入舞蹈表演。这些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锻炼,进而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同时,还能锻炼舞蹈技能,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锻炼心理素质等。
三、结语
高职院校有责任为社会输送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人才,担负起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过去的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在钢琴弹奏水平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与反思,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重点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力求改善教学现状。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钢琴老师们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