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借他眼观自家

2018-04-03庆年

复旦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尔科国立大学中国大学

庆年

11月上旬,我们一行数人随许宁生校长出访秘鲁,参加复旦-拉美联盟第二届年会。航程一万八千多公里,跨越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虽然路途劳顿,被倒时差困扰了十多天,但是感觉特别值得。除了完成了年会的诸项任务,增进了与联盟成员学校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更获得了一种新的认知,这就是拉美大学的同行和政府官员是怎样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

本次年会是由秘鲁圣马尔科斯国立大学主办的,规格之高出乎意料。秘鲁教育部部长、秘鲁科技创新部部长、秘鲁前外长、秘鲁驻中国前大使皆出席,显示出高度的重视。嘉宾主旨演讲围绕“秘鲁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展开,令人印象深刻。年会设立了五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教育:拉丁美洲大学及中国大学所扮演的角色”“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挑战”“高校:学术机构如何在政治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权力转移时期的公共产品供给”“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国在拉丁美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不用说,高等教育发展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我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在分论坛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上海高等教育40年的发展。会议筹备期间,秘鲁方面就表示,特别希望知道,与秘鲁人口数量差不多的上海市,是怎样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分论坛主持人在介绍我和评论我的发言时,一次又一次表达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赞赏和羡慕。圣马尔科斯国立大学教育学院在论坛之外,又增加节目,邀请我到三个不同专业的班级与师生交流,陪同的副院长一次又一次地向这些班级的师生讲述中国及上海高等教育的成就,介绍复旦大学在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的位置。似乎在他们眼中,中国高等教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最充满活力的体系。听到他们的由衷的赞誉,顿生感慨:不到利马,对咱们40年高等教育发展哪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感!不禁联想到,9月中旬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李军教授来复旦做讲座,讲中国大学3.0版,讲中国模式,感到好像是在国外的学者们更容易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美好前景。也许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然,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理性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不妨多一些视角和维度。改革开放40年了,回头去看看走过的那些历程,就会明白,中国高等教育已经闯过了多少艰难险阻,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道理,跳出宇内,从域外观察,就会知道这种巨大变化意味着什么。不久前,稍微梳理了一下U 21大学联盟组织从2012年到2017年对50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排行,很明显,每个指标中国都在逐年向上。也略微关注了一下近几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框架报告,很清楚,中国位置在不断跃升。在人力资本和研究的指标中,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显著的。

在域外看中国,既可以更深刻地看到我们的进步,同样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差距,提醒我们可能需要认真防范的偏差。秘鲁圣马尔科斯国立大学是一所有467年历史的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从其校园建筑、艺术和博物陈列中看出来,更从该校教授的言谈中透出。在年会的发言中,我深深地为该校教授坚守学术理念的执着所感动,为他们对学校文化传统的自豪而感染,为他们面对纷繁外部和内部挑战能够保持理性和清醒而自省。愚见以为,中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需要克服浮躁,圣马尔科斯国立大学教授的那种淡定沉着可能正是当下我们所缺少的。

猜你喜欢

马尔科国立大学中国大学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俄9岁女孩考上莫斯科国立大学
内战过后,迟来的吻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涅兹韦茨教授来我校开展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研究
“一只独立”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新西兰碰鼻礼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