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03程金娣
程金娣
阅读是学生积淀语言文化知识和实现能力迁移的有效方式,也是丰富知识视野和思维的重要渠道,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知识可视化配图,有利于学生知识编码与解码、传递与接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一、思维导图,生成茂密“记忆树”
思维导图是一种呈树状的发散性思维可视化表现,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向周围释放出关联分支,可利用图式、符号、关键词或短语对分支进行标注。思维导图能激活学生认知潜能,唤醒他们理解与记忆意识,便于学生在比较与归类中完善自己的阅读图式。
例如,在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可依据“How to make our city clean?”表达中心主题,围绕 take bus to school、walk to school、movesomefactories、put rubbish in the bin、plant more trees五个方面的内容设置树状图形,以主题为树干,其他五个方面为树枝,在树枝中还可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进行发散性思考,请学生自由添加相应的内容,进一步拓展阅读内容。通过不同的思维拓展,便于学生在整合信息和相关素材中形成一定感知,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
二、鱼骨架图,翻出层次与条理
鱼骨架图是借助鱼形骨架来勾勒相关联的问题和影响要素,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解释问题本质。这种图形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出问题,分析条理结构,给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直观清晰地展示阅读文本内容,从而有效辅助阅读。
例如,在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可将new clothes作为鱼头,将The King、The two men、The other people、A little boy等人的表现作为鱼骨,将clever和foolish作为鱼尾,以此来呈现“鱼骨”形象,引导学生紧扣关联词汇进行深入阅读。同时,可结合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建议他们就“What did The King think”“What did the two men do”以及“What did the people see”等问题,主动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核心词并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找出“How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clever or foolish”的答案。
三、文字云图,推动想象与创新
文字云图是基于人类短时记忆认知特点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文字标签可视化表现形式。它能通过一定的有趣外形、色调和文字等唤醒学生的短时记忆,便于他们迅速理清思维结构,生成条块状的记忆链条,增强表达识记与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5 Signs”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阅读表现的“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signs”主题,以蝴蝶形状为背景,躯干为Signs,通过黑体字形标识,将No eating or drinking、No littering、No parking、Danger、Wet floor等词汇内容填入其中,并用红黄蓝紫等不同的颜色予以展现。很多学生都能主动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勾画。同时,教师也可建议学生在文字云图中写出3个以上常见的标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借助图表丰富阅读过程,利于学生在转变思考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多元化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摘录筛选相关信息中找到更多有趣的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