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影响综述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虚拟企业货币计量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一、引言

“互联网+”的提出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互联网+会计”也应运而生。网络与会计的紧密结合改善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但互联网也使传统会计理论在一些情况下变得不再适用。同时虚拟企业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传统的会计理论造成一定冲击。这些变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此开始展开研究。

本文结合传统会计假设的内容,通过综述在这个领域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互联网+对会计假设影响并提出会计假设的修正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关于互联网对会计假设影响的综述,能够引发人们对于会计理论新的思考,使其能在新环境下依然与时俱进。

二、互联网+对会计假设影响的研究回顾

会计假设最早可以追溯到意大利复式簿记,当中包含了“会计主体”的萌芽。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会计假设,但各国对于会计假设的描述还很不一致。不过,公认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和会计期间。

会计理论需要结合时代和所处的经济状况来不断革新其理论知识。秦荣生(2015)认为有必要先弄清楚会计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刘国城(2017)认为,与以往只强调对特定主体的单一核算不同,如今虚拟形式下企业将更依赖众多价值链环节的信息流。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临时结盟体,形态和空间范围都不确定,可能随时解散。因此,会计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

(一) 互联网+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李文晶(2015)认为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使组织边界变模糊。赖金明(2017)则结合虚拟企业虚拟性和临时合作性的特点,认为在互联网平台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主体的空间范围模糊、多元化,会计报告可理解性较差。刘甲鹏(2011)则考虑到虚拟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他认为正是这一点冲击了“会计主体”的独立性。

(二)互联网+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虚拟企业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很高,网络公司可能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合,目标完成后立即解散,这样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就被破坏(王素珍,2016)。冯月平(2010)从风险与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他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加使持续经营假设受限。

(三)互联网+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提高和虚拟企业的出现对该假设是个挑战。李文晶(2015)从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和虚拟企业的特点质疑该假设。刘甲鹏(2011)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对现在按照日历年度划分会计期间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冯月平(2010)从财务报告的即时性、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和虚拟公司存续时间长度伸缩性三个角度分析了会计分期假设的适用性问题,认为会计分期不再适用。

(四)互联网+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资产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不稳定的特点冲击了货币计量的假设。同时电子货币的使用也拓宽了其定义。王素珍(2016)认为互联网下不同货币间的交易更加容易和频繁,同时税率变动频繁,若还以人民币作为计量本位币的话,会计信息收集会很困难。刘甲鹏(2011)认为货币计量假设需要在币种特定和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成立。但在网络经济下这点很难满足。赖金明(2017)认为虚拟货币电子交易提高了货币风险,这在某一程度上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

三、基于互联网+对会计假设做出的修正

(一)会计主体的修正

针对会计主体假设,有人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来替代。例如银峰(2014)就主张虚拟经济下的会计主体假设应更包容和开放。刘甲鹏(2011)也持赞同意见,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理解现存的兼并、重组等业务。李文晶(2015)则建议增加宏观会计主体,将界定范围向网络化、虚拟化延伸。赖金明(2017)则提议以互联网交易活动的合作体假设来替代。

(二) 持续经营的修正

虚拟企业的流动性破坏了持续经营假设,对此朱康萍(2009)认为持续经营的判断不应局限于“一年”。李文晶(2015)提议增加单独交易,将每一项交易按照长短期的不同单独分割开。银峰(2014)建议将其修正为“项目经营假设”。张晓举(2008)提出了暂时性假设的建议,认为可以是开始建立到实现经营目标这个期间。

(三) 会计分期的修正

徐丽波(2011)提出把会计分期纳入持续经营假设。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一旦取消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缺少了理论依据。李文晶(2015)的建议相比之下更加合理,他提出适当缩短会计期间,以此来满足不同决策者的需求。除此之外张晓举(2008)还提出了非等距交易期间的假设。

(四)货币计量的修正

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不少学者提出引用非货币计量假设。赖金明(2017)提出在电子货币代替传统货币计量的趋势下,需要提高关于货币计量方面的会计信息报告质量。李文晶(2015)和银峰(2014)则不局限于电子货币,建议增加非货币计量假设。

四、结语

会计理论因为网络的存在而被不断充实与更新。基本假设也因此受到冲击。但是无论网络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会计假设的存在性不应被质疑,其地位不应该被轻易撼动。网络技术只是丰富和延伸了其内涵,并没有触及到本质变化。所以,理论研究应该向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出发,而不应拘泥于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

[2]刘国城,董必荣.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

[3]李文晶.网络经济背景下虚拟企业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7):149-150.

[4]赖金明.浅议“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及分析[J].财会学习,2017(08):119.

[5]刘甲鹏,刘李陈.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四大假设探讨[J].经济视角(中旬),2011(08):78.

[6]王素珍.“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6(21):67-68.

[7]冯月平,杨向荣,王曙光.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构想[J].财会通讯,2010(06):6-8.

[8]银峰.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冲击与修正[J].财会通讯,2014(31):81-83.

[9]徐丽波.论网络会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J].信息技术,2011,35(09):191-192.

[10]朱康萍.“持续经营”会计假设新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94-95.

猜你喜欢

虚拟企业货币计量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古代的货币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古代的货币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