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和康复
2018-04-03李娜
李娜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卫生院妇产科,山东临沂 273402
妇科盆腔手术后极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严重会致残或者死亡。据相关文献显示,其它国家的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11%~29%,我国的发生率在15.6%[1]。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极易造成下肢功能障碍,并且该病的病情繁琐,血栓很容易掉落,血压循环将其带入到其它器官内,如肾、肝、肺等集体器官,产生功能障碍和栓塞,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或者致残等,因此要加强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视程度,做到及早诊治及早预防和治疗[2]。该次主要针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诊断、治疗进行研究,并选择该院2017年5—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4.0±7.9)岁,体重为 55~76 kg,平均体重为(65.5±5.7)kg,有45例高于标准体重。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如任意一侧下肢出现疼痛、肿胀症状,同时存在有深部腓肠肌压痛现象,临床中均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全部确诊为阳性。彩超显示,患者侧下肢深静脉中直径变宽,透声能力较差,可以观察到点形、絮状、片形回声物,加压以后,血管压缩能力变弱,血管中彩色血流出现线性和点形走向,或者未出现彩色血流。
1.2.2 治疗方法 应用溶栓、抗凝进行治疗,如果未有抗凝禁忌,则以抗凝为主要治疗方式。低分子肝素抗凝,60~100 IU/kg的速避凝,2次/d,注射方式为脐皮下注射,病情较轻的患者在3~5 d就可以康复;如果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正常下肢和患者的周径之差超2 cm后,改服用华法林,5 mg/次,1次/d。两种药物联合应用3~5 d,治疗3~6个月。在通过华法林进行治疗时,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最佳时间为19~21 s,不得超出30 s。若应用抗凝药物时要进行外科手术,要停药7 d才能够开展手术。患者确诊以后,必须要卧床休养2周,将患肢抬起30°,以确保血液回流,要避免挤压与按摩患肢,同时不得对盆腔进行检查,以免引起静脉血栓的脱落。术前对血栓进行溶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抗凝。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
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年龄均值(54.0±7.9)岁,其中中老人群患者约87.50%;平均体重(65.5±5.7)kg,有69.23%体重超出标准,盆腔恶性肿瘤患者23例,是总人数的40.35%。因此肥胖、年龄高等因素均是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2 诊断
患者全部应用多普勒彩超进行诊断,其中确诊52例,确诊率为92.86%,5例未被检测出血栓,但是存在临床症状,所以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后均康复。所以,在进行诊断时要将临床诊断和多普勒彩超相结合,减少漏诊情况,防止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
2.3 治疗
3~5 d患者病症开始得到有效缓解,所有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时,均未产生肺栓塞、新血栓,3~6 d后下肢腓肠肌疼痛情况消除;治疗2周以后,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或消失。5~10 d后患肢肿胀情况均得到缓解,超声显示代偿性循环得到建立,但是恢复时间在2~3个月,康复时间较为缓慢。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过程中没有产生出血现象。
3 讨论
3.1 诊断
3.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初期诊断 患者手术结束48 h之后对D-二聚体进行复查,当D-二聚体超出0.5时表示异常[3]。D-二聚体是判断是否产生继发性纤溶和纤维蛋白的重要依据,特异性较弱敏感性较强,而应用彩色多普勒彩超,能够准确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显著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方式的一种。而D-二聚体能够对妇产科手术初期进行诊断,产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48 h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若出现阳性需要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测。
3.1.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 多普勒彩超检测以及B超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简便的方式。如果有血栓形成,则够探到血栓回音,同时也可以检测血管腔直径增加,当探头挤压血管腔时,不会出现变形[4]。多普勒彩超检测主要是通过加压超声,之后在根据多普勒信号显示血流情况。静脉血流正常情况是血流顺畅,同时存在呼吸节奏,当增加探头远端压力时,血流加速且变大。如果未有节奏,同时血流持续则表示静脉地回流受到阻碍。利用多普勒彩超检测,很容易检测动脉与静脉,同时也能够准确地诊断血栓。应用多普勒彩超检测,按照静脉壁变化的特点和血栓回音的特性,能够诊断出是急性血栓还是慢性血栓,同时也可以清楚地显示代偿性循和管腔再通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此种诊断方式存在操作简单、能够反复检查、安全性高、无创口的优势,同时成像清楚、直观[5]。而静脉造影虽然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是否存在血栓、血栓的部位、具体情况等,但此种诊断方式存在危险性,对设备设施的要求也极为苛刻。
3.2 治疗
手术与药物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有效方式,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多种方式受到了较多争议,但大部分医者都认为,通过抗血小板、抗凝、祛聚等药物就可以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在应用腔静脉滤网、手术治疗、溶栓[6]。据相关专家表示,应用抗凝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一些学者则认为抗凝无法将产生血栓溶解,只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非手术性的溶栓治疗,尽可以将病变范围缩减,改善集体体征和临床症状,但是无法将血栓全部溶解,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无法进行手术以及病程较长的患者。有专家表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发时间低于5 d,特别是72 h以内,均可以应用气囊导管将血栓取出。虽然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如果恶性肿瘤术前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治疗较困难,单用溶栓和抗凝进行治疗无显著效果。如果在妇科手术前置入腔静脉滤网,可以避免肺栓塞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预防血栓的复发情况。
3.3 预防
掌握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预防该病病发的重要措施。妇产科医生要提高静脉血栓的重视度,有利于在产妇分娩前、分娩后进行相应的指导。产前对产妇进行检查时,要提醒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也了解此类疾病的危害性以及危险性。在围术期中,要根据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发原因进行预防,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的机体功能以及凝血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将截石体位放置正确,防止放置双下肢太过外展;要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防止悬吊双下肢时间过长,尽量减少输血情况;要将盆腔完全暴露,防止手术过程中损伤髂股部大血管。术后要协助患者多翻身,多活动下肢,从而增加血液回流,减少止血药的应用。在手术后通过抗血小板、抗凝、祛聚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小剂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