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提升研究
2018-04-03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黄 婕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4)
网络时代的高速运转,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传播媒介,这些网络化的媒介逐渐成为当今理论信仰、价值观念等的集散地和舆论的传声筒。因此,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对于理论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当代就是把党的理论最新成果由抽象转化为生动具体和通俗易懂,把理论普及到所有群众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群体。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从表现形式来看,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成大众可接受的内容。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1]因此,要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化”群众,就必须将理论通俗化,使理论与人民群众达到一体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于群众的心里。
二是从实践层面来看,是从群众的实践出发又回到群众中去。在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而学过唯物史观,我们知道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所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实践,让大众用所掌握的理论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实现真正的理论大众化过程。
二、“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内容
从第一点看,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传播不受制约的优势,它可以充分借助各种理论网站为平台,发挥优势条件,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第二,新媒体选择性强,能保证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终端信息。与传统相比,新媒体所含有的信息量呈级数倍在增加,间接地使大众化的理论资源也多了起来。最后,新媒体可以利用超链接功能将内容形式扩展,以更直观的方式将信息资源汇总,方便用户使用。
(二)新媒体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程度
首先,新媒体是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突破以往旧的大众化理论传播模式,大大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第二,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局限,提高传播效率,使信息在超空间状态下迅速传播,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形式交互传播,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最后,新媒体覆盖了不同文化水平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用户,与以往相比,用户的参与力度大大提高,受众范围得到扩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了质的发展。
(三)新媒体优化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理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化平台成为主流平台,网络信息化为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一方面,当用户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并且可以控制何时何地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另一方面,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受众及时向信息发布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在网络世界中,传播的主动性和对话的平等性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习惯,增强了受众的主体性。平等化沟通的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尊重了人的主体价值,使人际关系更为协调,有助于确保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的多元化、碎片化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遭受危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和通信功能的增强,电视、报纸和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相互渗透和兼容,造成的结果是使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同时在信息化的社会,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这种态势带来的影响则是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在不断降低,一些偏激的信息跟意见会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
(二) 新媒体自身的随意性影响了大众化实效性的提升
新媒体的随意性给用户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讯息,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看法。受这种思维惯性的限制,用户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态度与其他性质的信息是相似的,往往侧重于对自己观点的表达和对他人意见的驳斥。[3]一些不相关的评论会让用户不知不觉地忽略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并将他们的焦点和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信息的传播效率下降,出现媒体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 缺乏高素质的理论传播队伍
在推动新媒体大众化的过程中,传播团队有以下缺陷:一是马克思理论工作者有深厚的理论储备,善于运用旧有模式来宣传理论,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不能流畅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去传播大众化理论,导致大众化的发展水平提升缓慢。其次,新媒体工作者缺乏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工作的道德标杆和行动指南,虽然具有新闻媒体人所应有的媒介素养,但在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最后,新闻媒体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众化进程的推进。
(四) 网络平台建设的缺位
目前建立的一些新媒体传播平台存在着内容匮乏、更新不及时等显著问题,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吸引力不强的原因之一。之前在网络上盛行的一些政府网站、微博运营号等对宣传内容的编辑仅仅是简单的层层堆砌,不相关的信息太多,无法凸出信息想要表达的关注点,完全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也缺乏与用户的互动,以致于在公众面前丧失了吸引力。其次,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传播的管理相对落后。在新媒体平台的运作过程中上,存在着决策者重视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才等问题,制约了新媒体优势的发挥。特别是网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官方媒体通常会错过最佳的传播机会,导致非权威信息在互联网上发酵。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大众思想上的信仰危机,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去吸引大众,让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程度的了解,自觉站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4]总的说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在蓬勃发展,我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敢于与各种思想抗争,从而还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而且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看,更是主流价值观统领社会舆论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重视技术提升,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趋势,确保信息推送更加精准。[5]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我们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还要对原来的技术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媒体时代中主流媒体所包含的优势内容转化为新媒体发展模式下的话语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三) 锻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媒体传播队伍
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锻造一支优秀的媒体宣传队伍,具体方面如下:
一是加强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团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传播队伍能否开展有效的工作,能否得到预期的效果,这都与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沟通能力有关。加强传播队伍理论基础的建设,有助于在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准确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新出现的棘手问题。
二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新媒体使用技能。在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们积累的传播经验也十分宝贵,我们应当在保留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元素,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理论工作者们应在坚持党性的原则下,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为载体,健康有序地发展新媒体,使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变得更科学化、系统化。
三是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媒体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不学习不进步,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的传播形式让大众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加强与群众的互动联系,从而获取更多更实用的反馈信息。[6]同时,广大的新媒体人在工作中还要具备创新理念,主动去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四) 加强网络主流媒介平台的建设
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媒介平台的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举措:(1)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使公众可以共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文献资源,不断更新网站中的信息内容,以便为公众提供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2)培育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媒体品牌。要凸显个性特色,树立品牌形象,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构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网络媒体平台。[7](3)加大对网络论坛的建设和监督力度。网络论坛具有自由开放的空间,在促进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发挥其优势,为公众提供减压空间。但是对于一些偏激的言语,监管人员必须通过法律、自省、社会帮助等多种形式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