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研究

2018-04-0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张 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根基,正如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提出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1]中华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晶,但它不仅仅只是躺在博物馆里供大家瞻仰,而是具备鲜活生命力的血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传承性。同时,又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变异性,浸润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我们应切实把握文化建设这一强大工具,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勇敢担负起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展现出恢弘的文化气度,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一、厘清文化自信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态度

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了阐述,比如心理学、文化学、政治学等,究其本质,不难发现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态度,是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认知。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作用及其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深度认同和执着信念,居于灵魂性地位、基础性地位,是当代中国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建构的文化支撑。[2]要真正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离不开坚持文化自信这一前提。

(一)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发展历史和文脉传承,这是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渊源等密不可分的,虽然文明进程不一样,但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璀璨多姿和蓬勃发展的活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各种道德、思想、观念等形成的总体,是中华文明汇集而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集合,它曾经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创造过令人惊叹的成就,而近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曲折遭遇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丝毫不能放松,在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必须重拾文化自信,坚定文化价值认同感。

(二)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肯定

要对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前景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矢志不渝的信念[3],对于历经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坚信不疑,相信中华文化必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

(三)文化自信要求文化主体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自信特别强调文化包容性,而非一味认同自身的所有文化,盲目排斥其他一切外来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强调在认同和尊重自身文化的同时,能够以开放的心胸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接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合理扬弃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根源将主要表现为文化方面的差异[4],将文化的重要性提到极高的地位,而只有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望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化解文化冲突。

二、明确文化自信意义,发挥文化自信对新时期建设的助推作用

(一)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传统文化瑰宝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之列,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基本精神对于当前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仍然意义深远,价值极高。中国语言文字,古代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史学、宗教,传统伦理道德,古代哲学等等无一不蕴藏着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导致国人目前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先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遗产未得到有效利用,只有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才能从内心深处更好地认知和接纳传统文化,才能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精华。

(二)坚持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关系密切。“中国梦”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美好向往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国”“富民”“为政”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出了百姓为国家之本,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对人才的尊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要与人为善并保持诚信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和谐”的状态视为管理的上佳境界;“夫仁政,必从经界始”传达了富国思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重视人民的思想等等,无不显露出关于民众发展、国家进步的思想智慧,应尊重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并将之应用于现代管理实践之中。

(三)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前世界竞争异常激烈,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日渐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文化领域也成为了世界各国角逐之地,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在于文化自信能够帮助我们破除文化弱势心理。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领先于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自信包容的伟大格局,但是近百年来风云变幻,国家遭遇发展困境,我们的民族文化逐渐式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弱势和文化自卑心理,以及崇洋媚外、照抄照搬的心态,或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不敢接触外来文化,不敢直面国际文化对话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自卑心理作祟,此种心理严重影响着当前文化建设,我们需要以文化自信重新唤回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骄傲,重新树立客观的认知心理。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使我们敢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勇气加入到世界文化竞争之林,创设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和公信力,积极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之美,展示山河壮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大国形象,逐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党的事业而言意义重大,也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发展水平,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定、提升文化自信根本上应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5]注意弘扬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正面主旋律,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使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党的建设、提升民众思想认识等领域彰显其独有的气魄和影响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一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发展基础密切相关,必须通过舆论宣传、价值引导、制度保障、实际践行等促进民众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并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结合文化建设时代要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总体文化建设包括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两大领域,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选择。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包括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的建设和服务等,其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公共文化发展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着直接影响,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态度,立足本土发展实际的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场馆、文化服务机构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同时要加快推进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有序进行,如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及乡村文化站工程等。

2.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应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创新完善,合理推进政府采购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机制吸引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城乡文化、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优化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网络,切实做到根据各地居民的文化消费层次和水平,提供不同档次和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及文化服务。真正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引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继而进一步增强国家和民众的文化自信心。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1.强化文化资源梳理,提升文化产品内涵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更对于新时代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丰富文化市场,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覆盖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多种领域,如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动漫游戏、体育赛事、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等,为文化消费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9%,[6]增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提升国际影响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具体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更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崇拜西方国家,而应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批判继承的同时进行创新,从而找到独特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做好文化资源梳理及发掘工作。我国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要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熊猫”“功夫”“花木兰”等传统文化被别国进行开发利用并大获成功,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高水平文化产品。最后要进行“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媒介融合,以及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传统行业相融合,升华文化产品的内涵价值,培养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

2.加强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也应关注国际市场,并力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如美国的电影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电视剧产业、英国的广告产业等均已在世界文化产业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应突出重点行业,通过创新发展,培养产业核心竞争力,如旅游文化产业、会展产业、科幻文化产业等,力争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形成一定的话语权。

对外输出文化产品意义重大,一是经济联动作用明显,能够创造经济产值,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文化传播作用显著,文化产品作为载体向海外输出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有利于国外民众增加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三是价值观念的输出有利于提升国家和民族影响力,文化产品和非文化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具备意识形态属性,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容易受到内容生产方潜移默化的影响,较易接受文化产品背后所蕴藏的价值观念,文化产品具备传输文化价值观念的优势。因此,应通过高水平文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海外扩张;另一方面在国际文化传播与服务中,应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教育文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7]扩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取得社会主义新时达文化建设的胜利。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