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赞助浅议
2018-04-03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王 征(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4)
一、艺术赞助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赞助的概念来自欧洲。所谓艺术赞助,一般是指基金会、企业、学校或私人捐赠者给艺术事业以资金支持或提供免费服务。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赞助艺术活动,在与企业文化互动中,艺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纵观艺术史,艺术赞助对于艺术的发展和推动是有目共睹的,有其深远的意义。我们花在日常生活的费用只能叫消费,为艺术品的收藏,生产而买单,才叫赞助。一般来看,艺术赞助来自两种渠道,一个是公共赞助,即国家政府对艺术的投资,如2014初,文化部联合多个部委成立20亿人民币的国家艺术基金,并于同年5月8日发布了《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基金面向社会、国有或民营、单位或个人,均可按申报条件申请基金资助。另一个是私人赞助,即企业、学校和个人对艺术的投入。
纵观中外艺术史,公共赞助有比较长的历史,法国的卢浮宫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把它从一个中世纪的保垒兑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殿堂,成为世界级的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历史上王朝赞助艺术的范例当属宋王朝。在国家兴办的翰林图画院,画师被分成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直接与其官阶、俸禄息息相关。这种做法让画师的社会地位得以很大地提高。再加上艺术家皇帝宋徵宗对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的喜爱和投入,使得宋朝在绘画、书法、制瓷等艺术领域空前繁盛,产生了众多不朽的文化名人,如苏轼、范宽、郭熙、米芾、王希孟、张择端等。
历史上私人赞助艺术的案例也有不少。赞助人一方面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也充当他们的顾问,担保人和代理人。比如赞助美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人物——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家族。大卫·洛克菲勒曾宣称:艺术工程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处于某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就美国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言,它们是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作为当前社会和经济机构的现代企业和具有责任意识的“成熟公民”来说,赞助艺术是他们的职责。因为在洛克菲勒看来,我们这个越来越机械化和计算机化的世界中——也就是说,在现代企业所造就并赖以赚取利润的世界中——艺术可以激发和强化我们的个性[1]。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家喻户晓,至今传承了好几代。该家族在艺术赞助方面也不遗余力,投入巨大。坚持不断地赞助各项艺术,为二战后美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同样的,在我国历史上,私人赞助也是有迹可寻。明清时期,江南一地由于工商业经济非常兴盛,文人雅士喜好艺术品收藏,而苏州在当时被推为“天下四聚”之一,所谓“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2]。商贾云集此地,不少徽州商人在苏州一带经商。他们从江南地区购买了大量的元画,并恭请吴门书画界的沈周、祝允明去到徽州,二者也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江南一带的审美时尚,艺术趣味逐渐在徽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都为清初“新安画派”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社会文化条件[3]。徽商对艺术品的喜好和购藏,由来已久。袁宏道在《新安江行记》中指出:“徽人近益斌斌,算缗料筹者,竟习为诗歌,不能者亦喜蓄图书及诸玩好。画苑书家,多有可观。”[4]由此可见,明代中期以来大量徽商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和赞助,极大地促进了明末清初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尤其是对江南艺术市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对于明清艺术史特别是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我国艺术赞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赞助的历史并不长,主要有私人赞助、机构赞助等几种方式。私人赞助主要是指个体购买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是出资帮忙举办展览,帮助出版画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艺术赞助同时也是艺术投资,艺术赞助已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机构赞助主要是希望发展本企业的文化,通过文化宣传自身,彰显企业的文化底蕴。
尽管如此,中国艺术赞助体制还没完全形成。国内企业的艺术赞助方式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赞助机制、赞助氛围。企业投资文化艺术的短期利益回报要求依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在我国,企业的公益捐助免税额是3%。这种减免力度不够,无法调动起企业赞助艺术文化的积极性。为了给本企业赢得关注文化,赞助文化的广告效应和社会名声,企业更多时候宁愿选择公众认知度更高的行业,像体育、影视等。
民营美术馆同样陷入经营和维持的困境。中国近年来正迎来一波民营美术馆建馆、开馆的热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月,中国有26家私人美术馆,并仍保持着发展势头。当然,民营美术馆有其自己的优势,如:体制上的灵活性、更强的当代性。但另一方面民营美术馆也面临着经营的困境和巨大的挑战,即正常运营的资金几乎全靠自筹。我国《艺术赞助法》尚未出台,这不利于美术馆的资金运作。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大都采用“同额免税”原则,即对艺术项目进行捐赠会享受较大的税收减免优惠。这一立法原则其实是有效地保障了美术馆的资金来源渠道。虽然在国家立法层面呼声很高,关于捐赠艺术品免除部份税款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我国现行《税法》中没有具体规定私人或企业捐赠者能否获得国际通行的免税鼓励[5]。所以大多的民营美术馆在经营方式上自筹资金,在资金链的构建上要走向多元化、社会化的道路这种做法尚无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
社会大众赞助艺术的意识普遍不高,还在于我们艺术教育的缺失,审美能力有待提升。在一些人看来,艺术是曲高和寡,可有可无的东西。殊不知人要拥有感知世界,把握自己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的感性素质。而艺术教育能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正如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一次演讲中的一语中地: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6]。缺乏艺术教育,不仅影响个人成长,也让全社会缺少了走进艺术,热爱艺术的文化氛围,艺术赞助也随之成为阳春白雪,可有可无。
三、推进我国艺术赞助发展的对策思考
当代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事业和艺术保护工作无不依赖文化的立法。用法律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促进和保护,具有导向性,全民性和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的特点。比如文化艺术大国——法国。一百多年来,法国政府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主导作用,《文化赞助法》修正案,在2003年由法国国民议会通过。该法又被称为“阿亚贡法”。阿亚贡是法国前任文化部长,在其任职内大力推进了该修正案的正式出台。此修正案有如下几点规定:1.对各收入阶层的文化赞助人加大减税额度。个人对文化艺术捐款(物)赞助,可享受减免个人当年所得税额度的66%(某些特殊领域的捐赠减免税比例可达75%)。2.加倍减免赞助企业的税负。根据《文化赞助法》修正案,企业赞助公共文化艺术后,其当年上缴的税收可免去其赞助金额的60%(较修改前的33.33%高出近一倍),减免的最高额度不超过总营业额的0.3%,超出部分可顺延至此后五年继续享受减税。这一条对于中小企业赞助文化事业尤为有利。3.放宽规定减轻赋税,鼓励基金会发展。在税收方面,基金会收入由1.5万欧元免税额度增加至5万欧元免税额。文化遗产,当代艺术、音乐、电影等艺术项目都是法国政府对文化事业赞助的范畴。为了鼓励对这些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赞助,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赞助人和赞助企业进行保护。在该赞助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把企业的免税幅度提高到90%[7],而这些企业都是出资购买珍贵艺术品,并将这些艺术品捐赠给国家或博物馆。
我国可以参考借鉴法国的《文化赞助法》,由国家主导,加强文化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出台相应的文化赞助法规,从国家立法的高度保障艺术赞助的有效可行,维护赞助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2010年,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税务、文物等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对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开放、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及时帮助切实解决,保障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并且提出加快出台《博物馆条例》,完善博物馆管理基本制度体系,明确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意见”中还指出: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向民办博物馆提供捐赠。民办博物馆在接收捐赠、门票收入、非营利性收入等方面,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国家艺术基金会的成立,允许民营及个人按申报条件申请基金赞助,这对民营美术馆和非营利艺术空间的资金来源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拓展机会。通过项目资助,民营美术馆可以得到更多的艺术赞助来促进美术馆各方面的建设、发展。这些积极举措,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并不断加以完善,最后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面。
推动美术赞助发展,使之走向成熟,还应在全社会会加强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艺术教育培养我们的感性意识,提高我们的审美欣赏水平,给我们带来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所以说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豆芽”科。所以在中小学应加强艺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并且健全艺术师资队伍,增加学校的文化艺术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结构,而不是一味盯着升学率,每天上课不是语文就是数学,音、体、美这些科目可以随时让位于语数外,使得课堂艺术教育得不到落实,学生们的美育学习无从谈起。如果教育还是这样的短视,那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机器,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审美能力,感性认知的人才从何而来?
针对中小学义务教育中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妨借鉴国外的“他山之石”。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实践了“多学科艺术教育”项目。这种教育模式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的接合,使学生们了解艺术教育是帮助他们获得发现美、享受美的能力,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审美水准,从小打下人文学科的基础,提高艺术素养,为今后读大学,入职社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这种艺术教育方式具有启发意义,我国的艺术教育可以加以借鉴,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认认真真重视起来,切切实实开展艺术教育。唯有强化艺术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品味和艺术素质,才有可能营造社会大众接近艺术,欣赏艺术,喜爱艺术的文化氛围。让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让人们感到艺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从而使大众逐渐意识到对艺术的赞助既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也是在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通过人们对艺术赞助的认识、了解,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广泛的群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