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8-04-0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礼仪成人家庭

■文/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任 然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是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具有最大的教育力量”等观点被日本人普遍认同。因此,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

1.重视孝亲礼仪教育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脉联系、骨肉相亲正是人善良本性的来源。因此,传统的孝亲礼仪在家庭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竞争也日益严峻。中国家庭中大多数的家长比较重视认知层面的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督促孩子全身心地扑在学习知识上,也因此常常不自觉地忽视了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忽视了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性善的来源。大部分中国家庭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忽视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礼仪,甚至有些孩子在家里用“喂”来称呼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这些孩子如果连爱父母、爱家庭都尚未做到,又何谈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呢?

值得学习的是,日本将礼仪教育时时刻刻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日本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尊敬长辈,不论在家中或饭店,就餐座位都有长幼区别。在吃饭前,孩子要先说一句“我不客气了”,每次出门时孩子要和父母亲说“爸爸妈妈,我走了”,每次回家都要说“我回来了”。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日本孩子从小到大的习惯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抚养者也会将自己的礼仪修养、生活态度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2.重视挫折教育

在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父母及其养护者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经常会出现六七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殊不知这样一来其实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和试错的机会,当然也就减少了很多受挫的机会以及多次尝试失败后获得成功拥有成就感的机会。

而日本的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训练,才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忍耐的品质。日本的孩子从两岁就开始接受意志训练:下大雪时光着脚丫跑步;冬天在教员的带领下裸露全身在水池里游泳;玩耍不慎摔倒或者发生争执时,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伤害或事故,成人都会选择视而不见,让他们自己去协商和解决。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训练,正是在悄无声息地锻炼着孩子们的意志力。日本家长认为,这种意志力对于一个人能否管理自己的人生、享受生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将挫折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注重孩子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导致孩子对自我认知混乱和情绪调节困难等问题。

3.重视自理自主教育

在目前的中国家庭中,一般都将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地位,特别是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抚养者有时由于对教育的认识有限,关注的大多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支持,而忽视了孩子的其他需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缺乏耐挫和实践的能力,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也无法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做好自己的事。过分的溺爱会给孩子带来深重的灾难。

日本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日本的家庭教育中,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家务要父母付钱的话,则表示家庭关系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日本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主动做家务,尽可能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孩子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日本的家长就会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商业街购买指定的商品。从上学第一天起,不论家离学校有多远,日本孩子都是自己去上学;如果路上有困难,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锻炼,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主的品质。

4.重视自立、自信教育

日本家长信奉“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认为成人只有亲近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只有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才能学会欣赏孩子。日本的家长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一起讨论,给出合理的建议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虽小,但他也有自己作为人的权利,成人不能忽视孩子真正的想法。

其实,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这一理念,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不少中国家长会不自觉地对子女进行较为严厉的管制,限制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在中国传统的儿童观中,孩子是“弱小的、无能的”,成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些家长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替孩子选择“回报率高”的补习班,替孩子安排课余时间,替孩子选择所谓的“好孩子”做玩伴。孩子从小就很少有机会能够把握“选择权”,均由父母做主。因此,在他们长大成人、离开父母之后,经常会面临困惑和迷惘,小时候不能自由选择玩具,长大后又怎么能自主选择人生呢?

而在我们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成人也习惯警示孩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较少肯定孩子已经获得的“成功”。孩子不论取得了什么样的好成绩,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别人家的小孩”。孩子的进步时常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强化,就会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自卑感。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又从何建立呢?

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相信、理解、尊重、肯定孩子,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学习的重要课题。

二、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一,坚持自我成长。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不是老生常谈的说教,而是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因此家长的日常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这是日本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每个人的成长是永无止境、不断前进的过程,想让孩子做得好,父母就先要做得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无声息而又非常深刻的。父母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学习良好的教育方法。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意见,重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理智地爱孩子,并统一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以免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二,注重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说“跟叔叔打招呼”“跟老师说再见”等等,当孩子做不到时,家长就会说“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啊?”“怎么还不如小时候啊?”这样说教既不管用,又伤及孩子的面子。作为成人,我们不妨自己先对别人保持微笑,接孩子时主动跟老师告别,孝敬老人,相互爱护。这些行为和情绪都会被孩子接收并加以模仿。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成人要及时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久而久之,礼仪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真的融入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行动中。

第三,让孩子适当“受伤”。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成人也不能为他提供一辈子的温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也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当孩子有冒险精神时家长不要轻易喝止,只要环境允许就要提供给孩子适宜的工具,支持并鼓励他去冒险,这样孩子才能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在尝试中建立自信心和获得成就感。每一个孩子都要从一个自然人成长成为一个社会人,这就要求他要学会与别人相处、磨合甚至妥协。所以家长不要怕孩子会和别人产生冲突,在与人相处中他才能慢慢进步,学会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家庭不是真空,如果希望孩子顺利进入社会,那我们就该允许孩子“受挫”。

第四,倾听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也有为家庭付出的需要。在做家务事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会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建立对家庭的责任心,逐步养成自信自立的品格。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多一些时间,鼓励孩子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孩子总会收获点点滴滴的小进步。教育不是只有在课堂中才会发生,孩子也不仅仅只能从做题和上补习班中得到发展,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总归是要学会独立的,成人不是孩子永远的依靠,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教育。

第五,常怀赏识之心。新华社前不久发了一篇帖子,聚集了很多孩子的作文,孩子们诉苦:“爸爸妈妈总说我笨,好像我一无用处。”当我们的评价永远都只停留在所谓的“进步空间”,而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和成长时,那孩子是可怜的,成人是可悲的。而当我们真正理解孩子、欣赏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时,他们回馈给我们的就不只是成绩的进步,更是亲子双方的理解,亲子关系的融洽,还有一个自信阳光的自己。换个角度看孩子,所有我们以为的缺点背后都有闪烁的光。

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对孩子爱而不溺,这是我们应该从日本家庭教育中学习到的,更是需要时刻谨记并一直践行的。

猜你喜欢

礼仪成人家庭
成人不自在
家庭“煮”夫
筷子礼仪
恋练有词
礼仪篇(下)
Un rite de passage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