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藏宝卷版本叙考
——以《中国宝卷总目》为参照
2018-04-03韩洪波
韩 洪 波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1](下简称“《总目》”)是现今收录海内外宝卷篇目和版本最全的专题目录,记录宝卷收藏机构104家,为研究者查阅宝卷原卷提供了线索。笔者翻阅《河南省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获悉其著录宝卷19种,通过核查《总目》,发现其收藏机构项并未涵盖河南省图书馆(下简称“豫图”)。经查,豫图书目著录的19种宝卷中,有4种并非宝卷,故实存15种。除其中3种版本外,其余12种版本《总目》均未著录。笔者不揣浅陋,将豫图所藏宝卷版本情况录之于下,并略加考证,以供学界参考。
一、《总目》未著录的宝卷版本(12种)
1.《新镌七真天仙宝传》2卷。撰者不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阳经元堂刊本,1册1函1部。
按:此书又名《天仙宝传》《七真天仙传》《七真天仙宝卷》。《总目》0811条著录6种版本,最早为道光元年(1821)北京刊本,其余为咸丰至宣统刊本。豫图本封面题“七真传/积善堂”。扉页题“光绪戊申年/七真天仙宝传/南阳经元堂藏板”。正文半叶10行,行23字。无乌丝栏,四周单边,白口。版心上题“七真宝传”,单黑鱼尾。框高17.7厘米,半叶宽11.4厘米。
清代河南南阳刻书业较为发达,较早的记录可以追溯至乾隆五十二年(1785)刊刻的《唐县志》,光绪年间更为繁荣。据《南阳县志》,南阳经元堂是当时较为著名的私刻堂号,有100多年历史,刻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各种善书[2]292。
2.《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2卷。撰者不详。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刊本,1册1函1部。
按:此书简名《刘香女宝卷》或《刘香宝卷》。《总目》0642条著录44种版本,其中刊本32种,最早为乾隆三十九年(1774)本;抄本4种,最早为同治九年(1870)本;石印本8种,最早为宣统三年(1911)上海文元书庄本。刊本、抄本与石印本年代交错,但亦有同时者。
豫图本封面题“刘香宝传/明善堂/文”。扉页题“光绪十七年重刊/刘香宝传”,左栏文字被挖去,疑为刊刻地名。后有龙牌。次叶绘刘香女坐像。卷首题“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正文半叶9行,行18字。四周双边,乌丝栏。版心上镌“刘香卷上/下”,单黑鱼尾。尾题:“同治九年十一月吉日晓庵氏等敬刊。”《总目》0642条第(9)著录清同治九年(1870)翼化堂善书局刊本二册,豫图本当为其重刊本。翼化堂善书局在上海,有“大乘教、先天道及其支派等”[3]223民间教派背景,曾刊刻大量宝卷。明善堂为先天道传道及慈善中心。民国时期,在河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均有明善堂。
3.《新刻修真因果传全本》。撰者不详,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周口道德堂善书局重刊本,1册1函1部。
按:《总目》1302条著录18种版本,除两种民国排印本、一种民间抄本及石印本外,其余皆为刊本,最早为咸丰庚申(1860)重刊本。豫图本封面题“修真宝传/金华堂”。扉页题“光绪丙申重镌/修真宝传/本号开设周口河南老街道德堂善书局书籍发兑”。卷首有“修真传序”,署“时维大清乾隆庚申年秋月复性子敬撰”。正文前题“新刻修真因果传全本”。正文半叶9行,行23字。白口,乌丝栏,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下题叶码,共88叶。框高17.4厘米,半叶宽13.2厘米。卷末题“新刻修真宝传全本终”。后又毛笔草题“韩庆福”,当为收藏者,生平待考。据《河南省志·出版志》,周口道德堂是清末民初较为著名的私刻堂号[4]157,曾刊刻朱熹《诗经集注》,《总目》0738条著录其所刊刻的民国七年(1918)本《麻姑宝卷》。金华堂,据《中国民间宗教辞典》,清末民初时期江苏、安徽、山东等均有名为“金华堂”的民间宗教组织,为先天道的支派。《修真宝传》为其主要经卷之一。
4.《鹦歌宝卷》《修真宝传》。撰者不详。民国9年(1920)平邑关中和堂刊本,1册1函1部。
按:此为两种宝卷合装,前为《鹦歌宝卷》,后为《修真宝传》。
《鹦歌宝卷》,《总目》1452至1455条著录4个系统16种版本,其中有9种抄本、6种刊本、1种排印本,最早为同治壬申(1872)金陵状元境口邵立陞刊本。豫图本封面镌“民国九年梅月重镌/鹦歌宝卷/平邑居士庄关中和堂刻板存解州一心堂”。卷首题“婴哥卷”。正文半叶8行,行23字。四周双边,白口,无乌丝栏,单黑鱼尾。框高16.7厘米,半叶宽11.6厘米。平邑,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山东费县西北有平邑集,山西阳高县西南有平邑县故城。此卷当指后者,因居士庄与解州,均在今山西运城。一心堂,民国时期民间宗教教派,又名正心慈善会、一真圣教会、一真道、一心学社堂、九九归一会等,曾活动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四川、甘肃、上海等地。关中和堂,待考。关,或为姓氏。
《修真宝传》,封面镌“中华民国六年新刊新刊/修真宝传/敬惜字纸切勿秽污同心堂藏板”。“新刊”二字重复。卷首有“修真宝传原序”,内容与前列光绪二十二年本《新刻修真因果传全本》卷首“修真传序”基本相同,但文字有异。光绪二十二年本序曰:“大道根源,无极动出太极圈,两仪三才立世界。水澄二城,伏羲姊妹治人烟,九十六亿灵根下凡……”而此本序曰:“大道根源,无极动出太极圈,太极生两,两仪生三。世界一立,二城水淹……”序末题“大清乾隆庚申桂月望吉/岐山复性子敬撰”。正文前题“修真宝传因果”。正文半叶9行,行23字,四周双边,白口,有乌丝栏。版心上题“修真宝传”,单黑鱼尾,下题叶码,共62叶。框高15.9厘米,半叶宽11.7厘米。后附“捐资名姓开列于后”,载某地某人捐资若干。同心堂,非止一处。寻霖、刘志盛《湖南刻书史略》著录湘潭同心堂《十个老庚》民间刻本一卷;《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清林清标《寿世简便集》乾隆三十三年(1768)武林同心堂刻本和清耐修子注《白喉治法忌表抉微》光绪二十三年(1897)沙市三府街同心堂刻本。另外,清同德辑《成案续编》有乾隆二十年同心堂刻本;清陈士斌《西游真诠》亦有同心堂刻本。此《修真宝传》或为上述某一同心堂所刻,待考。
5.《孙膑看桃》《孙膑上寿》《孙膑度妻》《弥陀忏》《乞儿行孝》。撰者不详。民国十五年(1926)至二十四年(1935)间重印,1册1函1部(残)。
按:此为五种宝卷的合订本。《豫图书目》著录其中四种,未著录《弥陀忏》。
《孙膑看桃》,《总目》0938条著录吴晓铃藏清京都如心堂惜字社刊本一册。豫图本封面题“民国庚午重订/孙膑看桃/南阳明善堂石印”。民国庚午为公元1930年。卷首题“孙膑看桃”。正文半叶10行,行21字。四周单边,白口,无乌丝栏。版心上题“孙膑看桃”,单黑鱼尾。存十四叶,尾残。框高16.5厘米,半叶宽11.4厘米。著名戏曲研究家张长弓《鼓子曲言·鼓子曲与民间文学》载南阳明善堂刊本宝卷《醒人宝传》《成立宝传》[5]107,《总目》亦未著录。
《孙膑上寿》,《总目》0939条著录吴晓铃藏民国十一年(1922)洛邑明善堂重刊本一册。豫图本卷首题“孙膑上寿”。正文半叶10行,行20字。四周单边,白口。版心上题“孙膑上寿”,单黑鱼尾,下题叶码,共20叶。框高15.4厘米,半叶宽11.0厘米。据笔者所见,《孙膑上寿》尚有宛南明善堂辛酉重刻本、彰德府明善堂民国壬戌四月重刻本、彰德府明善堂石印本、卫辉府万善堂民国癸丑四月新刻本、东昌府金□□民国二十年重刊本、□□聚德堂壬子新秋月重刊本等。可见此书流传之广。豫图本版本未详,或为民国刊本。
《孙膑度妻》,《总目》0937条著录吴晓铃藏旧抄本一册。豫图本封面题“民国乙亥年重刊/孙膑度妻/许□德兴隆印”。民国乙亥为1935年。卷首题“孙膑显圣”。正文半叶10行,行21字。四周双边,无乌丝栏,白口。版心上题“孙膑显圣”,单黑鱼尾,下题叶码,存10叶,尾残。框高16.4厘米,半叶宽10.7厘米。以上三种讲述孙膑故事的宝卷,当据民间传说演绎而成。河南的坠子书、三弦书、太平调等说唱文学有传统曲目《孙膑看桃》。《南阳曲艺志》载有三弦书传统曲目《孙膑上寿》。
《弥陀忏》,豫图本首缺一叶。正文半叶10行,行23字。四周双边,无乌丝栏。版心上题“弥陀忏”,单黑鱼尾,下题叶码,共6叶。框高17.0厘米,半叶宽11.0厘米。此书属于科仪类宝卷,宣扬弥陀净土信仰,常用于荐亡法会。
《乞儿行孝》,豫图本封面题“民国十五年重刊/乞儿行孝/板存许昌福善总局”。正文半叶8行,行21字。四周单边,无乌丝栏。版心上题“乞儿行孝”,单黑鱼尾,下题叶码,仅4叶。框高16.9厘米,半叶宽11.2厘米。尾题“郭明修”。关于“许昌福善总局”,《许昌县文史资料》载:“清末、民初在许昌流行的宣讲书有《宣讲大观》《宣讲大成》《宣讲金声》《宣讲拾遗》四部……由许昌清善局、福善局、慈善堂、昶善堂、复礼堂、克己堂六大善局与许昌四隅诸大善士捐资木板刻印而成。”[6]76则豫图本《乞儿行孝》或为当时许昌宣讲劝善活动中所用底本。
6.《李翠莲拾金钗大转皇宫》。撰者不详。民国二年(1913)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常寨双善堂重刊本,1册1函1部。
按:《总目》0579条著录6种版本,最早为清刊本。豫图本封面题“中华民国二年五月十九日重刻/武魁仲/武长叙/还阳宝传/如有愿印/借板不吝/山东东昌府馆陶县西南乡离城五十里常儿寨双善堂存板”。馆陶县,清属山东东昌府,民国元年废府治,改属济西道,而此民国刊本尚沿用旧称。卷首题“李翠莲拾金钗大转皇宫”。正文半叶8行,行23字。四周单边,白口,无乌丝栏,单黑鱼尾。版心上题“还阳宝传”,下题叶码,共41叶。框高17.0厘米,半叶宽11.5厘米。此书演绎《西游记》“刘全进瓜”故事,叙唐僧化去翠莲金钗,丈夫刘全怀疑妻子不贞,翠莲自杀,遍游地狱,阎君复令其还阳。情节与小说《西游记》大异其趣。
7.《全本目连救母》。新华编辑社编,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新华书局铅印本,1册1函1部。
按:《总目》0685条至0694条著录10个系统43种版本,最早为北元宣光三年(明洪武五年,1372)脱脱氏施舍彩绘抄本。豫图本封面题“孝思不匮永锡尔类/全本目莲救母/上海新华书局发行”。卷首及版心题“全本目连救母”。正文半叶18行,行43字。四周双边,白口,无乌丝栏。单黑鱼尾,下题叶码,共20叶。框高16.8厘米,半叶宽11.4厘米。版权页题:“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十日出版……新华书局。”新华书局在上海山东路与交通路口,民国时出版过《唐宫二十朝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等。
二、《总目》著录稀见或最早版本的宝卷(3种)
1.《新镌韩祖成仙宝传》7卷24回。撰者不详。清光绪十六年(1890)彰德府学善堂重刊本,1册1函1部。
按:此书又名《湘祖成仙传》《湘子成仙全传》《湘子宝传》《元阳宝传》《韩湘子升仙》《韩湘成仙宝卷》等。《总目》0418条著录11种版本,最早为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总目》于此版本仅收“史语”(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本。
豫图本题“光绪庚寅年重刊/湘子全传/彰府学善堂存板”。序署“道光元年乾月望日二五道人虔诚勲(熏)沐序于朝阳古硐”。正文半叶8行,行24字。四周双边,白口,无乌丝栏,单黑鱼尾,版心题“湘子传”。框高15.7厘米,半叶宽11.5厘米。“彰府”,即彰德府,故治在今河南省安阳县。
2.《忠良宝卷》。新华编辑社编辑。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新华书局铅印本,1册1函1部。
按:此书又名《梅花服忠良宝卷》。《总目》1528条著录8种版本,最早为民国六年(1917)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此版本仅收上海市图书馆藏本。豫图本封面题“侠义小说/全本忠良传/上海新华书局发行”。正文每叶上下两栏,每栏18行,行21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框高16.9厘米,半叶宽11.2厘米。此书与上文《全本目连救母》为同一出版社同一时间出版。
3.《新刻七真天仙宝传》32回。清道光元年(1821)全真道捐资刊本,4册1函1部。
按:此书与前文所述《新镌七真天仙宝传》为不同版本的同一种书。在《总目》著录的6种版本中,以道光元年(1821)本为最早。豫图本分元、亨、利、贞四册,封面题“七真宝传/还原堂韩”。扉页题“七真天仙宝传/全真道捐资刻书板/钟吕祖显圣降乩鸾”。四周双边,白口,无乌丝栏,单黑鱼尾。框高18.7厘米,半叶宽12.6厘米。正文半叶8行,行23字。
综上所述,豫图所藏15种宝卷,可以补充《总目》在著录版本及收藏机构方面的疏漏之处,有助于《总目》的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这批宝卷从版本类型来看,有12种刻本、2种铅印本、1种石印本,其中有10种属于重刊本,可见这些宝卷在民间流传之广。从刊刻年代看,民国本为最多,有9种,另有道光本1种、光绪本4种、年代不详1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刊刻的宝卷多达6种,涉及南阳(2种)、周口(1种)、彰德府(1种)、洛邑(1种)、许昌(1种)等地,可以推测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河南的宝卷刊刻曾经出现过兴盛局面。同时,从民间信仰的角度看,这些宝卷与先天道等民间宗教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当今学界最为关注的是南方吴方言区的宝卷和北方河西地区的宝卷,对于河南宝卷刊刻、流传情况及与民间宗教的关系尚未足够重视。因此,河南的宝卷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搜集和整理研究,以期对中国宝卷的整体面貌以及演变规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进而促进中国俗文学研究及民间宗教研究的纵深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