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探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专业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1.供给侧改革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亦属于供给方,其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级发展的需求。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每年预计将增加300万儿童,学前教育的压力陡然增大,现有园所和师资无法满足人口生育国策的变化。供给侧改革给学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将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办学,学前教育发展将呈现出更多的教育模式,这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根据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适时进行调整,确保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大类对应产业,确保学生既能顺利就业,又能在职业生涯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般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初次就业岗位为幼儿园教师。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为基本内容,应该是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培养的基本目标。

1.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幼儿教育行业创业者的职业能力

未来,将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办学,社会对与婴幼儿相关的产业也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有可能会成为创业者。所以,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拓宽其专业发展视野、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综合能力、培育其坚韧的创业品格。

1.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互联网+教育”的职业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带来了产业升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未来学校的形态一定会发生变化,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中必须包括具有互联网思维、敏锐的数据意识、必备的数据处理技术、熟练使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技能,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2.1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各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体现高职的办学特点。例如,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能适应早教机构教学与管理”,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胜任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这些人才培养定位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不大,且体现不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生对初始岗位、发展岗位、迁移岗位等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种需求,尤其是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等方面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定位。

2.2 学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高职生的高考成绩普遍较差,高考成绩决定了高职生在院校、专业选择时没有太大的自主性。很多学生是因为老师建议、家长要求选报的学前教育专业,其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明确。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普遍不足,缺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主动探索性。在中小学,他们基本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缺乏对合理正确的自我评价,又缺乏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差距没有充分的觉察。

2.3 教学不能凸显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试行“2+1”的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第三年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在校学习课程时,因为“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授课时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一言堂、满堂灌”,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园实习见习时,一般“看的多、做的少”,学生主要通过听课的方式参与部分幼儿园活动,很难获得直接的教学机会。理论的单一输入和实践机会的缺乏,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有效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

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3.1 明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专业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既注重学生扎实、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在不同职业期的发展提供最扎实的专业素养支持。

3.2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包括人文素养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育课和特色方向课五个部分。

人文素养课,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如“两课”、心理健康、职业规划、通识教育。这类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石,必不可缺,但是,在高职“少课时、大课堂”的现实条件下,需要优选内容、适量压缩,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最有核心、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纳入其中。

学科基础课,培养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中外学前教育史等,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需要按照少而精、通而博的原则进行整合。

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唱、跳、弹、画、讲等专业必备技能。包括声乐、钢琴、绘画、手工、舞蹈、游戏理论与指导等,其教学目的不是要使学生成为“艺术大家”,而是要侧重儿童歌曲的演唱、演奏,儿童舞蹈的编排、儿童手工的制作,使学生够用、会用、能用、能教,胜任幼儿园的实际工作。

实践教育课,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这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都是在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听-看-学-练的过程锻炼出来的。

3.3 改革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是引领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灌式教学方式,建立“生本位”的教学观。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锻炼,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提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将活动性课程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才能最大化的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3.4 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

学生,是职业发展的主体,各种教育措施、教育手段都是为学生主体服务,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亦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学生成长训练营、“二十年后的我”主题演讲、“我的职业发展路径”主题征文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的“觉醒”,帮助学生清晰的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总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体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实践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意识提高等多种路径开展,使其既能贴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高职生生长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