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以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为例

2018-04-03杨金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驱动初中语文

杨金霞

(龙海市程溪中学,福建 龙海 363112)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策略的主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在情感的碰撞中感悟,在情绪的体验中探究、在生命的交流中习得。基于任务驱动的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以某一具体任务或主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析,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

一、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的“第一声枪响”。进学之功,贵在领悟和发现,发现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阅读教学中,要变课堂为学生“生疑”的场所,允许学生天马行空地假设,敢于发现勇于探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碰出智慧的火花,允许海阔天空的假设并存,促使学生的发现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判断、分析、运用所学知识,找到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的途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应该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自主地去探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2]

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故乡》一课,教师先让学生把课题齐读两遍,紧接着便问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写谁的故乡?见到了谁?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以发现问题为训练程序,以讨论为交流方式。学生当然非常想知道,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什么差别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怎么变为“圆规”呢?教师以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为线索,要求畅所欲言。“回忆中和现实中的故乡和闰土各是什么样的情况?”反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了探究的兴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结论,“回忆中的故乡美丽,令人神往;二十年后的故乡萧条、令人悲从中来。”“少年闰土是个活泼机智的小英雄,中年闰土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和黑暗社会的压迫,命运颠沛流离……”教师拖泥带水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有不同观点的还可以进行辩论,学生也水到渠成提高了多元化的阅读品位。接下来理解文本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学生在精思寻疑处通过任务驱动,发现了扣住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整合学习资源的要诀。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的中枢纽带。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果参与度高,那么学习效果就立竿见影:学生热烈响应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或问题;如果课堂参与度低,那么学习效果就急转直下:课堂逐渐变成“波澜不惊”的死水塘。教师是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舵手,需要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带动学生走进知识的神圣殿堂。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中结合文本内容和教育资源“闻风而动”,及时调整、完善知识结构。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3]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芦花荡》一课时,为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未雨绸缪,安排学生搜集整理白洋淀芦花荡抗日战争的资料。在情感熏陶的作用下,上课时学生纷纷大胆质疑问难,如:“主人公如何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第二天怎么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带着诱发情感体验的一个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及时赞赏;对内向学生的不敢表达,教师及时鼓励。继而,教师又让组内同学分别掌握人物塑造与分析的方法,如何看待战争的残酷性等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参与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增强了参与乐趣,他们对环境描写,氛围营造,故事的曲折发展等分析的兴趣更浓厚了。“老头子”的自尊和自信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大家同仇敌忾,感悟了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这样一来,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透彻理解小说的三要素,既突出了重点(学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也突破了难点(理解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的妙言要道。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教学中,感悟和体验是学生对于文本蕴涵价值与意义的正确把握,体验依赖于情境,涵泳于整体情境用心体验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审美体验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初中语文单元小说每个主题,是学生探究式学习体验的有利实践材料。加强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体验,可以实现知觉、感觉、表象等能动反馈活动,可以多向推动知、情、意、行的操作。[4]为了将小说教学中体验的实践提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利用学生的语言、生活经验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走进19世纪的法国社会,提高道德观念,体验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针对课文结尾进行改革进行改编、续写。在此任务驱动下,学生个性化的探究性学习大放异彩,在建构形象、感情、体验的生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聂晓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精彩语文[J].中学语文,2016(33).

[2]刘桂萍.让初中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走向高效[J].语文学刊,2011(6).

[3]杜春年.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1(31).

[4]古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3(7).

猜你喜欢

探究性驱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