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 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
2018-04-03郭青华
郭青华
(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当代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后备力量,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承担者与实现者。中国梦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新时代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要把中国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引导中学生认知中国梦、认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自觉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抱负,勇敢地肩负起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与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一致性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要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为之努力奋斗。每个青年中学生都应当自觉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敢地承担起新时代的新使命,才能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1]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是新时代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导向
中国梦主题教育与新时代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新时代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蕴含着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容。只有加强中学生包括“中国梦”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自身成长成才。中国梦主题教育对于澄清中学生理想信念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偏差,唤醒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发中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梦主题教育也丰富了新时代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新时代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元素,充实了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使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二)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受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部分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功利化、世俗化和市场化倾向,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中学校园悄然兴起,对金钱和享乐的向往正在腐蚀着部分中学生的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扭曲部分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使部分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进而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和迷失前进的正确方向,影响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国梦为中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如果失去中国梦的正确指引,中学生的个人理想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才能引导中学生把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自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成为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二、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需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成长环境,部分中学生出现价值观扭曲和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主要是由于个人理想信念过于现实化、功利化以及理想信念的认知与实践严重脱节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创新包括“中国梦”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才能不断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当代中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当代中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的荣辱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当代中学生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当代中学生只有迎合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才能成为新时代的骨干与脊梁,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与严峻挑战,需要当代中学生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担当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2]需要新时代的中学生自觉投身于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当中,才能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当中。中国梦作为时代的最强音,以强大的“正能量”激励中学生树立远大的共同理想和政治抱负。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要按照推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规定性要求,积极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引导中学生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以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担负起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中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远大的理想是精神的支柱,坚定的信念是奋斗的动力。[3]中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科学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与正确引领。中国梦是科学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的有机统一。[2]中国梦的实现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合拍共振。中国梦可以为中学生指引人生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精神境界,解决中学生“要做什么人”“要走什么路”和“为什么要学”的实际问题。[2]因此,要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使当代中学生自觉以中国梦为正确指引,将自身定位为伟大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建设者,主动将个人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必须”的要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献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用自身的“成才梦”托起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做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卓越贡献,这是当代中学生最重要的新的历史使命。
三、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
中国梦为中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撑,推动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中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生力军,强化中学生理想信念需要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才能为中学生搭建展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阶梯,努力促进中学生成长成才。
(一)完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望,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共同理想教育。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理想,绝大部分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充分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期待,[3]但也存在部分中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4]中国梦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中国梦代表着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整体利益和美好愿望。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而且要将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到中国梦实践教育中去,充实和优化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中学生充分了解并铭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而努力奋斗的艰难历程,[3]达到推动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出困境,帮助中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目的。
(二)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一是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一方面,以“学生讲坛”为平台,邀请中学德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讲述“中国梦”现实可能性,让“中国梦”的蓝图更加接地气,使中学生理解“中国梦”深刻寓意;另一方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引导中学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二是开展“我的中国梦”研学旅行活动。精心策划以“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让中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红色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让中学生真真切切地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感受社会现状,看清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中国梦思想理念内化于心,并进一步外化到真正的实践当中。三是开展“我的中国梦”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使中学生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又有效地帮助别人,培养了公益心和公德心,使中国梦思想的种子在中学生心田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四是开展中学生“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中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评选“中国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而形成良好的“中国梦”中学校园文化氛围,为构筑“中国梦,中学梦”注入青春活力。
(三)创新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中学生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使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新任务。这就要求中学德育工作者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点与缺点,积极学习和掌握好各项新媒体的使用技能,注重新媒体沟通交流中的地位平等性,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单向传播”和“侧重控制”的方式,[5]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朝着“传播交流”“互动传播”和“侧重引导”方向发展,合理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帮助中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重要内涵,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中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从而促使中学生将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完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中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中学生在实现自身青春梦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梦和民族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1]宋继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1):22-23.
[2]黄春英.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59-61.
[3]滕培秀,黄发友,陈少平.“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9-113.
[4]邬巧飞.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大庆社会科学,2014(2):133-136.
[5]叶汶坤,管凤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