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选用研究
——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例
2018-04-03黄静玲
黄静玲
(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广西 南宁 53003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消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固化模式和远离学生生活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素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而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以下简称《国际关系》)为例具体阐述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来源和选用原则。
一、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来源
教学的过程就是各种教学素材运用的过程,教材素材的来源直接关乎到素材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明晰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来源,进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源的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教师的观察与积累
首先,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解读,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通过课堂和课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观察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进入学生视野的关注点,挖掘学生生活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引入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成效的高效化。在学习《国际关系》之前,学生已经通过《政治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对国内政治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具备了一些政治意识。当前的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已经具备较强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关注度高,对国际时政热点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本课的教学素材的选用上要围绕学生所关注的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作为探讨。
其次,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教师对课程的解读,教师只有正确解读课程的内容和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教师根据观察生活中的素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转化,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回归生活化。《国际关系》本节课在本单元中处于关键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内容由前三个单元展示国内政治生活转向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选取典型的国际关系案例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国际社会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在此此基础上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最后,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不断地强化学习,积极阅读相关书籍、报刊,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还需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百态才能拥有更多的生活感悟。教师只有具有丰富阅历才能旁征博引,上出一堂精彩的课。总之,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研究、积累,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化素材,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
(二)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网络
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空间不断扩展,因此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获取也离不开网络。网络素材是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因子。网络教学素材可以分为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直接关联的有如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测试练习题、课堂实录、教学微课等等,可以到专门的教学素材网站搜索,如中学学科网、百度文库、中学思想政治园地等网站;间接关联的有教学相关的图片、故事、案例、视频、时政新闻等素材可以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专门的门户网查找,形式多样,选择众多,方便快捷。因此,教师在进行《国际关系》的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搜索相关资料,充分挖掘网络教学素材。通过网络快速化、便捷化寻找到契合本课堂需要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萨德事件,通过整理网上报道的萨德事件,凝练相关素材用于课堂教学,根据萨德事件设置深度分析、模拟多边谈判、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生活气息浓郁,推动生活化的政治理念深入学生内心。
(三)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探究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重要的教学素材的来源者,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挖掘校外课程资源。通过调研和参观、网络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视频、图片集、文字等形式。在学习《国际关系》该课前让学生自主收集关于萨德事件的资料,并在课堂上深入解析萨德事件。同时让学生收集韩、美、日、俄、中、朝六国在此事件中的立场态度,在课堂中模拟六方多边谈判。课后让学生收集近年来我国与美、日、菲律宾等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变化,对我国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探究。通过学生课前、课后自主收集素材以及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即时生成的素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做好资料的保存,实现生活化教学素材的丰富。
二、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用原则
(一)从近到远
教学素材的选用坚持由近到远的原则,包括横向空间距离的近和远,纵向距离的不断深入拓展。素材选用远离学生,缺少共鸣。[1]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的选用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学生身边的和现阶段的事例,更能贴近学生的主观认知,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教学过程中还需对教学素材不断的深度挖掘,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国际关系》这节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国与国的关系,其次在阐述国际关系变化上选择展示学生熟悉的,并与我国有关的近期发生的国际事件,以从时间和空间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通过选用当前国际最热的中韩萨德事件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再对该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强化学生对该国际事件的认知,在课后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对我国与美、日、菲律宾等国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实现《国际关系》整节课生活化素材的选用秉持由近到远的原则,让学生由感知到感悟,实现教学目标。
(二)不断与时俱进
高中政治课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时代性,在选取生活素材的中要选用具有时代性的生活素材,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进而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生活化的重要素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教师要把时事政治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时政资源的作用。在《国际关系》这节课中选取最新的时政热点萨德事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运用现时发展的热点政治事件开展政治课堂教学,能够及时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事动态,强化学生对国家大事的认知,避免“两耳只读书,不问天下事”的封闭化状态,消解学生的唯读书论,推动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关心,进而展示高中政治课堂的时代性与生活性。
(三)采用贴切的素材形式
生活化类型的教学素材众多,而且形式多样,有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贴切的形式再现情景。教学素材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发挥教学素材的积极作用。[2]不同形式的教学素材能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避免听课疲劳,同时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同一种素材形式不宜在一节课中多次出现,避免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比如一节课中不能选用多个视频,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从而失去兴趣。在《国际关系》这节课中通过设计四个活动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教学素材:活动一、采用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展示图片的形式引入新课,活动二、请同学对萨德事件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活动三、课堂模拟角色扮演六国谈判,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萨德事件。一节课中运用图片展示的新闻播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多种形式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欲望,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典型素材深入挖掘
一节课在生活素材的选用上宜精不宜多,不能让课堂成为材料的展示课,导致课堂的学习只让学生记住了材料,而没有记住知识,造成主客颠倒的现象,进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于典型案例要深入挖掘,结合课程内容,努力做到一例到底。一例到底是当前政治课堂推崇的方式。一例到底能够使课本知识与素材紧密相扣,实现对素材进行多角度分析,建构教学素材的最大价值。在《国际关系》这节课中围绕中韩萨德事件进行深度探析。通过设置时政新闻播报、深度分析萨德事件、模拟多边谈判、小组讨论等活动全程分析萨德事件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一个例子中学习到《国际关系》的知识,掌握好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达到知识的澄明,促进能力的提升,推动情感的升华。
(五)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一切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不能纯粹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无效素材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偏离教学主题,影响主干知识的动态生成。[3]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素材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能力目标的培养,还要实现情感目标的升华,把三维目标生活化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对《国际关系》这一课的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服务于课堂的教学目标。如通过时政新闻播放落实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等基本知识;通过深度分析萨德事件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时政意识和提升其沟通表达与分析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理性精神;通过模拟多边谈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让学生学会多维度分析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把握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积极提高学生的理性意志和辨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强化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增强爱国意识和关系民族命运的公民责任感,实现价值观的内化生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所学的知识与材料相结合,让学生迁移知识,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亲自探索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生成和构建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引发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价值升华。
[1]许群英.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5).
[2] 唐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应卫强.政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的几种弊病及纠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