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以海宁市黄湾镇冷冰坞为例

2018-04-03卞世香赵韩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8年0期
关键词:江村村落村民

卞世香 赵韩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冷冰坞发展现状

早在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已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到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内外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结合新时期我国总体发展情况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倒向,就足见乡村保护建设和振兴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承办的“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第二次理事会”的会议上提出:“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体现了党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国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坚持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重大原则为理论支撑,以实地调查为材料基础,将作为人类聚居的基本形态之一的具体农村作为调查对象,努力探讨出适应于不同农村的不同振兴战略是众多农村工作者都应该致力的方向。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黄湾镇尖山新区冷冰坞自然村为田野调查点,旨在探讨出一系列适用于冷冰坞的乡村振兴发展建议,这是冷冰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所在。本文的出发点就是要探讨出冷冰坞自然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一)海宁市黄湾镇冷冰坞自然村概况

1.冷冰坞所属地理辖围

冷冰坞,位于黄湾镇东南侧,浙江嘉兴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钱江村一组。冷冰坞很好地保存了原有村庄的格局,时至今日乡村风貌依旧。冷冰坞以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整洁、乡风民风淳朴的原生态山村为主要目标,并通过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旨在打造一个静态休闲度假基地。

2.“冷冰坞”地名的由来

关于冷冰坞村的由来有以下记载:据钱江村委会整理未正式出版的《钱江故事》一书记载:“宁盐两县毗邻处,山高路远交通阻塞,日头勿到门前过,荒凉偏僻少人往。蓬蒿荆棘多,出没獐和兔,地名谐化为冷冰坞。”(《调寄中吕·塞鸿秋)

官方文字记载中关于冷冰坞的说法与此大致相似。据《海宁县志》记载:“冷冰坞,在黄湾镇东南偏东3.5公里,高阳山之西南麓。相传:旧时有一武官曾领兵扎营于此,故名‘领兵卧’。又因村落地处冷僻孤野,音谐为今名。”这里三面环山,南面是钱塘江入海口,是特色旅游建设项目点之一。

(二)冷冰坞自然村的移民情况

目前冷冰坞自然村全组32户,在籍有129人。

冷冰坞是一个多姓杂居的自然小村落,其人员的组成直接决定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最为显著的就是,整个村落里没有一处祠堂,信仰各不相同,比如严姓和俞姓家庭信奉耶稣,而其他姓家庭甚至有人认为传统信仰是迷信,比如陈来官老人一家认为拜观音是迷信等,没有共同的神灵祭祀,由于移民的原因,冷冰坞自然村的信仰生活呈现分化的现状。可见,虽然冷冰坞人口稀少,但相对于海边高风险的生存条件,冷冰坞还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因此大部分外来村民在这里落脚扎根。

(三)冷冰坞村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村落旅游发展之始

1.1978年之前冷冰坞村落经济发展方式

(1)1949年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方式

此时,村民生活来源不固定,大多选择开荒、捕鱼和上山砍柴。改种果树与棉花是1978年以后土地承包制的实施,在土地种植权下放后开始的。因此,冷冰坞在1978年以前,属于集体经济,主要经济作物是集体化生产的棉花、水稻等。

(2)1975年果树种植之变

经过调查,1975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韭菜、番薯等,所有的种植与收入都受到国家管理,这样能够保证产销量,却削弱了个体发展积极性,湮灭了众多村庄转型的机遇。1975年开始种植果树。1978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冷冰坞由此活跃发展。冷冰坞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让其成为钱江村甚至黄湾镇的旅游重地之一。

2.1978年之后冷冰坞村落经济发展方式

1978年以后,村民开始了水稻等农作物与大量果树共同种植,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特别是1984年土地承包到户,改变了原来的统分统合,由政府主导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2006年,政府为村里修建了排水槽,大大改善了村庄面对自然威胁自我保护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山村巨变,沧海桑田。冷冰坞的村民们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地方文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冷冰坞成了四季流金、水果飘香的金银坞。

3.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村落经济形态

经过实地调查,现在冷冰坞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三种(以主次排列):

(1)工厂上班

近十几年来,冷冰坞村民的主要收入已经从农业种植向外出工作转变,使得冷冰坞成为人财物向外流出的市场经济的边缘地带。村庄的经济结构发生转变,村民的观念也正在发生转变,乡村旅游成为当下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2)果树种植

当前冷冰坞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农经营,地块分散,水果种植管理易于一般农作物,使得果树的种植具有其内在合理性,劳动时间具有可选择性,是典型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乡村发展模式,其水果种植成为村民第二经济收入来源。

(3)鱼塘承包款

冷冰坞村民,收入多元化,加上政府正在推行的乡村旅游,结合冷冰坞特殊的经济生产模式,相信经过这次的深入调查,结合现状提出的旅游发展建议,可以作为冷冰坞乡村旅游发展的参考,成为冷冰坞乡村振兴战略实行的开始。

二、冷冰坞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背景

(一)冷冰坞村落的农业生活与文化活动

“夏至满山红”“小暑一窝虫”是当地流行的农业谚语,体现当地人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运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并随村民生活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由于当地盛产杨梅、橘子,村民也就将二十四节气运用到了杨梅橘子的生产当中,这是村民多文化的创造性使用。

在村中调研时,看到这样一首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佳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 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丰严

大雪河汊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 转眼又一年

这首节气歌全方位地总结了适应于当地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从春天开始到下一年的循环,所要遵循的规律,如清明种麦、夏至不纳棉等,这些无不是冷冰坞劳动人民的心血。但是实际上,村民对其的运用却不多,一是因为歌谣中提到的许多农作物已经逐渐地在村民的生活和劳动中被果树取代;二是村民更多的是来自外地,文化信仰发生转变,导致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当地流传下来的俗语谚语,因此,这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经验也就不再用得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生活中的力量正在逐渐丧失。

另外,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认为,冷冰坞的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反映的并不是这一带的节气歌,而是华北一带的节气,与江南并不合拍。这也说明,这首节气歌主要并不是写给村民看的,而是为了乡村旅游开发,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才写在墙上的。

(二)地方庙会与宗教信仰活动

冷冰坞信仰文化氛围单薄,究其原因,一是当地人大多是外来移民,没有形成对冷冰坞村落信仰的共同认同;二是村内多姓杂居,难以形成统一的宗族认同;三是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扰,部分村民由于种种原因已开始接受外来宗教,如村中有4户信仰基督,并且每个周末都会去黄湾镇做礼拜。

冷冰坞为黄湾镇钱江村一组,其民间信仰大部分活动都受到黄湾镇的影响,其主要信仰形态有以下几种:

1.祖先崇拜。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会自发地进行祖先祭祀(4户基督徒除外),清明上坟、年节烧香请神等依旧存在。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结合当地特殊祖先崇拜情结,不仅会加强当地人身份认同,还会形成具有浓郁祖先神灵信仰氛围的文化型村落。

2.佛道信仰。据当地钱江村委会整理未正式出版的《钱江故事》一书记载:黄湾镇信仰观世音菩萨、如来、玉皇、土地公公等,这类信仰在历史上广为分布。冷冰坞在过去也信仰观音菩萨和各种佛。在大尖山观音寺就可深刻体会到浓郁的宗教气息。

当天正值观音生辰农历二月十九,寺庙法师正在做法会。从实地考察来看,其观音信仰充斥在黄湾镇每一个村落,其参与者大多是村中女性,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农事上,因此,参与活动程度各不相同。

尖山观音庙的由来,据当地海宁尖山观音文化研究会编撰未正式出版的《尖山观音文化·第一辑》中记载:“海宁观音寺坐落在大尖山西侧的山梁上。尖山观音寺和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隔海相望,极目远眺,坦坦荡荡的钱塘江不见其端……观音寺原名观音庙,距今已300余年,历史悠久;曾经是一方宝刹,香火鼎盛。它凝聚着几代封建帝王的治国情怀,也承载着四方百姓的美好诉求,却也记录下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创痛与耻辱……观音庙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动工,至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元年(1736)八月落成……”可见,尖山观音庙守护着四方的百姓,冷冰坞的人们崇拜祭祀观音,是有源可溯的。观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黄湾镇拥有如此浓厚的观音文化,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定会使得黄湾镇的每一个角落充满观音气息,冷冰坞在此背景下也可以结合组里的皋王庙等打造属于自己小组的观音文化象征体系,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核心。

3.地方人物保护神。这里的神,主要是当地做过好事的历史人物。如钱江村皋王庙。

4.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结合的类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冷冰坞4户人家的基督信仰。其间还有很多其他的未被记载的或者未被广泛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类型,但是总的来说,其目的都在于保得一方平安,保得百姓幸福安康。

(三)地方民间传说

冷冰坞进村所经过的望夫山,有一个不仅在当地流传久远,而且周边村落人人皆知的“望夫山上望夫石”的传说,是当地村民的文化寄托,更是吸引外来游客的绝佳发展点。

原黄湾镇副乡长施慧林讲述了他收集到的关于钱江的其他民间故事,比如《一袋米》:

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个,还有一个小孩子,丈夫长期在外面打工,村子里另外有一个男人就常常帮他们家里干活,常常到他们家里去,后来晚上也常常去,可能是已经相好了。这个男人去他们家的时候,又没有钱买东西,就会拿一袋子米,送给这家的女人。

有一次,这个男人到女方家里去,到门口的时候,听到房子里面母子两个说话,儿子正在哭,而妈妈正在跟儿子说话,她说:“你不要哭,不要哭!这个笨猪头又要来了。”他们说的话刚好被这个男人听见了,这个男人不高兴了,就把一袋米又拎起来不去这个女人家里,回家去了。他回到家里想想看,觉得还是自己老婆好,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男人脚上的袜子破了一个洞,他的老婆跟他说:“你把这个袜子脱下来,我给你补。”刚脱下来的袜子实际上很臭的,但是他老婆不怕臭、不怕脏,用针线把它缝好,缝好以后,又用牙齿把线头咬断,于是他更加体会到还是自己的老婆好。

还有类似的诸多民间故事,如《借钱》《台湾同胞临终心愿》《要财不要命》等,总的来说,其民间故事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民生活乐观,敢于与自然做斗争,妇女坚贞,等,表现村民在对待恶劣生活环境时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2.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甘于奉献的传统民族精神。

3.生活朴素、不怕困难、自我创造力强、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其地方民间故事、传说,都是过去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正是这样的一些传说故事,长此以往地寄托着村民们的情感,使得其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能够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这是冷冰坞的地方文化财产,是旅游的重点开发对象,只有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留住来过的人,才能让冷冰坞的精神留在游客的心里,这是冷冰坞发展乡村旅游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倡导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所在。冷冰坞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用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文化信仰和活动打动游客,在此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三、冷冰坞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冷冰坞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冷冰坞作为一个自然村落,在经历国家性质变革之后,已经与我们过去所认为的自然村落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境之下,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钱江村的村委会以及各干部在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这一点在冷冰坞得到了尤为明显的表现。如钱江村对冷冰坞村庄建设方面的口号:“灯光亮化、环境绿化、道路硬化”。而施行这一系列基础建设的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同时也希望在进行建设的同时,让冷冰坞乃至整个钱江村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各个方面建设“乡村旅游型”的优异村落,以求实现国家提倡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由于冷冰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它在水果种植和采摘行业中相对于钱江其他小组有着非常的优势,因此也被钱江村列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对于环境、灯光、道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比钱江村其他小组更为完善。

(二)冷冰坞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

实际上冷冰坞如今的乡村旅游建设并没有完善,虽然其自然条件十分独特,在乡村旅游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如今在村子的整个发展规划上并没有凸显出来。

1.自然资源的全面开发

冷冰坞现在有“慢谷”之称,这个慢是指冷冰坞的生活节奏慢,让游客知道他们可以在这个山谷里漫步,享受慢节奏生活,实际上,这就是冷冰坞旅游开发的理念之一。但现实是冷冰坞除了村民居住区,其他地方的基础建设都不完整,环绕冷冰坞的几座山以及周围湖塘都没有开发,并不适合游客散步游玩。很显然这可以作为政府在旅游开发时的一个建设核心——自然景观的全方位整合利用。

村落后方唯一的长亭、湖塘树林里唯一的小路都不能成为其发展旅游的基石,再如,游客只能远远望着伫立山间的望夫石,却不能登山远足,切身体会。从目前为止的调查中可知,村民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然景观对于村庄旅游建设的重要性,只是盲目地进一步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增加果树的品种,且其目的只是为了迎合外来游客采摘选择的多样性,最本真的想法并没有与政府提倡的乡村旅游相结合,这样的事实,这样的政策导向很难相互结合到一起,这种发展趋势不但不会给冷冰坞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而且过度种植很可能会让冷冰坞失去原有的自然条件优势。

2.村中现存资源的集中整合

冷冰坞是个杂姓的移民村落,尽管村民之间相处和谐,但相互的信任度并不算高,相互之间没有共同发展的意向,这是村民生活的现状,可以推测:村民原子化程度深,相互之间交流不多,并且可能一直如此,村民之间相互隐瞒种植技术、互不信任等。因此,村内现存的资源整合和人力合作状况并不理想。这将直接导致在关系到村民收入问题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村民之间互不沟通、互不协调,导致冷冰坞的橘子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最后结果就是冷冰坞对外界不足以形成一个一致好评的村落代表性品牌,依旧是零散的水果销售,依旧是单家独户的安于现状。

四、冷冰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巩固和完善村庄内部资源整合机制

冷冰坞的水域面积为村民共同拥有,其他土地则是分田到户,要想一个村子各方面共同发展,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不能将土地收归公有,但却可统一管理,以家庭经营为单位共同合作,若是有土地的流转的情况则由村民自行决定流转的一切决策权,整个村子内部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结构,具有比较优化的种植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更大程度上利用起冷冰坞的各种现存资源,提升村落在同行中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完善乡村旅游建设继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以统一管理为基础的果树种植

在果树种植上,村民内部应积极地交流各自的种植经验,将冷冰坞水果的整体质量提上一个档次,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这样既是为了提升村庄整体水果口碑,避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是打响冷冰坞名号的有效手段之一。旅游开发的前提是村庄集体的认同,只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安排村庄各项事务,团结村民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集体主导形成完善的经营结构

形成完善的经营结构是冷冰坞可以跟上乡村振兴步伐的关键。冷冰坞可以将水果采摘作为牵头的支柱性经济产业,同时整合其他多种经营,村民之间的合作为形成比较完善和稳定的结构提供可能。除了水果的种植,其他设施,例如民宿、小超市和农家乐的经营可以由村民共同经营或者相互协商,保证互不损害利益,共同发展,分工合作。因此,提出建议:最好由村民内部进行股份制共同经营,这样既能够减少矛盾,而且能够集中全村的力量为共同的利益努力。例如村内的民宿和商店可以村里集资共同经营,当然也可以开发出其他的经营项目,这样既可以提高民宿和商店的经营质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可以减少村民内部的经济纠纷。这仅是本次调研对冷冰坞现存问题的初步建议,具体如何还有待于下一次的回访和政府与村民的协调。

3.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

村落文化资源是村庄精神所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村民共同认可的前提,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比如,当地流行《望夫石》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值得开发的项目,不仅仅可以将这一自然景观与村庄物质上的资源连接起来,也可以同这一民间故事结合起来以期形成一种地方文化的标志,以此开发出一些周边产品,如求平安、求爱情的小庙宇,以及当地草编的小玩具,等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同钱江村的其他民间文化项目的开发联系起来,比如钱江村的塘上庙、皋王庙的庙会(钱江村的庙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进行,这段时间,正值桃树、梨树等果树的花期,可以举办一个赏花会同庙会结合起来的民俗旅游活动,让其成为可以进行一段较长时间的旅游性质的集会)。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将物质旅游和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果采摘这种经营模式的季节性做一种文化性质上的补充,形成一种既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乡村,也是一个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圣地。

(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仅仅只有水果采摘这一项目太过单一,必须使旅游或者农家体验更加丰富多样,才能够让游客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农村发展的新动态,是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是冷冰坞的村民在发展规划中可参考的发展模式。

1.水果采摘

水果采摘应该结合发展同步项目,如果酱的制作、其他农事项目的体验等,将成为冷冰坞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新路子。

此外,农业或者有关农事的体验项目也可以在水果采摘体验的同时同步发展,例如可以专门开辟出土地用来小范围的特色种植以供游客自行选择参与,城市中的居民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此地来体验种植农作物的全过程。

冷冰坞对于自然景观的开发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其中,冷冰坞虽然三面环山,但却没能对这几座山进行合理的开发,譬如可以开发简单的登山项目或者山中漫步项目,需要建设一些步道,并且还可以将几座山的步道连接起来,这样一次性可攀登的距离也能更长,甚至可以将其与山的另一面的其他村落连接起来,体验会更佳。最重要的开发点,应当放在望夫山和高阳山上,因为这山上有着望夫石的故事,充斥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高阳山面向太阳,雄伟壮阔,使得体会之人不由得心胸宽阔,并且这样的景点亟待游客来赋予自己的体验意义,加之望夫山阻隔着冷冰坞与钱江村的其他小组,如果以望夫山将两边村落连接起来,交通将更加方便,不只是游客,村民生活也会更加丰富。这样,我们就可以将钱江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开发。虽然这也是比较传统的方法,但是这可以刺激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产生,为之后的休闲型的旅游度假基地建设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2.交通

交通是现在村庄实现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冷冰坞的主要交通干线只有一条乡村小公路,限制冷冰坞发展的不只是村民观念和政府主导,另外还体现在交通上。在整个冷冰坞发展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交通的限制筛选了一部分游客,使得村庄受众面变窄,因此交通的改善对冷冰坞的发展来说尤为紧迫。其中,不仅是从海宁城区到达黄湾镇的交通,黄湾镇内部,钱江村内部的交通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点可以效仿其他的旅游景区,开展出租环保车或者共享单车的项目,特别是在宽塘,这是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的根本,也是要以此来发展休闲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必定是冷冰坞发展模式的一大突破与创新。

3.住宿

住宿是游客体验乡风民俗的根本,既然是乡村旅游,那么住宿的风格应保持乡村原有风味,又不能太过简陋,除此之外,要留住客人,仅仅只有一家民宿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性地建设乡村旅游设施也是很有必要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定带动乡村的振兴,每一个乡村的发展都是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每一个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乡村振兴的牵头,我们在保证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加应该结合国家战略,共同建设富强的中国。

结 语

冷冰坞的实际情况远比文章中提到的更为严峻,应该规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理想化、浪漫化倾向,建设者将要面临的困难不是自然环境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在村庄人心的整合上,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有效识别村落发展建设引领者和参与者,只有得到村民认可,才会使得政策的实施有保障,只有村民自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上来,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才有实现的可能。冷冰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具有独特条件的原始自然村,若是其发展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价值融合,其未来可能创造的价值对村庄自身和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猜你喜欢

江村村落村民
魅力南江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