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放光彩

2018-04-03深圳市光明新区东周小学彭文秀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调心愿激情

文/深圳市光明新区东周小学 彭文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需要我们教师用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内心产生激情,进而愉快地参加学习活动。德国一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受触动的情感是什么呢?应该是老师的激情。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激情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较好地绽放激情。

一、课首,激情吸引学生

课首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效果等。新课开头的导入,应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让学生听了导语后,初步感受到语文课很美,从而产生要学下去的想法和冲动。这样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因的不断运动、发展、塑造正常的健全的心理,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导语的设计非常重要。比如我在执教《云雀的心愿》一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云雀,它是一种鸟,它的心愿跟我们一样吗?它又有着怎样的心愿呢?”学生听了这样的导语后,一定会说出各自的美好的心愿,也一定很想知道云雀的心愿,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中,激情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课首充满激情的导入以外,还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的情感氛围,善于利用课前已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情感资源,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凸显课堂的精彩。一堂语文课就像是一节电视剧,而语文老师就像是导演,学生就像是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演员。老师只有对文本深刻透彻地了解,用他那多姿多彩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作,将学生带入到有活力的境界,进而表现出文本的内涵。

我曾经听过某位老师的语文课,他从上课到下课,始终不见笑一次,语言生硬,老师毫无激情,课堂的气氛就显得死气沉沉。这种沉闷的课堂,就会产生两种效应,要么学生高度紧张,要么学生耷拉着脑袋。这种课堂气氛,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课中老师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感。要使一堂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老师还须要配以恰当的手势,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共鸣。比如在指导朗读《鲜花和星星》这一课时,读到“满天”“满地”“这里”“那里”等词时,老师加上恰当的手势,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不仅读得有感情,而且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手势感悟到鲜花和星星的多。作为教师,还要有大方自然的身态,教师教学时的身态,如果能做到稳健、大方、自然、洒脱,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愉快之感。老师还需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快乐时语调必须要欢畅淋漓;愤怒时语调必须要情感激昂;悲伤时语调必须要沉郁顿挫。这种语调高低的顿挫,伴随着感情的跌宕起伏,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他们回答正确,老师要和颜悦色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回答错或回答不上来,不能讽刺挖苦,应给予善意的引导。可见,情感的课堂,是真情流露的课堂,是充满希望的课堂,是放飞梦想的课堂,更是感动心灵、点燃生命、塑造灵魂的课堂!从上面所述不难看出,整个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在老师激情的触动下,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的过程。

三、课尾,激情绽放光彩

一节语文课快要结束时,老师激情的绽放也很重要。老师要用富有激情的结束语,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意犹未尽,还要继续听下去的感觉。正如明代谢榛所说的“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束语应能造成悬念,给学生留下一个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如在教 《人类的老师》这一课时的结尾处,老师可以这样结束:“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除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学生就能立刻大胆地发挥想象,对大千世界进行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老师充分绽放激情,我相信:学生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师教起来就会轻松,孩子们学起来就会放松、愉快、有效。

猜你喜欢

语调心愿激情
心愿
我们的心愿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谈谈诗歌的语调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2017年的心愿清单
心愿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