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生养成教育

2018-04-03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李惠玲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文/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李惠玲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由此可见,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它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身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因此,在与学生、家长及他人的交往中,教师应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比如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尽量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并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努力给予学生模仿的好榜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从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用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默默观察着老师的行为,老师所做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教师在学生身边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二、表扬鼓励,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并及时在班里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老师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考核评估,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订了 20条“学生操行评比细则”,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项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哪方面做得好就在该项评比栏中盖上“小红花”印章表示鼓励。然后每周进行一次周总结,并根据“小红花”印章数量的多少,评选出每周的“安全小卫士”“卫生小标兵”“守纪律之星”和“学习小能手”,在班会课上颁发奖状或奖品进行表彰鼓励。通过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老师的常规要求去做。这样,学生在互争互赛、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强化训练,不断规范学生行为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来训练、规范学生的行为。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刚开始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时,有不少学生都是被动甚至被迫去遵守校纪班规的,后来通过教师的反复提醒、引导和同学的监督,逐渐地由被迫遵守一种习惯,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并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在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中,老师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在训练学生坐端正时,我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训练,口令为“一双腿,要合并;小腰板,快挺直;小小手,放桌面。”在训练课前纪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让学生念:“上课铃声响,赶紧回座位。课本准备好,坐姿要端正。停止喳喳叫,静待老师来。”这样反反复复,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时期,低年级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当老师的只有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去培养学生的习惯,才会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