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教育农村留守儿童

2018-04-03化州市播扬镇中心小学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书亲情班级

文/化州市播扬镇中心小学 杨 絮

在农村,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生计所迫,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家让长辈或亲戚朋友照看。因监管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就成为了问题少年。他们叛逆,不懂事,无心向学,还经常惹是生非。其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时常更新档案,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

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缺乏管教、缺乏陪伴。因此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要对他们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还要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可以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生日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他们犯了错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上还可以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在生活、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三、让留守儿童学会理解关爱他人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消除抱怨情绪和被“抛弃”的感觉。可以在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中,搜集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感人肺腑的经典父爱母爱故事,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从而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是多么的伟大,而自己对父母的付出是那么的少。通过引导,让孩子解开心结,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苦楚,从而学会理解关爱亲人乃至关心周围的人。

四、搭建桥梁,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生活幸福。

(1)微信传情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和话题,定期召开特殊的班会:微信传情。班主任先利用微信电脑平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再让孩子们与家长视频通话,向家长汇报自己的表现,朗读课文或讲故事给家长听,说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启迪,再由家长介绍最近的工作。在孩子与家长视频通话时,教师也插进一两句,或赞扬,或勉励,或鞭策。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注,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万水千山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

(2)互传家书

传统的家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为了引导、规范和激励学生的书来信往,班上可以开辟“互传家书”专栏,展览学生与家长的信件。利用各种节日,如“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举行家书大赛,分别评选出孩子与家长的优秀书信,既增强了书信写作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班主任还应组织“孝顺父母”“自立自强”“互助互爱”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亲情和幸福。

五、家校联系密切

成立家校委员会,让家委会成员支持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教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召开家长会,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进行沟通,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

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形成合力效应,培养他们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作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这样,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幸福共成长”的美好胜景。

猜你喜欢

家书亲情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清晨忆家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一封家书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清明话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