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情感体育教育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2)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各课程教学中也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更为明显。体育教学具有使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更能增进师生间的友谊,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亲近教师,进而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这就更加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整体渗透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有的高校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但未找对方法,情感教育的渗透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未对学生的信念形成、人格塑造起到较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就成了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感官体验与反应,与其生活态度、精神状况、工作效率、智力潜能的发挥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这里所说的情感教育主要指积极方面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也不是仅仅局限于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整个教育理念之中,辐射教育活动全部领域,涉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它主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心理、情感和思想等,注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引导,教会学生控制自身情感,以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独立的人格,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情感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并逐渐将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使人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正好符合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作为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效补充,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这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积极情感的形成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包括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精神锻炼与意志教育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身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过于理智地开展教学活动,缺乏情感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是一门脑力和体力结合的课程,通过体育锻炼,学生既能增强体力,又能增强智力,还能在体育运动中缓解各种郁积的不良情绪,更好地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正因为体育课程具有这种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升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二)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体育教学的场所通常都是户外,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氛围更和谐,加上情感教育的渗透,他们之间的交流会更顺利,老师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间就缩短了,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只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心,不断激励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克服困难,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即便对于那些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对其平等对待,积极进行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肯定与提高,重新认识自己,进而在学习中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情感教育主要是从心理、态度、品德、信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这点来看,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很多体育项目都是群体性活动,学生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或冲突,这就需要教师依托丰富的情感教育,找准方法和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尤为重要。积极的情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能促使学生主动去认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既有利于体育知识的渗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现状

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渗透情感教育,而且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现状并不乐观。有的高校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教学,并未渗透情感教育,认为情感教育无关紧要,只要确保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即可;有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情感教育,但并未真正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仅把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手段。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

(一)缺乏对情感教育的重视

现阶段,一部分高校不重视情感教育,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仅专注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迫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将教学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长期忽视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更别提情感教育的渗透了。久而久之,不仅不会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还会因忽视情感教育而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导致更多厌学情况的出现。

(二)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先进,就会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相反,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不可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会阻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前,从整体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普遍落后,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更不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其选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很少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大都依赖于“粗放式”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教师仅在上课开始简单交代一下课程内容,便让学生自行摸索、自由活动,就不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不可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更别提情感的培养了。

(四)过于重视体育课程的工具性

体育课程虽然具有工具性,但也不能不重视其中隐藏的社会属性。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工具性的情况很严重,很多高校将体育教学变成了传授“如何踢足球”“如何游泳”等单纯技能的过程,忽视了体育本身的社会属性,导致体育教学的魅力消失殆尽,更别提进行情感教育了。这一情况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必然会使体育课沦为一种形式,甚至是一种鸡肋,毫无深层次的价值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加不会投入精力去学习,造成了学习的困境,一时难以挣脱出来。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与策略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信号、感染等功能,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情感教育渗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性

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在体育教学中这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教师在讲课时情绪饱满、情感丰富,就能感染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更快掌握体育技能。相反,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面无表情,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他们思路受阻,动作迟缓,接受能力差。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情感的感染性,并善于利用自身的情感来影响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状态,通过端庄大方、自然亲切的教态将对学生的期望和关怀表现出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范围,使学生精神焕发,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教学篮球运动时,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解,应亲切、热情地为学生讲解动作要点,将自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篮球技能。

(二)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相反,缺少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笔者认为要加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多关爱、鼓励学生,多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兴趣。一是要多关爱学生。情感的核心是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心中始终想着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并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亲近的心灵感应,才能使他们愉悦地接受教师的讲授,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二是要多表扬学生。表扬是一种情感激励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他人的评价和赞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进步,适当给予表扬。因为恰当的表扬、及时的肯定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喜爱之情。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用语言给予表扬和肯定外,教师还要利用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形式来激励学生,这种方式运用得当更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善于把教学内容情感化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高校体育课程的情感因素并不明显,但只要教师深入教材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就一定能挖掘出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实效性,将教学内容情感化,有效促进学生学习。首先,要保持趣味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赋予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主动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是逗乐,也不能信口开河。其次,要注重实践性。高校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项运动,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亲身体验到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的过程,并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质变”。再次,要体现实效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式,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球类的教学中,一般是个人练习,教师可在组织形式上适当增加一攻一防的双人或多人对抗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激情碰撞的火花,从而更快掌握相关知识要点与技能。

(四)运用多样化的情感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活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课堂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如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就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化,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开展特长教学,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这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发现学生深层次的需求,获得良好的信息反馈,使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情感交流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学生团体内部同样需要交流与互动,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本身也是情感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相互交流的氛围,如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多选择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

五、结语

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不过时,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且迫切的教学需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重新认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当前的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爱好,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来实施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形成健康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情感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