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幼儿游戏在农村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与价值

2018-04-03杨万柱毕彩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杏核小朋友目标

杨万柱,毕彩云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山东临清 2526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在科学领域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细化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三个方面[2]。那么,我们如何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进行数学教育,达成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呢?

约翰·杜威强调儿童教育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教育的起点。如果教育者的努力不与儿童主动而独立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起来,那么,教育就会变成外来的压力和压迫。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外在的效果,但鲜能称之为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1]。这一点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尤为重要。由于数学自身的特性和幼儿思维的特点,更需要在生活、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让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感知和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可见,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重要的幼儿数学教育途径。

寓数学教育于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开发组织游戏,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把握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将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幼儿的内在需要,从而在幼儿积极主动、轻松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不露声色”地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专业能力。这在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学前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幼儿园是个不小的挑战。

一、农村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到当地乡镇幼儿园考察指导,感到农村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师进行数学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老师们利用卡片教幼儿认识数字、图形,用小玩具、小食品或图片模拟生活情境学习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些活动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是以图片、物品等表象为中介,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数学练习,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丧失了主体地位,体验不到游戏的快乐和兴奋,又怎能“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呢?更有甚者,一些幼儿园教师在黑板前边写边讲,完全是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每天也开展一定时间的幼儿自主游戏,但在活动中,教师、幼儿互不相干,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教师置身其外,没有观察指导,更没有把握时机渗透数学教育,浪费了大量教育契机。

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经费不足,设施设备有限,没有专门的游戏场地,没有多媒体设施,没钱买足够的玩具,无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更罔谈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农村幼儿教师对游戏的理解过于偏狭,更认识不到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及优势,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组织有效的蕴含数学学习的游戏活动。在这里,“寓教育于生活、游戏”是打了大折扣的。

二、传统幼儿游戏在农村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农村幼儿园有广阔的室外空间,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丰厚的传统幼儿游戏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蕴藏着大量的教育契机,是活的教材。关键在于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真正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为此,笔者和某乡镇幼儿园的部分教师一起,挖掘、改编了当地一些传统幼儿游戏,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也反思了诸多问题。现选取几个活动案例分析说明。

活动案例一

实验班级:中班,幼儿30多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能借助实物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3多2;

3.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实物理解“减”的实际意义,进行5以内的减法运算;

4.感知和体会事物与数的关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游戏:投沙包

原游戏活动:教室内放一塑料桶,桶前2米处画一红线,小朋友排成一列于红线处依次向桶内投掷沙包,循环进行。

为达成数学认知目标,把幼儿5-6人一组分成6组,依次进行。每组幼儿站成一行,每人分得5个沙包,幼儿前2米处各放置1个塑料桶,每人一次投一个沙包,连续投5次。投掷结束,请小朋友数一数投进了几个,落到桶外几个?对小朋友提出表扬后,提出如下问题:与自己相邻的小朋友比一比谁投进得多?多几个?组内哪个小朋友投进得最多?

该游戏室内、室外皆宜。室内活动时,可与其他活动交替进行,尽量减少小朋友等待时间。如室外活动,每位教师组织指导3组,同时进行,可在地上画圆代替塑料桶,沙包用废旧布料和玉米粒由教师或幼儿家长自行缝制。

本游戏活动也适宜大班幼儿,可增加幼儿投掷沙包数量,数学问题可根据活动情况灵活设定。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点数和运算情况,及时引导。

活动案例二

实验班级:大班,幼儿30多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能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能通过实际情境和操作实物理解“加”的实际意义,进行加法运算;

3.感知和体会事物与数的关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游戏:夹豆豆

原游戏活动:课桌上放一浅底竹筐,筐内混杂花生、玉米、黄豆等大粒粮食若干,5-6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各自用筷子“夹豆豆”,夹出放在自己的小塑料碗内。

为达成数学认知目标,将全班小朋友分成6组,每组5-6人,每位教师组织指导3组。“夹豆豆”10分钟后,请小朋友把自己碗内的花生、玉米、黄豆分堆放置,数一数分别有几粒?对小朋友提出表扬后,提出如下问题:算一算自己一共“夹”出几粒粮食?组里哪位小朋友“夹”得最多?

该游戏大班、中班皆宜,室内进行,教师要注意观察指导幼儿运算情况。

活动案例三

实验班级:大班,幼儿30多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能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

2.能通过实际情境和操作实物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10以内加、减法运算;

3.感知和体会事物与数的关系,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游戏:赢杏核

游戏场地和材料:室外硬化地面或平整瓷实的泥土地面,光滑干杏核若干。

原游戏活动:每个小朋友自备5粒杏核,3人一组,每人拿出2粒归公。按“剪子、包袱、锤”的法则确定先后顺序,第一位小朋友先将归公的6粒杏核双手捧住撒向地面,杏核无规则地排列,自选两杏核并在两杏核之间象征性地画线,轻弹其中一粒去击另一粒,如击中又没有碰撞其它杏核,则赢得被击中的杏核,继续进行;如未击中或碰撞了其它杏核,由下一个小朋友弹。直到归公的杏核被全部赢走,再进行下一轮游戏。

为达成数学认知目标,确定玩耍顺序后让各组幼儿分别报告自己的出场名次,活动到一定时机时,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各自兜中有几粒杏核,想一想是赢了还是输了,再算一算赢或输了几粒?

活动案例四

实验班级:大班,幼儿30多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一半”的意义;

2.感知体验“等分”的含义。

游戏:老鹰抓小鸡

活动规则:幼儿10人一组,一名老师扮老鹰,幼儿扮母鸡和小鸡,老鹰捉到一只小鸡就送到事先划好的“圈里”“关”起来,捉够“一半”小鸡时就换另一组玩。由另一名教师组织引导场外等候的幼儿,点数被捉幼儿数量,确定何时换组玩耍。

该游戏大班、中班皆宜,室外进行。

活动案例五

实验班级:大班,幼儿30多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并记录5的组成形式,掌握5的分合式;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3]。

游戏:抢凳子

原游戏活动:几个小朋友一组,把几个凳子(比小朋友人数少)摆放成一圈,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绕凳子行走,音乐停即抢凳子坐下,未抢到凳子的幼儿表演节目。

为达成数学认知目标,选10名幼儿,5人一组分成2组,每组玩一次。第一次5个小朋友抢4个凳子,引导幼儿分析思考5个小朋友分成了哪两部分?写出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两个分合式;第二次5个小朋友抢3个凳子,得到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两个分合式。

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融入“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教师带领5名幼儿绕凳子转,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当教师回答“天黑了”时,“老狼”开始抓“小羊”,“小羊”抢凳子坐下。

活动案例六

实验班级:中班,幼儿30人,教师2人。

数学认知目标:

1.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能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将图形分类;

3.能按图形的大小排序。

游戏:过家家

为达成数学认知目标,教师把幼儿自由组合家庭的过程作了如下变动:事先准备好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平面图形模型30个,包括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种类型各6个,放入封闭纸箱内,每个幼儿各模一个模型,自己找持有同类图形的小朋友组合为一“家”,每个家庭的幼儿再按模型从大到小排成一列,依次分任不同的角色。比如排在最前面的男幼儿扮爸爸,排在最前面的女幼儿扮妈妈,排在后面的幼儿扮孩子,分别进入不同区角开始过家家游戏活动。

该活动也可在大班进行,将模型改为立体图形即可。

此外,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较少,可通过拍皮球、踢毽子(可系上绳子用手拎着踢)、两人对拍手掌等传统游戏,边动作边数数,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学习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三、传统幼儿游戏在农村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反思总结,愈发感到开发利用农村传统幼儿游戏的重要价值。

(1)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的是游戏而非单纯的数学学习,他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数学认知目标达成较好,实现了让幼儿在生活、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在幼儿自主玩耍的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认知目标,使教师主导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游戏化,这是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路径的有益探索。

(2)农村传统幼儿游戏规则灵活,问题设定自由,可塑性强,为教师对游戏的进一步挖掘利用提供了可能。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和教育目标,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改编或开发一些趣味性更强更适宜融入数学认知目标的游戏活动,使这些传统幼儿游戏真正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活教材。

(3)农村传统幼儿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对场地要求简单,玩具大都可以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自制,投入少作用大,非常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实际。

(4)农村传统幼儿游戏多在室外进行,适宜多名幼儿合作完成,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幼儿室内活动时间,把幼儿从狭隘封闭的室内拉到室外广阔的自由空间,使幼儿从“孤芳自赏”式的独自活动转入到群体活动中来,可蹦可跳,可欢可叫,有合作有竞争,对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的意义。

(5)幼儿数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感知和体验培养幼儿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不是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相比于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这些融合数学教育的游戏活动更适宜于体验和感知,可以有效地纠正农村幼儿数学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6)农村传统幼儿游戏种类繁多,花样百出,很多游戏更适于融入语言、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教育目标,在这些领域有更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趋于整合化、主题化,开发利用这些传统游戏,整合多领域教育目标,进行主题化设计,不失为一条可以试验的新路子。比如在我国北方农村广受欢迎的跳房子游戏,就可以整合成为融健康、社会、数学等多领域目标为一体的主题游戏活动。

四、应用传统幼儿游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策略探析

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经过认真总结反思,认为在应用传统幼儿游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在活动中要正确把握数学认知目标与游戏活动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类成长过程的一个独立阶段,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游戏是幼儿的“现实生活”[4],幼儿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活动中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我们在幼儿游戏中嵌入的教育目标是服从于游戏活动本身的,是从属的,不能破坏游戏的完整和真实。只有如此,幼儿才感受不到“压力和压迫”,才能实现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而非仅仅教育的手段和媒介。

(2)在活动中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游戏的教育功效,教师在指导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后,要放手把主场交给幼儿,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玩耍、学习。同时教师要精于观察,善于寻找合适的介入时机,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幼儿回答,热情地给于引导和鼓励。

(3)由于种种社会原因,现在农村幼儿偏少,孩子们在家中很难找到几个同龄玩伴,多沉迷于电视和网络,玩耍这些传统游戏的机会较少。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练习时间,耐心指导,热情帮助。事实证明,较之电视和网络,这些多玩伴合作游戏有更大的吸引力。

(4)活动中幼儿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教师要兼顾每一个幼儿,掌握所有孩子的目标达成情况,往往不能按预定时间完成活动计划;再者,有时幼儿兴趣高昂,欲罢不能,如强行终止活动,势必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适时变动时间安排,保证活动顺利完成,保护幼儿的积极性。

(5)由于活动中小朋友“输赢”各异,解决问题时的“算式”也就各不相同,如有的是“8-5(8减5)”,有的是“5-2(5减2)”,教师要认真观察、适时询问,及时记录每一次活动中小朋友的目标达成情况,建立幼儿数学发展档案,以便“因人施教”。

猜你喜欢

杏核小朋友目标
杏核破壳技术及机械的研究现状
迟开的花
迟开的花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上等品开花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