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思考
2018-04-03中山市菊城小学
文/中山市菊城小学 彭 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化时代,学习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不断地冲击着学校基础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发展成为师资培养的首要问题。
中山市小榄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于2014年在全镇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成立了十几个不同的专题研究小组,并于2015年成立了不同研究课题的教研联盟。无论是 “专题研究小组”还是“教研联盟”,这两种形式其实都是为全镇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这个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校与校之间的界线,将全镇近30所中小学中有共同研究专题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在这里,各校教师共同研究,优势互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良好舞台。
根据几年来的参与和合作,我认为镇领导提出并实施开展的 “专题研究”和 “教研联盟”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具有高瞻远瞩性。现就这个学习共同体作如下思考。
一、构建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一是加强教师专业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校际间的学习、交流与碰撞,能更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冲击传统陈旧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二是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校际结盟的专题研究能打破思维的局限性,让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合作、相互启发、互勉共进,拓展和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更高的提升。三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二、构建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的前提
1.有共同愿景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都会进行思考,形成个人或学科组的小课题进行研究。镇里提供了机会把这些有共同研究问题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研究,形成一个专题研究阵营。这样的阵营是基于大家有共同的研究专题,有共同的使命感,有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的愿望目标明确,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自觉自愿的,积极的,而非制度或行政干预的被动参与。因而有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前提,有了共同愿景,才会产生研究的使命感,合作的动力。
2.构建共生的合作团队
为了达成共同愿景,学习共同体成员必须达成思想意识上的一致,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形成平等和谐,取长补短、合作共处,相互学习帮助,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支持依赖的共生的合作团队。这样的合作团队以3-5个学校为宜,每个学校参与合作的教师最多1-2人,这样便于成员间的联系和活动的有效开展。
3.确立团队主体,发挥成员优势
学习共同体成员来自不同学校,教师的年龄层次、教学水平、优势特长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确立团队主体,包括专题研究组长、教研联盟盟主等,以保证学习共同体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组长或盟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对学习共同体要有一个基本的长远规划,要了解各成员的基本情况,发挥各成员的优势,以便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组长要组织成员做好每学期的教研规划,督促教研的有效实施,并进行及时总结提升。
三、阻碍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因素
1.主观因素
一是参与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欠缺,随大流,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思想保守,没有创新精神。三是参与者没有团队意识和责任分担意识。
2.客观因素
一是教师承担各种的教育教学工作繁多,对专题研究有心无力。二是各学校的工作和活动安排不同,因此以专题教研为阵营的学习共同研讨体存在着时间和人员上的冲突,不能保证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缺乏专家指导,研究形式单一,研究效果无法预知。
四、对以专题研究为阵营的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制度建议
建立管理组织机制,明确职责,人员分工到位;确定研究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并进行跟踪管理;健全过程研究管理跟踪,如共同体成员结合研究专题,每学期一至两次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一份研究资料包 (包括研讨活动方案、教学设计、教学PPT、教学反思、参与活动成员的评课材料、心得体会等),每学期一份教学案例或论文。这样更有利于共同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反思提高;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对优秀专题组进行考核评选,每年进行优秀论文、案例、反思、教学设计的评选,对共同体中出现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