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2018-04-03俊,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卓越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黄 俊,梁 艳

(1.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 454000;2.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2014年9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卓越中小学教师。为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层层落实,我国学者纷纷对此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有的学者从宏观上阐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的背景、内涵及策略;也有学者从微观上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创新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研究。但对卓越幼儿教师的研究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剖析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困境、对策以及培养模式的创新。到目前为止,从整体观、系统观出发探讨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白,而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落实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和首要问题。

一、对卓越幼儿教师内涵的理解

为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一标准是幼儿教师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检验器和专业发展指南针,对幼儿教师素质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与引领作用,但这些标准只是对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幼儿教师应包括四方面的特质:职业人格特质、专业知识特质、教育实践特质以及学术特质。何谓“卓越幼儿教师”?本文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关于“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的目标要求对卓越幼儿教师的内涵作精细解读。

(一)师德高尚

“师德高尚”对幼儿教师的道德情操提出明确要求,这是促进卓越教师人格修养的原动力和感召力。未来幼儿教师培养的新境界在于用卓越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来引导教师不断追求自身的卓越品质。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是卓越幼儿教师的基本操守和职业信念。

(二)专业基础扎实

“专业基础扎实”是一名卓越幼儿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以勤勉的学习态度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幼儿成长变化的规律,探求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的幼儿教师。

(三)教育教学能力优秀

“教育教学能力”是对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要保证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求幼儿教师秉持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主要由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保教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等组成。

(四)自我发展能力突出

“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突出”是成为卓越幼儿教师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自主参与,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敏锐的实践反思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极的反思,幼儿教师才能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自身已有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地有机结合。

二、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卓越计划对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进一步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

课程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载体,课程设置及其实施的合理性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见的通知》指出,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需要。随后,教育部又颁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依据,要求师范院校要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二)当前幼儿教师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近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却并不完善,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如,课程结构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性,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缺失,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缺乏整体性、实践课程比例不足等。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类知识和通识教育知识三种。多年来,这一课程体系长期存在教育理论课时和教学实践课时难以协调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教育类课程偏少、实践课程课时不多且实践性不强等。有研究者对30所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共搜集18个省市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196份,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高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非常普遍。在样本课程体系中,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在总学分中占53%,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只占10%,实践课程学分只有总分的12%。由此可见,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比重安排存在不足,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重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为了切实解决传统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重新改革和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建构应以实现职前幼儿教师教育目标为基础,系统地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再设计。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实际情况,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优化应关照以下路径:

(一)课程目标——卓越性

“建设一支热爱学前教育、结构合理、品德高尚、素质精良、具有坚实的学科理论素养和丰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在教师专业标准基础上突出卓越性,培养卓越幼儿教师旨在改变传统幼儿教师是保姆、阿姨的角色定位,突出体现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才的不可替代性,避免人人皆可为幼儿教师的局面出现。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日渐深入人心。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认识越来越清晰:未来的幼儿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素养外,还应具备如下素养:乐教,具备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爱生的精神;懂教,秉持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能够把握新的教学动向;擅教,拥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具备过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广博的文化涵养,扎实的学科功底,先进的幼教理念,系统的幼教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的卓越幼儿教师后备人才。

(二)课程内容——全面性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实现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需要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学科教学知识。因此,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首先要着眼于宽口径、重基础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使幼儿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教育素养,这些课程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即有关学前教育基础的知识,对将要面对的幼儿和幼儿园,幼儿教师必须有相关的专业基础和深刻认识,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的基本前提;学前教育学知识:即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知识,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的必备条件;幼儿的知识:即有助于更好了解幼儿的相关知识,如,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有关课堂管理与组织的方法和策略的知识;课程知识:课程基本理论及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教育脉络知识:了解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特征,幼儿园、家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背景知识:即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价值方面相关知识。目前,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较少,更多的是根据教师教育课程问题及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教师某方面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提高对此类知识的关注度。

(三)课程实施——实践性

实践性是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和实然之态,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我国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欠佳,理论课时所占比例过高,缺乏必要的实践性课程安排。《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提出要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实习,多提供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等。因此,基于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要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选修课程适时融入实践课程,满足不同个性特点学生对实践知识的需求;提高实践技能课程比例、提高教学实践学分,重视教育见实习、微格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作用;开设实践类课程,可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师范生一到三年级开设到幼儿园进行见习的课程,深入了解幼儿发展与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游戏,了解幼儿教师群体文化特征,幼儿园、家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日后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在最后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很多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面临找工作等压力,此时开展的教育实习多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实践。学校可以在第二学年间或第三学年上学期展开学生校内实践和幼儿园实习安排,学生在两年学习后已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此时的实践课程可以使师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直接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也促进实践成效的取得。通过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助推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形成,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共生、共融、共促,开阔师范生专业成长广阔空间。

(四)课程评价——发展性

课程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进行测查,通过目标实现程度判定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课程体系作出优化与改进的过程。课程评价的对象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学生与学校,还包括课程实施的结果,即学生进步和教师发展的程度等。

因此,对于卓越幼儿教师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价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或外部评价,而是要突出形成性评价和内部评价。一方面,要认识到师范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线性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成不变的如终结性评价所显示的一个静态结果;另一方面,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要求未来的卓越幼儿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自我批判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更新自己已有知识,即要求幼儿教师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优化必须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关照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价值等方面相关知识,具备教育学连贯性理论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幼儿发展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总之,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必须以卓越性、全面性、实践性、发展性为目标,全面提升幼教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卓越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卓越之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