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思想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3甘子超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墨家顺德墨子

甘子超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17年7月10日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 596所,其中,本科院校1 237所,高职(专科)院校1 359所。从数量上看,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理论上说,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但由于在办学历史、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方式、师资水平、学历程度、受教育对象未来人生设定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数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仍然被视为低人一等的高等教育,尚未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基于此,高职人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基本统摄于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性大学的理念之中,高职应有的重“技”崇“技”的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以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的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拉开序幕,高职院校需抢抓机遇,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梳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以劳动为荣、以科技见长、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具有显著的平民化教育特点的墨家文化,加大研究和弘扬力度,从中汲取充足养分,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1 崇义重技的墨子思想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墨子(约公元前468—376年),名翟,早期学儒,后创立墨家学派。墨家按照“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标准,培养大批“兼士”,创造了先秦时代科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被韩非子称为“世之显学,儒、墨也”[1]。

1.1 墨家人才培养以德行为第一

墨子思想,崇义厚德,重视弟子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墨家的“义”,内涵丰富,其“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均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政治理想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墨子所讲的“义”,首先是“怀天下之义”,以义利人。“义”是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墨子·耕柱》)的。其次,“义”是“钩之以爱,揣之以恭”,因而能够使人们“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墨子·鲁问》),“义” 的力量强于军事武器。再次,作为个体,还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与墨家的人才培养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相结合来看,墨家对人的培养,德行第一,崇义厚德,强调社会责任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墨子·尚贤》)并非只是简单地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匠人。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就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文化人,把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类伟大精神沁入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主动接受厚德、崇义、责任等人类的美德,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和完善的人,然后才成为一个学有专长的人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顺应社会发展,围绕学生的美德与素质的提升,构建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与墨子思想崇义厚德,以德行为第一的人才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引入墨子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1.2 以劳动为荣,主张从劳动者中选贤任能

儒家崇尚精英教育,鄙视体力劳动,孔子直斥欲学稼、圃之术的樊迟为“小人”(《论语·子路》),子夏视“农圃医卜”为“君子所不为”的“小道”[2]。与儒家相反,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家弟子基本来自新兴小生产劳动者阶层,他们没有脱离生产劳动第一线,能够体会以力谋生,以力谋利的艰辛,因而,更能够理解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重视物质生产,以劳动为荣。

墨家这种思想源于其对“义”“利”关系的认识。儒家认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论语·里仁》),把义与利对立起来。 墨家则主张既“贵义”又“尚利”,提出了义利合一。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又说:“义,利也”。(《墨子·经说》)即“义”就是“利”。“利”是“义”的内容,是判断衡量事物是否合乎“义”的价值判断尺度,《经上》篇中写道:“功,利民也”,就是说只有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才有“功”可言。“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墨子·贵义》)。墨家把“利人”作为至善的标准,其所提倡的“利”,乃立功之利,而不是世俗所慕财货之利,墨子之利是公利,是“人民之利”、“天下之利”、“国家之利”,而非私利,更不是损人利己之利。劳动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是“利人”的,在墨家看来,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劳动并不低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赖其力”“强力从事”,这和王公贵族处理政务、办理刑狱一样,都是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无分高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思想在墨家显然是没有市场的。

因而,墨家主张选贤举能要一视同仁,不以出身论英雄,不能鄙视“农与工肆之人”,贤能才是进入仕途和获得人们尊敬的唯一标准。“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他还举例说明:“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墨子·尚贤》)以古贤哲为例,说明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唯贤是举。

“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是工匠精神的前提。这与墨子以劳动为荣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高职院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技能。遍观世界各国的著名工匠,没有哪一个是在缺乏对劳动、对技能的热爱的前提下能够成为本行业的至尊的。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在寿司行业已经工作超过60年,他对寿司从制作到入口一瞬间,每个环节都经过缜密的评估和计算,其制作代表了寿司的最高水平。他认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对劳动持正确的态度,破除鄙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陋见,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日常学习中,得到磨砺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更是工作态度和人品:对技术技能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的追求,最后终将化为人生态度,展现为人的德行。其次,高职院校在本校要形成对技能的尊重,对行业专业内领军人物的尊重。在选拔人才时,突破形式,不仅仅重文凭和学历,同时要重视技能,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技能为重,让行业专业领军人物能够脱颖而出,从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给予奖励,凸显劳动与技能的价值,为师生做出表率。

1.3 重实践,立志践行

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各家望尘莫及的。从墨子的科技实践活动看,其有关自然科学认识的成果50余项,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光学、力学、声学、数学、测量、天文学、军事科学以及机械制造方面。墨子的科技成就从何而来?首先是墨子非常好学,“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以周公为榜样,认为“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所以“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墨子·贵义》)好学、好读书是其获得理论知识的前提。而广泛的科技实践是其获得直接经验,将理论转化为技术的载体。墨子本身就是一名能工巧匠。《墨子》一书中《公输》《鲁问》两篇充分说明墨子的机械制造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墨子不仅自己亲自参与各种科技实践活动中去,而且要求学生也要善于通过实践求得新知。“知,闻、说、亲,名、实、合、为”(《墨子·经上》)经说解释:“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墨子认为,通过传递而接受的知,是闻知。方域不能阻障的知,是说知。亲身接触、观察而得到的知,是亲知。所用来说的,是“名”。所说及的,是“实”。“名”和“实”相匹配,是“合”。立志于践行,是“为”。学习知识,需要老师传授、更需要亲身体验。学到了知识,要学以致用,名实匹配,知行合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要“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这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墨子重实践的科技思想,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一致的。科学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真理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是学生可以获得的“闻知”。在此基础上,学校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善于动手实践,以此获得“亲知”,二者结合,名实归一。

1.4 重应用、重创新

墨子重视科技、亲自参与到科技实践中去,但他并非是为科技而科技的唯技术论。他所认同的技术是应用型的技术,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百姓、为社会带来实利的,只有这样的具有社会道德伦理价值属性的技术才为墨子所重视、所鼓励、所推广。他说:“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墨子·节用上》)意思是造车船用来行走四方的,所以造车船的原则是能增加轻快便利的,就增益它,不能增加的,就去掉,这就是墨子创造价值的标准。《鲁问》中,“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可见,是否“利于人”才是墨家首先考虑的:车辖,只需“三寸之木”,须臾之间完成,却能够“任五十石之重”,比起木鸢,需要三年时间制作,却只能飞一天,不能给时人生活带来实际的利益。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而言,“性价比”当然不能和车辖相比。故而,从这个标准来看,车辖为巧,木鸢为拙。所以,梁启超评价说“则利之一字,实墨子学说全体之纲领也”对墨家的“利”,他做了解释:“殆利人非利己”,“其目的固在利人,而所以达此目的之手段,则又因人之利己心而导之”。[3]

儒家对待古人留下的精神遗产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墨家则强调“古之善者则诛(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耕柱》),墨子批评儒家的“述而不作”,认为“述”与“作”是有机联系的,没有前人的“作”,何来后人的“述”?没有今天的“作”,何来将来的“述”?因而,墨子主张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述而作”:既要继承,又要有新的创造。它也反映了墨家的学习与教育方法:重创造。墨子学于儒而自成一家,这本身就是创造的结果。墨家是怎么样实现新的创造的?朱亚宗认为:“墨家集团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社会早期难以具备的两个结合,一是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二是辩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大致可以看作是墨家学派的特点。”[4]而这两点也正是墨家在科技上不断有新的创作的原因。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使学者在空闲的读书与思索中发展起来的想象力与理解力与工匠积累的技术经验相结合,将直观的经验进行提纯和升华,由此,新的科学知识被创造出来。辩术与技术的结合,则是逻辑思维与直观经验相结合,通过对已知的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发现规律,形成理论,进而推导出未知。用墨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摹略万物之然”(《墨子·小取》),即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面貌,进而“巧传则求其故”(《墨子·经上》),凡事多询问“为什么”,才能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这是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这也充分说明墨家当时就有高度自觉的理论意识。

目前,谈及科学研究,常常认为这是“高大上”的事情,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任务。事实上,高职院校教师完全可以承担起从科研成果到企业生产线的起承责任。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纯学者”型的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成为墨家这种“学者”加“工匠”的组合。高职院校科技研发应把应用性摆在重要位置,使之成为导向:社会的需求、企业行业的需求、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应在高职院校的科研上得到及时迅速的体现。研究成果尽快转化,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带来便利。这种科研创新,可能不足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但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教师的科研工作必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带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发现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再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来反证理论的正确性,形成一定程度的理论意识。

综上,墨子虽没有直接提及职业教育,但其思想中确含有职教因子,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对当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把墨子思想引入文化建设的实践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把墨子思想引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通过校训、校歌的确立、课程的设置、物质文化的建设以及墨子与职业教育思想专题研究等多途径开展文化建设,逐步打造以墨子思想为特色的顺职校园文化。

2.1 将墨子思想引入校训、校歌中,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

2017年6月10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墨子学会联合主办了“墨子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发布了校训“厚乎德行、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校训典出《墨子·尚贤》篇,“厚乎德行”强调育人以立德为先,体现个人内外兼修达到和谐统一;“辩乎言谈”通过自信表达的展示,培养师生思辨性思维,使之内在才情与外在魅力达到和谐统一;“博乎道术”突出学以致用,体现思想与方法、学养与能力的完美结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在当天的讲话中,以“厚道”、“明白”、“能干”分别对应“厚乎德行、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校训的发布,一方面明确了学校要以“德行”、“辩谈”、“道术”作为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指标,实现育人的高度、美度与广度的统一;另一方面引领师生在精神追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方面进一步努力,达到更高水平。同日发布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歌》,将校训内容纳入歌词,结合顺德区域优势,内涵丰富,意境悠远,语言简练,富有情感,既凸显区域特色与学校精神,又表达了全体师生对顺德辉煌历史的自豪和对学校未来的美好期待。校训、校歌凸显了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从而带领和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2.2 将墨子思想引入课程教学中

课堂上学习,是文化育人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继续开设包含墨子文化在内的《大学国文》并作为必修课,另一方面,面向新生开设全新通识课《墨子》,普及墨子思想。针对高职院校注重实践,实验实训课程占比较大,实践中体验,是文化育人必不可少的渠道。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实训课程中,以墨子重劳动、重实践、重应用、重创新的科技思想为指导,鼓励师生结合专业,对《墨子》中相关科学实验进行复原和改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2.3 建设墨子广场,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景观育人链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中心区域建设了墨子广场,请入墨子雕像,在雕塑底座刻有文字,对墨子思想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使墨子思想以物化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至此,墨子广场与学校已有的智慧门、美的大道、碧桂园湖、科技迷宫、天鹅居、信合广场、六艺浮雕等构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景观育人链条。墨子广场的建立,即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也进一步确定了墨子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凸出地位。

2.4 开展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专题研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墨子学会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研究团队,拟成立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分会。依托这一载体,开展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专题研究,力图赋予墨子思想以新的时代意义。学校定期邀请在墨学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组织校内师生开展研讨。以墨子冠名科技文化节。在本校学报、校报中开设墨子研究专栏,为师生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2.5 与企业合作弘扬墨家文化,树匠心育匠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单位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受学校启发,于2017年10月10日,在公司内部树墨子塑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董、公司董事长孙志恒先生在致辞中要求公司员工学习墨子思想,弘扬工匠精神,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努力钻研、戒骄戒躁,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追求极致,以精雕细琢的态度完成自己的工作,追求细节的至善至美。要不断追求创新,改善产品与工艺,完善生产与管理流程。合作企业的支持,将使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墨子思想为特色的文化育人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韩非子.韩非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276.

[3]梁启超.子墨子学说[M]//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9:18-19.

[4]朱亚宗.中国科学技术批评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59.

猜你喜欢

墨家顺德墨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墨子号”与墨子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