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探讨

2018-04-0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髓内稳定型股骨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治疗主要是复位和进行患侧骨折端固定[1]。因此,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法,是临床和患者一直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一般常见的骨折置换术、骨折远端外固定和近端内固定等,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2]。这些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牵引治疗更为理想。现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为对象,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7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就诊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女24例,男14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0.25±4.50)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5例,跌倒摔伤10例,13例重物砸伤;观察组女23例,男15例,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70.38±4.80)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3例,跌倒摔伤12例,13例重物砸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和麻醉过敏史,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侧卧位,于髋关节后外侧切开弧形切口,切开关节囊之后,将股骨头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端充分暴露,取出股骨头后测量体积;使用扩髓器扩大骨髓腔至合适位置,复位骨折,重建粗隆,冲洗后置入人工股骨头,使用骨水泥固定假肢,复位髋关节,内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仰卧位,于患侧牵引闭合复位。取大粗隆顶点近端行切口,直径4~5 cm纵向切口,钝性分开肌层,取大粗隆顶点前内侧进针,插入导针并沿导针扩充骨髓,沿着导针插入PFNA主钉后导针;借助C型臂透视下调整主钉深度,测量螺旋刀长度,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在解锁状态下,顺时针进针,锁定螺旋刀片,打入远端锁定螺钉,行抗感染和预防感染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半年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预后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髋关节疼痛、形态、功能进行评估,0~100分[3]。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共包括30个条目,分别给予“是”与“不是”选择,“是”记5分,不是记1分,1~150分,评分越高表示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略少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患者治疗后Harris和QLQ-C30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和QLQ-C30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Harris和QLQ-C30评分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多发性骨折,属于老年骨折多发类型,主要骨折组织在髋部,且女性多发生于男性[5]。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免疫力、行动能力均下降,老年人容易跌倒、摔伤,因此,也提升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已经对老年人生活产生了直接威胁。大部分患者骨折后,将长期卧床,并且生活不能自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传统临床条件有限,一般采用非手术进行牵引复位治疗,但是,这种保守治疗所需时间久,并且在长期卧床康复中,患者易合并其他并发症,例如,常见的压疮、尿路感染,甚至是肺部感染等,严重降低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甚至会引发患者死亡[7]。

PFNA是一种新型的防旋髓内钉进行内固定的手段,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借助C臂透视镜,获得更加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并且可以在更加理想的成角下,进行骨折近端内固定,使得固定更加稳定,并且有很强的支撑力。防旋能避免复位时骨折端的移动,稳定进行固定,有利于骨折端组织再生,利于骨折复位,促进患者愈合。但是,PFNA在临床上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主要是由于该种手术操作费用高,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大。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其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如本次研究结果所述,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也无差异(P>0.05),患者的Harris和QLQ-c30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不大(P>0.05)。实践证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均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髋部功能水平,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且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此外,还有研究证实[8],PFNA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少创伤,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则适合于进行早期、稳定的关节活动,并且能防止髋内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骨折端康复所需要时间,减少并发症[9]。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没有进行统计,且并发症中也缺乏对髋内翻并发症的观察。所以,对于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多借鉴文献资料,多次进行试验,从而进一步验证两种手术操作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PFNA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需要慎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维护患者切实权益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临床疗效,确保手术安全可操作性。

表3 术后并发症比较[n(%)]

[1]戴海,黄宗贵,徐应龙.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2015,6(2):247-248.

[2]胡卫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0):44-45.

[3]曹江龙,李旭晨,马慧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3):234-235.

[4]许庆利,范勇,王兴元,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2):106-110.

[5]黄武斌, 郑宁.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45-46.

[6]张佐,王艮存,王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5):18-19.

[7]董佩龙,唐晓波,王健,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1):37-42.

[8]胡元武,杨华三,潘洪毅,等.PFNA、PF-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55-956.

[9]顾强荣,王黎明,蒋纯志,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5,2(6):650-652.

猜你喜欢

髓内稳定型股骨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中药熏熥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及护理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