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策略
2018-04-02周文海邹恩悦高健
周文海 邹恩悦 高健
摘 要: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诚信缺失、集体观念缺失、社会责任意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文章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出发,提出了应对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全员育人;运用传统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改变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中不和谐的现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3-0080-02
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道德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大都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一些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或积极,或消极,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大力弘扬和推广积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消极的影响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新时期社会道德伦理,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道德困惑,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国内外形势、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诚信缺失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准则,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具体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造假、故意欠缴学费、恶意拖欠国家贷款等。[1]
(二)集体主义观念缺失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更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非主流文化或非正规渠道的思想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只满足于眼前,享受当下,不思进取,只顾自我,不顾集体。[2]思想上表现为认为自己的利益第一,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并不重要,自私自利才实惠,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以加分为目的进行学习和日常活动,而忽视了对社会、集体的责任和义务,缺乏集体观念,缺乏团队的合作精神。
(三)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可程度不高,这不但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现实,也反映了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的缺失。这部分大学生做事缺少热情,与人交往缺少互信和爱,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热心于公益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大学生比重也还较低,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淡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偏弱的现状。再者,部分大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在为他人奉献方面,存在“助人为利”的心态。
(四)心理承受能力缺失
多数学生面对从高中单一的学习生活到大学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生活的转变,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学习不适、环境不适等各种情况,这些不适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的他们来讲,一旦遭遇挫折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心态低沉、消极,心理无法承受,不敢积极面对现实,导致了其中部分大学生精神抑郁,甚至个别的学生走上轻生之路。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策略
上述问题是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中最不易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独生子女和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相对复杂。要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在整体上思考和研究如何适应复杂的情况,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实施全员育人
第一,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传播者,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自己所讲的课程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充满热情,会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和端庄的仪表等感染和陶冶当代大学生。[3]
第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体高校教师的责任,而不能仅仅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长期以来,高校教育存在一个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认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由政工干部、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教师完成,与其他专业课代课教师无关。所以,今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宣传和树立全员意识,高校教师从多方面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文件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全员育人的机制,即要求我们全体高校教师,行政的、教学的、科研的等等,不论分工如何,都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全体教师都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殊途同归[4],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基于内在与外在的因素,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当代大学生从道德和
法律范畴全面理解诚信的含义,做到诚实守信、爱国奉献。《说文》:“信者,诚也。”即诚实不欺。这是古人对“信”的理解,也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高校思想道德工作者要将“信”从思想文化的根本含义中引申开来,将道德范畴“信”的精髓融入法律范畴之中。此外,教师还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律”提倡诚信,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诚信教育进入课堂,以课堂为媒介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2.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忠贞不渝的爱国思想,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后备军和建设者。习近平同志指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必须与国家民族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必须与国家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结合”。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5]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如此就要奉行以学生为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传播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共同理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尤为重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启迪学生的心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在共同参与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都是文化的主体,为文化活动投入智力和体力,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也便融入其中,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便于不觉中得到培养。建立和规范各种学生社团,支持它们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有深刻内涵并且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情境。毋庸置疑,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缺失集体感、责任感的问题。
(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心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心理不健康,容易产生思想道德不良问题。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将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心理学著作,学会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教育的原理。[6]从心理因素考察、分析大学生中常见的某些思想道德现象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运用思想内化理论,通过心理疏导、环境熏陶、知识普及、情景教化、实践锻炼、个别交流等途径,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重视知、情、意、行的融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素质培养,让他们逐步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拓宽视野,爱己爱人,在与人的不断交流中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三、结论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方面,高等学校同样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则是能否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合格不只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求他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达标,何况大学生成才需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为前提和动力。
第一,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良好的思想道德能确保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中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能确保大学生真正发展并完善自我,树立奋斗的信心,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
第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更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简而言之,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基石。可见,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不仅对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正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采取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浅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2).
[2]朱誠华.浅谈中学生价值观教育[J].未来英才,2015,(24).
[3]路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4]于立群.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7,(1).
[5]王伟,李文靖,刘秋云.论小康社会与中国梦[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5).
[6]全英梅.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的德育工作[J].科技经济市场,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