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方丝绸之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当代价值

2018-04-02常雁来

艺术评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

常雁来

摘要:南方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条民间对外交流路径,经济交往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艺术的对流。古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形式之多、范围之广、路径之复杂、历史之久远,这不但取决于古蜀先进发达的民间文化艺术对世界的吸引,也取决于古蜀营造的和平环境与友好的国际关系,当代新丝绸之路构建应该汲取其中宝贵的经验和价值。

关键词:南方丝绸之路 民间美术 对外交流 和平环境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81-02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与境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条民间对外交流路径,中外民间相互进行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在几千年丝路发展中源远流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价值。民间美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其交流形式之多、范围之广、路径之复杂、历史之久远等,均能给当代新丝绸之路构建提供丰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古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

民间美术的形式自由多样,若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所有的美术类别。不过从目前考古发现与史著记载来看,南方丝绸之路的民间美术形式大致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金银器、瓷器、丝绸布艺、石刻砖雕、壁画等,这里要说明的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出土的大批艺术珍品,从文化历史角度分析也属于民间美术范畴。以青铜雕像为例,人物身份至今是个谜,现今学术界认为属于祭祀巫师或神职人员,这些人大多来自平民百姓,而且王室所崇尚的图腾、鬼神之说也源自民间。

源自北非、西亚的黄金面具、金手杖及黄金饰品,发源于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柳叶形青铜剑,来自古波斯的“瑟瑟”——蚀花琉璃珠,源自古印度的象牙制品等,这些域外古老的工艺美术在巴蜀及西南地区扎根发芽,流传甚广。当然,国内的丝绸、蜀锦、瓷器、石刻等艺术也传到了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深受西方人喜欢。《史记》记载西汉张骞“居大夏(今阿富汗)时见蜀布、邛竹杖”,说明民间美术的对外交流已经非常频繁,形式、种类已经多样化,而且不再局限于金银珠宝等贵重器玩,大众化、实用化的平常艺术品同样备受青睐。

从交流的美术形式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是首要的,多以民俗礼仪、宗教信仰等为目的,并符合中外民间装饰审美的共同需求。“埃及的狮身人面雕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鸟身人面雕像,虽然动物体不一样,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说明中外艺术家具有类似的图腾意识,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情怀。

二、古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范围广博远大

从目前学术界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南方丝绸之路联通了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等地区,文明交流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民族、国家、区域也很多。这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道路开发贫乏的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西南地区多高山大川,环境险恶,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先民们对外交流的热情和脚步。当然,民族迁徙、战争祸乱、环境变迁等也是对外交流的些许因素,而经济贸易需求、先进文明吸引是最根本的动因。

根据目前的研究,希腊罗马古文献里的“赛里斯”一词指的是生产丝绸的蜀国,中国丝绸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已传至埃及,到公元前4、5世纪时,中国丝绸已在欧洲流行。根据中国古文献的记载,至公元前2世纪末期汉武帝時,汉王朝才开通西域丝绸之路,远远晚于考古发现所真实反映的中国丝绸西传欧洲的年代。[2]显然,南方丝绸之路最早是民间力量开发的,民间对外交流也拉开帷幕。张骞通西域时,民间交流已经远至近东文明。

三、古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路径复杂多元

南方丝绸之路有别于北方丝绸之路最明显的一点是,路径走向不够清晰,分支很多,这也是考察、研究南方丝绸之路的难点所在,当然这也与南方古丝路所历经的复杂地理环境有关。

根据考古发现,南方古丝路有多条路径通往国外,而且在历史演变中也不是固定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南方丝绸之路多以成都为起点,然后向南分为西线、中线、东线。在历史上有多种叫法,目前还在民间流行的有“零关道”(或“灵关道”)、“旄牛道”“蜀身毒道”“永昌道”“牂牁道”(或“夜郎道”)、“五尺道”“茶马古道”“川滇缅印道”等多种名称。

古丝路名称繁多,一方面说明道路复杂,歧路丛生;另外一方面说明丝路贸易广开销路,文化交流的范围广袤,可以说遍及整个丝路沿线地区。

四、古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历史久远绵延

南方丝绸之路究竟何时开通,至今尚未有定论,不过追溯它的历史可能早于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个平底罐,表面勾勒有海贝纹样,其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早期,也就是说早在夏代海贝已经传输到古蜀国,因而有理由相信,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年代比我们以前的认识要早得多。这也不难理解,商周时期古蜀国的三星堆文化是何等的兴盛发达,乃至远播海内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不但数量惊人,而且体量巨大,艺术造型奇异独特,尤其以青铜纵目面具、黄金面具、金手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青铜雕像与黄金制品在国内其它地区极为罕见,为何独独在三星堆地区如此发达?显然这不是土生土长的发明创造,崇尚雕像、金杖、金面具本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代近东文明普遍的文化特征,两者必然有一定联系。那么将古蜀与国外文明联系起来的就是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美术传承在三四千年前就发生了。

另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传播交流的主要动力不是民族迁徙,不是地理变迁,更不是战争祸乱,而是彼此的物质经济发展需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众多,却基本不见实用性兵器和攻伐武器。“这似乎可以说明古蜀国不是一个依赖武力强势扩张的群落,文献中也不见夏商时期蜀与滇区各民族兵戈往来的点滴记载,这与中原殷商王朝大肆征伐他族的行径判然有别”[3]。显然古蜀国不是依赖战争掠夺发展经济,而是通过对外贸易交流惠及民生,并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其实,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若要长期稳定地进行,必须创建和平、互信、友好的国际关系。战争仇视只能让双方中断一切交往,文化艺术交流根本无从谈起。同时经济贸易交往与文化艺术交流也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文明交流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五、当代新丝路民间美术对外交流的构建

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重视并加以改造,实施管理,使之成为“官道”;隋唐以后北方丝绸之路兴起,南方古丝路逐渐淡出历史的视野。不过,这条古老的对外交通线路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一直作为重要的经贸文化通道续写着中外交流的悠悠篇章。

有的学者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和平环境也可能来自古代巴蜀及西南地区偏安一隅,地理环境险峻,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祸患。“从蜀宜径,又无寇”,这在古代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但是真正的和平交往之路是靠人民创造的。

从长远发展来看,民间对外交流将逐渐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也是颇具有活力、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因此,当代新丝路建设仍然需要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多渠道、宽领域开发民间美术交流的新路径,继续丰富、创新民间美术交流的内容形式。在不断加大经贸交流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自强也能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陈显丹.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五尺道[A].段渝: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C].成都:四川川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

[2]段渝.中国西南早期对外交通[A].段渝: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C].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

[3]邱登成.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看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A].段渝: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C].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
当代文化情境下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简析民间美术的主题内涵功能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