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策略探讨
——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04-02易云珍胡轶群
易云珍,胡轶群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 41500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其基本理念之一是“能力为重”,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更是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理念之一提出来,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环节”,“将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2]。因此,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幼师生,其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之内涵
关于“教育实践”的概念,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把“教育实践”定义为“人类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3]。石中英教授的定义是:“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或者“行为人以‘教育’的名义开展的实践活动”[4]。关于“实践能力”,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发现:“能力”指能胜任某种工作的主观条件,做事的本领;“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学者傅维利、刘磊、吴志华等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刘磊等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5]吴志华、傅维利认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呈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习得的。”[6]总结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幼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就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时所必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顺利解决保教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之现状
来自基础教育的报告和高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均显示,我们培养的幼师生其教育实践能力令人堪忧。有人甚至用“书本知识匠人,幼儿园行动矮子”;“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来形容高师学校培养的幼儿教师。那么,幼师生这令人堪忧的教育实践能力的状况又是怎样造成的?
(一) 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实际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环境,如真实环境、模拟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课外活动环境。但由于部分培养幼师生的高师学校是新近从中专升格为专科学校的,各项条件不够完善,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在模拟实操与课堂教学中进行。只是这些远离幼儿生活、对幼儿身心发展只有理论了解而无感性认识的幼师生,由从高校的象牙塔直接走上讲台的、理论知识高深、实践经验欠缺的老师指导的模拟实践活动,也只能是想象中的、虚拟的,与学前儿童身心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去甚远,不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这种虚拟的、与实际脱节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导致幼师生实践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方式单一
各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结构基本上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且十分重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但我国大多高师学校院校依然坚守着“师范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或直接应用于实践,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沿袭从理论到实践、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执教理念,更多关注的是职前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其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却重视不够。虽然高师学校领导与老师也在大胆尝试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但因缺少仿真的实训室、规范的实习基地,来自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等,幼师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依然是课堂、大学生间的模拟。因此,我们培养的幼师生就业时常常因所学不能为其所用而遭到用人单位的抱怨就可想而知了。
(三) 教育实践时间与指导严重不足
导致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实践时间偏少,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在国外,大部分学生实习时间很长,要深入幼儿园学习体验全部工作。如美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约占整个教育过程的30%,着眼于建立大学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日本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实习时间达18周,并且有指导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辅导。另外,我们发现多数师范生还是希望延长实习时间。“52%的师范生认为 9周以上的实习时间才能够最有效地缩短以后做教师的适应期。”[7]与国外充裕的教育实践时间相比,我国部分幼儿高师学校的实习时间偏少、且安排也不合理。幼师生除了6~8周的教育见习、实习外,平时很少与幼儿园联系。6~8周的实习时间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幼师生因缺少与幼儿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而难以顺利开展保教工作,致使用人单位对刚毕业的幼师生缺乏信心。
随着近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实践联系实习幼儿园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此外,由于高师学校缺“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基地幼儿园少实践经验丰富、指导能力高超的骨干教师,使得学生的实习无人指导,处于“放羊式”状态,这种对实践监督考评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放出了一批批不合格的“准幼儿教师”。
(四)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高度缺失
笔者曾对高师学校的幼师生做过一份调查,愿意毕业后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学生不到50%,其原因是幼儿教师的工作累、待遇差、提升慢、地位低等。他们之所以选择幼师,一是因成绩不理想无法去心仪的学校就读;二是幼师学校的门槛低,进出容易;三是年龄小,家长不愿让其过早进入社会。可见,大多数的幼师生并不是因为喜欢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来校就读的,要想让这些逼不得已选择幼师的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苦练技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谈何容易。
三、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之策略
为了让我校培养的幼师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要求,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并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为例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关。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他们更乐于从直观的教学案例中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我们打破传统以“传播知识”为中心的做法,以课堂为阵地,大胆进行教与学的改革。
1.创新教材编写
我们认真筛选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对教材进行合理改编,甚至自编校本教材(如语言、美术、音乐等)。在改编时,我们采用“项目模块”与“任务驱动”的方式,先将教材分解成几个项目模块,再将各模块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具体任务卡片,作为每节课的实践操作任务。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我们用的就是自编教材。编写时,我们首先将原有教材内容分解成谈话活动设计、讲述活动设计、文学欣赏活动设计、听说游戏活动设计、早期阅读活动设计5个项目模块。然后在各项目模块下设计若干任务卡,如在“听说游戏活动设计”这一项目模块下就有:拟定目标、设计环节、撰写方案、搜集玩法、模拟实操、反思评议等任务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积极性高,合作意识也大大增强。这样的教材编写,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操作机会多,能较好地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法,大胆尝试教学改革,探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实操比重,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从“会学”到“会教”。我们的活动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以案说理→观摩学习→模拟实操→活动评析”的四步渐进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完成任务。
(1)以案说理
所谓以案说理,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典型案例简明扼要地梳理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核心知识点、明确活动任务。如,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项目的实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案例《金梭银梭》进行理论知识梳理。梳理的时机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是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因为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所以,这种讲解学生愿意听,效果佳。
(2)观摩学习
特级教师应彩云说过:“对于没有课堂实践经历的老师来说,模仿优质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每个领域的活动设计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活动视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活动组织者的活动目标拟定、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活动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幼互动的举措和效果等,进而学习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智慧。如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我们就给学生提供了优质活动视频《见面歌》,在学生观摩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进而梳理出文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为文学欣赏活动的模拟实操做准备。
当学生不再满足于对优秀教师案例的模仿时,我们又将这种观摩学习的方式加以变通,将往届毕业生的实习汇报课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诊断、修改,形成新的活动方案进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3)模拟实操
模拟教学是最接近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常言道: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自如地运用教学实践,我们还在学生了解理论、熟悉设计流程与策略的基础上,安排了模拟实操的环节,让学生参与演练,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其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设组长一名;接着分组进行行动学习,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然后是人人试教、说课,在小组开展模拟教学;最后教师抽签选定执教者进行展示。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演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模拟实践的效果,我们特别注重实训环境的“真实性”,仿真幼儿园活动室,从环境创设到桌椅、玩具、教具的摆放都模拟幼儿园教室的布置。为了让模拟实操的同学找到幼儿园教师的感觉,我们明确要求扮演小朋友的学生找到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模仿到位,甚至扮演者戴上幼儿喜欢的头饰、胸贴等等。
(4)活动评析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通过观察——模仿、尝试——错误而自发形成的。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可以解释其形成机制。”[8]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获得同样如此,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反思中形成。当学生参与模拟实践后,再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反思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增加实践课时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前儿童活动设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比重为1:2,班级每位同学每学期的模拟实操机会不少于2次;以此确保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4.完善评价制度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科学制定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采用的是“笔试+面试+教育实践”的考核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30%,面试占30%,教育实践占40%。以此来改变以前一张试卷判定分数的做法,引领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
(二) 以活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且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校内校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1.校内活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
(1)技能过关
为了提升幼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岗前培训期限,快速与园所保教工作接轨。我们一方面组织专人下到幼儿园了解用人单位对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还对工作在幼教一线的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倾听他们的建议,然后分年级制定相应的过关项目、考核要求与办法,让学生进校伊始就清楚自己该练就的教育教学技能。每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学生基本功进行考核。
(2)课外活动
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全天候开放的活动环境。为此,学校团委牵头组建了各类社团定期举行活动,招生就业处的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学前学院开展的朗诵比赛、童话剧表演赛、教玩具制作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由于活动参与面广,持续时间较长,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很快。
(3)特色活动
绘本是幼儿特别喜欢阅读的图画书。我们学校与企业合作,依托萌豆豆公众微信平台,向幼儿及家长推介优秀绘本。为了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我们尝试让学生沿着“创作故事——绘制绘本——故事表演——设计活动”的流程进行自编、自做、自演、自我设计的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2.校外竞赛检验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幼师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技能大赛,拓展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检验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成果,以赛促教学、以赛促教改,以赛促能力提升。
(三)以幼儿园为基地,练就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见习、插教与实习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以幼儿园为基地,合理地安排教育实践、认真地遴选指导老师、科学地拟定考核标准。
首先是整体规划学生教育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一年级是为期一周的见习,主要内容是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观摩幼儿园老师活动组织的方式;二年级是为期二周的课程实习,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探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点;三年级是为期六周的教育实习,目的是练就幼儿园保教活动所需的教育实践能力。其次是认真遴选教育实践的指导老师。因为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练就,需要“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高校老师的理论指导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实践引领,以老带新的学徒制,可以让幼师生在看中学经验、做中学经验。最后是科学拟定教育实践的评价标准。为了让幼师生更早适应未来岗位专业标准,我们在制定教育实践考评标准时,特意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标准,将校内考核与幼儿园实践考核相结合,教育实践成绩占幼儿园教育活动类成绩的40%。
为了解决实习基地少、指导老师不足的问题,学校还成立了幼教集团,下辖36家幼儿园。平时我们特别注重与基地幼儿园的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一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幼儿园的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把握能力,进而实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如长期聘请基地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活动设计的示范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园小、中、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尽可能地将一些大型的学前教育的观摩活动引进学校,为学生搭建了解真实幼儿园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也派遣优秀的老师下到幼儿园跟班学习、指导幼儿园老师开展教研活动,以弥补学校老师对幼儿园相关实践经验的欠缺。
(四)以榜样为力量,强化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感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幼师生的实践能力;要想通过活动训练幼师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在基地幼儿园练就幼师生的实践能力,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并以自己的职业为荣。
学校为了强化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感,采取了多种举措。请长期扎根幼教的名园长、名师来校宣讲,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他们的幸福;师生协同创作“幼师之歌”,让学生在吟唱、表演中体验幼教人的快乐;定期举行“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宣讲自己对幼教的认识与挚爱。
四、结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幼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纽带、以幼儿园为基地培养、提升、练就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这些举措的实施,我们看到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诵儿歌朗朗上口、讲故事绘声绘色、设计方案新颖独特、片段教学像模像样、制作的教玩具与创作的绘本幼儿爱不释手……我们培养的幼师生在实习、就业时不需要幼儿园的再次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所开展的保教活动获得了幼儿园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