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电子书包 灵动数学课堂

2018-04-0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子书口诀乘法

谢 娜

(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12)

目前国内数学课堂迎来了新媒体新技术,电子书包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代表,可以适时选用某些功能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清晰化,使动手操作的活动经验在小学生的心中播下实践的种子,使数学课堂由接受性静态化的学习转变为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动态学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得到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活动更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培养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转变教师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一些效果,电子书包可以达到,但仍需要合理地应用。

一、巧设“预习”,建立知识生长点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事先了解新知识,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知识生长点,内化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图式。而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课堂要新学的内容,同时可以发现自己不理解与有疑问的地方,从而在课上听清难点和重点,使听课更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课后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与教师探讨分享。这样为学生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础,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同时,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探究热情更高涨,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巧妙地设置“预习”任务,有利于找准学生知识生长点,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未掌握自主预习功课的方法与技巧,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推送预习任务,解答相应问题,提取生活经验,从而对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很多学校提倡的“导学案”就是这个作用。然而“导学案”需要设计、打印、分发、批改等环节,批改反馈往往需要很多天的时间,不利于及时反馈,也不利于与新课做好及时的对接。而电子书包的“预习”功能,不局限于文字材料,更可以是图片、音像、视频,甚至是微课等形式,解决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可以自行统计正误率,有利于教师针对难点做主要的突破。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第一课时,《2-6的乘法口诀》中,教师分三个任务推送预习内容,任务一:推送“乘号的起源”小故事,增加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任务二:推送2-6乘法口诀表,让学生熟读,并说出每句口诀表示几个几,复习乘法的含义。任务三:推送几组计算练习,比如:2+2+2=2×3=5+5+5+5=4×5=6+6+6=3×6=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学生在计算乘法算式的时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运用已给的口诀,第二种是利用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直接写出答案。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教师在新课反馈预习任务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追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用口诀?二三得六表示什么意思?”或者问,“2×3表示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创造口诀让人们更好记住2×3=6吗?”这样一来,学生的口诀记忆牢固,又有了再创造的热情,不仅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为后面学习和记忆九九乘法表做好兴趣、热情、信心等多方面的准备。

通过教师巧设“预习”,找准学生知识生长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教师的授课更加有的放矢,学生的听课更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二、巧推“资源”,丰富动手操作经验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且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而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符合《课标》提出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可以推送有规律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圈一圈、画一画,发现“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这样的规律。学生不仅能发现规律,还可以创造规律。这时候,教师可以推送word或者ppt模式,里面带有各种图形或者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自己创造规律,并和同桌交流自己创造的规律。这样,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素材,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了解规律的产生、发现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感受数学美的熏陶。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教师需要课前为学生准备学具,让学生在课上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多种方法体会验证的过程,同时深刻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但是,因为准备学具的过程耗时耗力,许多教师会用课件演示或者教师演示等方法直接取代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的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重要理念。而电子书包恰恰解决了制作学具麻烦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人员制作的H5动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直尺、方格纸、三角尺等多种工具,直接在平板电脑上进行验证。不仅给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还可以展示学生方法的多样性,在小组里交流,更具体形象地促进生生互动。操作结束后的反馈,教师可以选择投影某一位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直接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操作演示,其他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这样的汇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口、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三、巧用“游戏”,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指导着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练习中更要合理体现。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时候练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偷懒等不端正的态度,甚至不明确练习的目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明显不高。

低年级儿童更适合直观形象以及有趣多样的学习或者练习形式。电子书包中的游戏练习里有多种有趣的游戏,比如丛林射手、掘金者、熊出没、谁是卧底、记忆大师、开心泡泡狗,游戏里可以设置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客观题,这些运用到课堂上,不仅有利于巩固基本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一直都是学习数学的基石。提高学生的计算练习积极性,电子书包的游戏练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把相应单元的口算题做成填空题,套入游戏的模板,同时可以自动批改,统计出哪些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较低,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其计算能力的发展。再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纪上册《认识钟表》中,不仅要会认时间,还要求学生懂得在合理的时间里做合理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做成选择题,再套入游戏模板,提高课堂的练习有效性。

实践证明,电子书包的一些新功能,包括其互动性、自动性、操作性,打开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共享,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练习积极性,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同时要充分理解电子书包作为“工具”的意义,使其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工具,多琢磨、多思考、多对比,巧妙使用电子书包的某些功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才可以“灵动”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剑.无线网络计划——电子书包[J].网络科技时代,2006(3).

[2]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7).

猜你喜欢

电子书口诀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巧用口诀求积商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