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计算教学 提高运算能力

2018-04-02陈欣飞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定律小猫算式

陈欣飞

(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南靖 3636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数学核心理念。其中,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较大,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奠基石。数学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计算能力,因此夯实小学计算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让小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运算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灵活运用。而计算题的空洞抽象,计算活动的枯燥无味,往往使学生感觉味同嚼蜡,在运算过程中屡屡出错。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精彩有趣的故事和动画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欲望。

(一)故事导趣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生动的故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一年级部编本教材图文并茂,像一本童话书,教材上每一道题目都可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与生活联接起来。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笔者先讲述《三只小山羊造房子》的故事,学生都说砖房子比较牢固。笔者继续讲:“因为造房子,小山羊是最有经验的,于是,小山羊被小兔请来帮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究竟在做什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符合其年龄特点。

(二)动画激趣

当前,数字校园平台的普及推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刻变革,全面颠覆传统课堂教学。如在学习“10的加减法”时,笔者用人教数字校园平台的数据库资源,出示小猫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境图。一段段集声音、影像等为一体的动画,很快把学生吸引住了,接下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小猫回到家前要做什么,自己编出故事情境。动画显示小猫爬上3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3=7,也可能是10-7=3。教师又点击鼠标,让小猫继续往上爬,依据小猫爬的结果,再列出算式。这样,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猫回家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计算练习,既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计算。

二、变换方式,培养运算技能

口算即心算,是形成熟练笔算能力的基础,也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口算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城堡闯关”“抢答”“接力棒”“小博士”等多种方式计算,促使学生在比赛竞争中形成计算技能。多种方式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竞争挑战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多样,不但培养学生运算技能,还能让学生迸发更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引领学生在挑战中完善认知结构。比如学习“10的加减法”后,让学生帮助小猪解决这样的难题:“( )+( )=10”。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再引导学生将算式按一定规律排列,渗透函数的思想。在这个过程,每个要求都是对学生认知的一种挑战,好胜心强的学生容易将挑战化为动力,并自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整理,完善认知结构。

三、巧用推理,形成运算技能

著名的数学家张景中院士曾说:“推理是数学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数学中的计算和推理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运算技能与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归纳中,提炼算法,形成法则,在演绎中运用算法,以形成运算能力。

(一)在归纳中概括算法、定律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的一些具体事实为起点,从特殊到一般,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形式。小学数学在提炼算法形成法则和定律的过程中要用到归纳推理的方法。比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出示这样一组数式:6+4○4+6,16+25○25+16。先让学生算出这两组式子左右两边加法算式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继而让学生猜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再让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二)在演绎中运用算法、定律

演绎推理是以已有的事实为依据,来确定规则为出发点,从一般到特殊的推导方式而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过程。在教学中,基于已经知道的算理、法则、定律进行的运用和演算,都属于演绎推理。比如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设计这样几道题:“288+46+54,25+720+75+280”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例中演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正确地运用各种概念、公式、定律、规则等进行数学运算,运算技能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三)在类比中推广算法、定律

小学数学运算规律在不断发展中,类比推理是重要的推导方法。随着学生学习领域的拓展,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许多算法、法则、定律也是用类比推理来发展、完善的。比如,可以将整数运算定律类比推理到小数的计算中,既提炼算法,又完善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知结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懂得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养成习惯,提高运算水平

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进入小学四、五年级后,计算准确率略有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计算习惯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可塑性较强,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在平时练习时,笔者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工整规范、格式统一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审题、明白算式的含义,确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用划线标注运算顺序的习惯。

(二)验算习惯

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学生每次完成运算时,要引导学生对算法的选择、算法的运用、过程的表达、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算。例如:在学生完成四则运算后,教给学生多种验算方法,引导学生按步骤,逐步地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通过估算来验算,有时会根据尾数来估算。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13-5=8,就可以知道得数67是错误的;又如59×64=3621,只需算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3621这个得数是错误的。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又提高灵活运算的能力和计算正确率。

总之,计算是开启数学宝殿大门的金钥匙,夯实计算教学,培养小学生运算技能,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要刻苦钻研,从低中年级抓起,坚持不懈,常抓常新。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研究,经历掌握方法的过程,擦亮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真正发展和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景中.漫话数学[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1.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定律小猫算式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怎么写算式
倒霉定律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小猫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