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咏诗钟创作法探微

2018-04-02肖晓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切题双关包公

肖晓阳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诗钟自清中叶兴起以来,先后衍生出三十几种别格。晚近诗钟主要流行“嵌字”和“分咏”两大种类。南派诗钟以福州为中心,以嵌字为主流,尤其以嵌第一字至第七字的七种格式为主(闽人称之为“折枝诗”)。北派诗钟以北京为中心,崇尚分咏,不嵌字,而是咏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本文论述分咏格诗钟的创作法。

一、分咏切题的方法

分咏诗钟的基本要求是切题而不犯题字,对仗上的要求与嵌字体诗中相同。不犯题字是指题目中的字不能出现在诗钟句中。犯题字者,如分咏“庸医、卜者”:

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此为集杜甫《兵车行》、李商隐《马嵬》之句成联,虽能称巧,但“卜”犯题字,不合要求。

用题字的同义字或近义字入联,虽未犯题,未免有嫌,难入高等。如分咏“茶杯、抹布”:

品茗君须端此物,去污我必仗斯巾

“茗”与“茶”同义。同理,咏茶杯若用“盏、盅”,因与“杯”近义,亦属有嫌。

所谓切题是指所咏的内容须紧密扣合题目。不切题者,如分咏“茶杯、抹布”:

春池吐纳三江水,绿野徘徊一剪云

此联虽意象优美,但“绿野”抛荒,“一剪云”比喻抹布难以服人。“剪”为动词,“江”为名词,也不相对。可改为:

捧时情胜三江水,拭后身如一把煤

这样就算切题了。又如:

此处无尘迎贵客,其中有水醉佳人

上联不切题,更合言客厅、客房、佛堂等。下联扣合亦较宽,不够精确。可改为:

只为无尘迎贵客,稍能容水醉佳人

求切题亦不可苛刻,例如分咏“伞、笔”:

欲开欲合凭天意,能画能书遂我心

上下句皆能切题。如果认为“能画能书”者不一定就是笔,也可以是纸,这就钻牛角尖了。

分咏亦求对仗工整,如分咏“茶杯、抹布”:

洁它污我厨盘拭,举盏迎宾雀舌尝

“它”代词,义宽泛,“盏”名词,义单一,对仗不工。“厨盘”对“雀舌”更不工整。可改为:

拭尘污我龙头洗,举盏迎宾雀舌尝

分咏易稳难工,若作意佳,可适当放宽对仗。如分咏“茶杯、抹布”:

半盏注春芳雀舌,一方拭秽净尘心

两句皆佳。“春”对“秽”“雀舌”对“尘心”欠工。若改为:

半盏注香翻雀舌,一方拭秽引龙头

虽工整度增加了,但不及原句好。

分咏体诗钟对切题的要求等同于嵌字体诗钟对嵌牢眼字的要求。欲使分咏切题,有法可循。王鹤龄《风雅的诗钟》归纳分咏诗钟写法,有直述法、推述法、比喻法、用典法四种[1],笔者在此基础上补充归纳出十种,分述于下。

1.用典法

借助历史典故成联,必能切题。如分咏“包公、关公”:

铡美案中心似铁,华容道上手如棉[2]

上联写包公怒铡陈世美,铁石心肠;下联写关公于华容道上捉曹放曹,心软如棉。两个故事皆为人所熟知,因此言包公、关公明晰无疑,十分切题。用比喻性意象“铁”与“棉”,揭示包公之正和关公之义,不唯切题,亦能深刻。

借用前人的诗句、文句、成语以切题,亦属用典。如分咏“云、雨”:

无心出岫成苍狗,有意随风润绿苗[1]

上联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和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下联化用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扣题熨帖,自然流畅,对仗工稳,难能可贵。

2.别称法

所咏之事物或有别称,以别称入联,既不犯题,又能切题。如分咏“包公、关公”:

原非皇帝人称帝,不是青天众誉天[2]

此联不从具体事件入手,而是从后人对所咏人物的称誉下笔,构思独到。细分析可知,作者是化用“关帝”和“青天”,将其拆解后安入句中,而句面了无痕迹。若直接用“关帝”“青天”,虽未犯题,亦索然无趣。此联在创作手法上与嵌字体诗钟“老、哥”七唱“鼠无大小皆称老,鹦不雌雄尽叫哥”相类,有异曲同工之妙!

3.描述法

抓住所咏事物的特征,通过描述的手法切题。此法要求对表现事物的特征进行剔抉,提炼出有效的词汇来表达主题。如分咏“船、团扇”:

泊处青山行处水,静时明月动时风[3]

上联选择青山、水之意象和动词泊、行,皆与船紧密相关;下联选择明月(团扇形如满月)、风、静、动,突出团扇特征。此联以白描为主,兼用比喻。

4.推断法

通过推断得出主题,略似猜谜。如分咏“除夕、新嫁娘”:

一岁光阴今夜尽,十分春意昨宵知[2]

以“一岁光阴今夜尽”推断之,“今夜”必是“除夕”无疑。

5.比拟法

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所咏事物的特征,以切合主题。如分咏“汤婆子、送公车”:

愿君此去全烧尾,念妾生来本热肠[3]

“公车”原指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上联“烧尾”原意是指鲤鱼跃过龙门之时,天雷击去鱼尾,鱼乃化身成龙。这里比喻进京赶考者都能像鲤鱼化龙一样,金榜题名。下联采用拟人法,将汤婆子(冬天装热汤暖手脚的容器,多用于温被子)比拟为“妾”,并突出“热肠”的特征,切题巧妙。

6.隐意法

此类诗作意深藏,多蕴藉隽永,初看似无关主题,但细细品味却倍感精当,其解读类似猜谜之会意法。如分咏“作普度、和尚娶妻”:

十方穷道沾甘露,一夜巫山布法云[3]

大乘佛教倡导普度众生,即便“十方穷道”亦能雨露均沾。下联借“巫山云雨”典故影射主题。

7.衬托法

不直接写所咏的事物,而是借助与主题相关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主题。如分咏“瘦鹤、破门神”:

寒梅影里肩双耸,爆竹声中象一新[3]

林和靖有“梅妻鹤子”之典,其后诗人多将梅鹤并举,如鲁迅《集外集·诗》“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梅鹤”已成为喻指气质非凡的常用词汇。此诗上联借背景“寒梅影里”来衬托 “鹤”,并以“肩双耸”言“瘦”,与一般的描述法有所不同。

8.别解法

此法最似灯谜,重在别解之趣,字面之意为虚,别解之意为实(与主题扣合),最能体现分咏的雅谑特征和作者的机警诗思。如分咏“风筝、井”:

吹嘘便得三霄路,坐守徒窥一角天[1]

上联表面看是讽刺不学无术者仅凭吹嘘而得升迁(“三霄路”指云霄、琼霄、碧霄被封神而升天之路),其实是写风筝靠风的“吹嘘”而升天。又如分咏“粪坑石、吹火管”:

任尔坚贞难去臭,破他关节便随风[3]

下联似讽刺某些守节矜持者,一旦被攻破关节,便随世风而变。实际是说竹筒打通关节后,便可以用来吹风助火势。

9.歇后法

所咏之主题内容不出现在句子中,而隐藏于句子之后,犹如歇后语,与笼纱格很相似。如分咏“刘寄奴、鞭”:

闻鸡琨逖争先着,司马师昭有后尘

上联用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典故和《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之语。“争先着”之后有意缺“鞭”字,此“鞭”呼之欲出,读者自能悟及,故十分切题。下联言刘寄奴(即刘裕)建立南朝宋,是步司马师、司马昭后尘。两司马本是魏臣,藉掌兵权以欺魏主,为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奠定基础。然而,一百多年后的刘裕,竟步其后尘,以晋臣篡晋建立宋朝。此联手法高妙,以复姓“司马”别解对“闻鸡”;以步二司马后尘篡位建立南朝宋言刘裕,因果报应,令人感慨!仅十四字却有丰厚的意涵。遗憾的是“着”对“尘”不工整,可见分咏体易稳难工。

以上所举之法并非孤立运用,往往在一联中多法并用。如“十方穷道沾甘露,一夜巫山布法云”,既是隐意法,亦有用典法、比喻法。

10.集句法

分咏亦可用集句法,属于二度创作。虽借用他人成句,但欲配对成联绝非易事。如张恨水集韩翃《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晏殊《无题》句:

柴门流水依然在,油壁香车不再逢[4]2

张伯驹乃集句分咏大家,其集句轻手拈来,多能切题,如分咏“落叶、驸马”,集卢纶《赴虢州留别故人》《王评事驸马花烛诗》句:

昨夜秋风今夜雨,一人女婿万人怜

上联通过推断法切题,下联诗句原本写驸马,以诗典切题。又如分咏“连鬓胡子、牡丹”集崔护《题都城南庄》、方干《牡丹》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狂心更拟折来看

上联用别解法切题,下联用诗典切题。

因集句分咏难度颇大,对切题和对仗有所放宽。如分咏“状元、聋子”,集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句:

一朝选在君王侧,终岁不闻丝竹声

上句写状元,下句写聋子,未必精准,但集句成联难,非饱学而机警者不能,故不严苛切题。

二、分咏的高要求

切题而不犯题字仅是分咏的基本要求,高要求是立意深刻,构思新巧。所谓“立意深刻”,是指对主题的阐发透辟,或能引申出新意。同样的题材,构思切入的角度不同,对主题阐发的深度也不同。例如分咏“包公、关公”两联:

铡美案中心似铁,华容道上手如棉

原非皇帝人称帝,不是青天众誉天

第一联通过两个故事扣合包公和关公,十分切题。通过比喻精准刻画人物性格,暗中带评;第二联撇开具体的形象刻画,以虚入手,通过独有的称谓切题,重在体现包公和关公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相比而言,第二联更能深刻揭示民众对关公、包公的崇敬和爱戴,在立意深刻上更胜一筹。

从意象的角度看,主题揭示的深刻程度,与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有关。一般地说,越是新奇、生动、鲜明的意象,张力越大;越是内涵丰厚的意象,张力越大。意象张力越大,对深化主题立意越有利。以下三句皆咏“弥勒布袋”:[3]

裹得乾坤一笑中

收拾乾坤掌握中

乾坤大地任持携

弥勒布袋即“乾坤袋”,三句皆通过刻画弥勒形象来旁衬主题,哪句更好?第一句,“裹”言布袋,“笑”言弥勒,非常贴切,比后两句的意象更鲜明和丰满。“一笑中”显的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主题揭示深刻。第二句“收拾”不及“裹得”形象,但“收拾”并“掌握”乾坤,暗喻对“天下”的把控能力,富有气势,这一点与第一句相当。第三句明显逊色,“持”与“携”义相近,“坤”与“大地”义相同,有重复之嫌。若意指“持携乾坤”,不及“裹得乾坤”和“收拾乾坤”形象,若意指持乾坤袋而行走,则平淡无奇,而“坤”与“大地”相犯之弊更加凸显。相比而言,第三句不够深刻。

所谓“构思新巧”,即迁思妙想,独辟蹊径,他人所不能及。如分咏“茶杯、抹布”:

亦可倩他斟竹叶,何曾劳汝拭桃花

前人曾有分咏“茶叶、公猪”作“杯浮竹叶时时饮,命带桃花处处牵”,亦有合咏“怀孕”作“今年梅子酸尤甚,入月桃花信不来”。此联或从二诗脱化而来。“拭桃花”乃指新婚夜晚新娘以白丝巾拭红,伴房娘借此向家长报喜之事。“拭桃花”自然不能用抹布。此联不惟“桃花”对“竹叶”极工,亦极形象。不采取正面描写,而是借比喻、衬托、推理的方法,切合主题,富有意趣。

又如分咏“船、胎衣”:

帆如秋叶来天上,人似春蚕卧茧中[1]

上联咏船,包含两层意象。其一层是秋叶,将船帆的形状视如一片秋叶,并从秋叶飘零的意向中,感悟船帆随风飘动的自由无拘。帆比叶,不仅在于外形,也因二者皆与风有关,并因风悟其动感。第二层意象是“来天上”,借古人诗意。杜甫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镜中看”句,沈佺期有“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皆描写水天相映的特殊景象。“来天上”是帆影与云天叠映水中的错觉,此句的意境比杜、沈之诗更邈远飘逸。

下联咏胎衣,将胎儿在胎中之形看同春蚕卧于茧中,比喻极为生动。“卧”字点睛,情态尽出。此句亦意蕴深邃,可延伸为人处宇宙中,犹如春蚕卧茧。如此绝妙诗笔,前无古人!

秋叶、春蚕、茧是寻常物象,于古人诗中习见,但以秋叶喻船帆、以胎中育儿喻春蚕卧茧却是天机偶发的极巧构思。此诗韵味盎然,是分咏体不可多得的经典杰作。

分咏诗钟的创作不宜太拘泥事物的本有属性,有时需要“避实就虚”。例如分咏“茶杯、抹布”,作:

解渴君须端此皿,去污我必用斯巾

此联切题没有问题,对仗也很工稳,但太纠缠于二物的实际用途,略似产品说明书,缺少诗的韵味。试看另一联:

还伊本色十分洁,品我清怀一缕香

此联创作另辟蹊径,不在具体物象和功用上纠缠,而是虚处落笔,借物抒怀,阐发“本色”与“清怀”,立意高峻。

三、分咏别解法的创作思路

别解如谜、戏谑生趣是分咏体独有的风格,亦是北派诗钟的魅力所在。别解法创作的分咏体诗钟,往往兼具“立意深刻”和“构思新巧”的优点。下文将以分咏“茶杯、抹布”为例,阐述别解法分咏诗钟的创作思路。别解类分咏诗钟的创作思路应当循着“特征取象—双关词语—词语配对—拓展构思—修改完成”五个步骤进行。

1.特征取象

针对题目给出的事物,寻找其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特征。如“茶杯”的相关特征有:内热、含香、冒气、色清、毛尖、瓷白、圆形、量小、手持、手捧、款客等;“抹布”的相关特征有:擦拭、搓洗、污秽、纤维、纺织、柔软、晾晒、悬挂、入水、抛弃等。

2.双关词语

从特征取象中提炼出双关词或词语。特征取象往往体现物质性的特点,是人的直观感觉,而提炼出双关词语后,就赋予了新含义,转为精神层面的判断。如将茶杯的“内热”“含香”提炼成“温馨”一词,既能说明茶的热与香,又能说明茶给予人(或主人给予客人)的温馨感,其用意已侧重在后者了。茶杯提炼的双关词语有温馨、热心、量小、温存、玉体、冰肌、琥珀、翡翠等;抹布提炼的双关词语有蹂躏、色衰、揩油、性柔、软弱、玷污、经纬、尘缘等。

3.词语配对

将分咏的两个事物提炼出来的双关词语组成对仗关系。例如上述的双关词配成对仗的有“温馨”对“蹂躏”“翡翠”对“纬经”(“经纬”平仄不合,颠倒成“纬经”)“量小”对“色衰”等。

4.拓展构思

以配成对仗关系的词语为思路起点,构思文句。

如“温馨”对“蹂躏”作:

岂堪蹂躏此身玷,最感温馨诸嘴亲

“翡翠”对“纬经”作:

翡翠已浓堪入饮,纬经未乱纵遭污

“量小”对“色衰”作:

已到色衰终冷遇,虽嫌量小却温存

5.修改完成

通过进一步的修改,使作意更佳,对仗更工稳,句子更流畅。如“岂堪蹂躏此身玷,最感温馨诸嘴亲”改为:

岂堪蹂躏妾身玷,最是温馨君嘴亲

又如:

尘缘聚散经手过,世事浮沉转头空

“尘缘”“聚散”“浮沉”“转头空”皆双关语,不仅熨帖,而且含义深刻。存在问题是平仄失替,“世事”非双关词,比喻不够切题。改作:

聚散尘缘经手过,浮沉春色转头空

又如:

羞揩油水秽衣袖,愿使清风芳口唇

“羞揩油水”“愿使清风”皆双关词语,切入点尤佳,易于阐发深意。但不够精炼,“衣、口、水”皆赘字,“衣袖”不切题。改作:

揩油终悔身遭秽,引气犹欣齿带香

又如:

器小能容春秋叶,筋柔好拭大小尘

“器小”“筋柔”抓准特征,是诗意良好的萌发点。但平仄失替,“容春秋叶”太实,意趣不够。改作:

性柔却被风尘误,器小何妨友谊交

猜你喜欢

切题双关包公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公吃鱼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包公”坐堂
包公与魔镜
双关
名胜古迹楹联切题刍议
应征联切题再议——“翼彩五台山”征联评选刍议
切题切地 创新意境——几副获奖联的创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