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参与:基于生本主义的高校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2018-11-17包良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义教学管理理念

包良烨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生本主义与高校教学管理内涵界定

(一)生本主义

生本主义是一种新式教育理念,它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独立地发现问题,在相互协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1]学生在学校参与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参与形式可以分为个人与团体两种形式,其中个人参与又分为:直接管理、公开投票、电话咨询、网络形式等,团体形式又分为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等。(见图1)

图1 生本主义中学生参与途径示意图

(二)高校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是指高校教学行政机关在某种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下,为了配合某种教育管理理念的实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高效运转,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管理和控制教学工作的过程。[2]生本主义理念指引下,学生、教师、高校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应该以满足学生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调整教师的教学管理,最终促使学校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育管理,并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物质及文化需求。(见图2)

图2 生本主义中师生与高校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当前高校教学实施生本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彰显“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高校注重“以生为本”,在具体教学管理中可以在操场、宿舍、食堂、娱乐活动场所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硬件服务,同时,在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课程设置、教师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并予以科学落实,尽可能满足学生需要,因此,可以说“以生为本”是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有利于推进教学民主化进程

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强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而并非像传统教学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施“以生为本”,学生的需求得以被充分的重视,教师的授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进度调整方向和教学计划,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因此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中实施“以生为本”,不但强调教学,而且强调实践。学校会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缩小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未来工作实践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以生为本”鼓励学生多途径参与教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有利于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与高校沟通路径单一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手段比较单一,只能是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询问专业教师,或者是课后以沟通的方式提出些改进意见,至多就是汇总各学生意见于班干部或辅导员,然后再由其向上反馈,这种沟通方式反馈链过长,沟通效率过低。当然,学校也会设置校园信箱搜集学生意见,对于面对面与校领导沟通,或者以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甚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十分有限。

(二)学生反馈教学信息传递受限

目前,由于参与途径经学生—学生干部—辅导员—院系领导—学校领导等多个环节,教学反馈信息到校领导处已经经过层层筛选,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被有选择性地过滤掉了,因此,信息传递是“失真”的,还有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暴露,因此也无法一次性反馈,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传递受限。

(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层次较低

目前,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还处在层次较低的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参与都处于象征性参与并未做到真正的决策参与模式也就是实质性参与。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也是以个体直接参与形式为主,涉及的方面局限于评教、选课以及教学效果这些比较浅层次的评价方面上。

(四)学生参加教学缺乏有效的制度

行之有效的参与路径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标准作为衡量手段。即便目前大部分高校为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教学管理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但由于现行的学生参与管理路径考核指标尚未建立,导致参与路径无章可循,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选择途径不够明确,路径功能受限,参与成效甚微。

三、基于生本主义透视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不足的原因

(一)高校教育管理过于急功近利

现在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学成果时,不是看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在于学生的毕业工作情况。不是看教师的教学成果,而是看教师的科研项目情况,这种只注重效益层面而忽视价值层面的行为必然导致教学管理模式的畸形。

(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还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即教学大多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定势。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缺乏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受到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制约

传统的行政教学模式过度重视行政管理,主要是在管理模式上,过多是行政命令式干预,有时会严重扼杀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降低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及水平,使教学迷失方向,此种局面必须得到彻底的改观,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扭转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3]

四、基于生本主义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推进参与路径整合

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所通过的路径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为达成共同目标实现各路径之间的相互顺利连接,路径整合十分必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路径的整合应当以高校为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全面贯彻以“生本主义”教育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下,将路径整合起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路径,从而将参与路径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效用。

(二)健全传播途径,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为了确保校内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学校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能随时参与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平台,将教学管理者与学生组织到信息网络中,保证教学信息及时准确共享,促进信息流通渠道通畅。[4]学生能随时随地了解教学管理运行情况,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真实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这就促进了学生与教学管理者及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增加教学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民主性。

(三)优化组织结构,挖掘学生组织功能

健全学生组织制度,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功能。首先,建立一套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从而激发学生组织内部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凝聚力。[5]再者,学生组织内部成员平等交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共享,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目标日渐趋同。最后,学生组织内部成员分工要明确,增加成员参与教学决策、教学计划等环节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献计,踊跃发言,这对保障学生组织均衡参与教学管理,增进民主决策,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路径

传统的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模式十分被动,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责任感,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理念。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环节中:包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监督与评估等管理环节上。

(五)完善参与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效用

为了保障学生参与路径通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效用。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学生参与制度。一套健全的制度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路径的有效保障,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参与路径的秩序。其次,完善高校章程:高校章程的完善,不仅是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保障,也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流程方面的重要举措。[6]最后,完善学生成员组织运行制度:明确以学生为参与、实施过程的主体,并制定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路径考核指标,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以优化学生教学管理途径为目标,提出具体措施:明确目标,推进参与路径整合;健全传播途径,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优化组织结构,挖掘学生组织内部功能;增强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路径;完善参与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效用等,(见图3)。

图3 生本主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示意图

猜你喜欢

主义教学管理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新写意主义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近光灯主义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