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脉搏 培育核心素养
——略论中学生时评演讲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02闫凤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评正义言语

闫凤芹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实践性,在语文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主动表达,自觉用语文,利用信息技术和身边的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前五分钟时评演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自信,同时在演讲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联想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演讲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通过演讲,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品质。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快速的网络带来的是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传播途径的多样也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全民表达的时代,观点变得多样,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准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是每个语文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时事评论演讲是很好地介入训练的方式,也是把握时代脉搏的方式。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将时事评论演讲引入课堂变得顺理成章。[1]而且,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来看,考试内容越来越贴近现实,例如全国一卷的作文题中的“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大都来自现实的热点和人们的关注点。

潘新和教授提出:“从言语动力学、发生学意义上来说,人是因其言语本性——人是言语、写作的动物——而言说的”[2]时评演讲就是实现“言语生命”的驱动,激发学生言语、精神创造本性的实现方式,从我思故我在,到实现我写故我在、我讲故我在。通过时评演讲,可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一、千磨万击还坚劲——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随处可见,在演讲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教师提前做出适当的引导。要坚持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演讲内容的选取要有所规定,选择的材料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流的价值取向,避免出现低俗内容。对社会上出现的负面新闻,要做出适当的批判和价值观上的正面引导。在这个前提下,要支持学生做出的个性化的解读和观点表达。给学生创造言说的平台,使他们的言语潜能、才情得以施展,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言语创造带来的尊严,从而进一步强化言语动机,促使言语行为进入良性循环。[3]

时评的时效性,让学生们更快的关注到社会热点,而这些热点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言语动机。从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关注中国的安全问题,体会身处最安全国家的自豪感;在教师节的那天,做专题“关注教师节,更要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在艾滋病日,学生做专题“艾滋病后的悲欢离合”,关注艾滋病人的生存困境;在霍金去世的第二天,做专题“霍金预言”,深入了解霍金的贡献。

二、如切如磋如琢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对信息的筛选和反思

学生在材料选取阶段,就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取舍,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题材,然后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收集整理,这些筛选与重新的组合运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需要思维的参与。例如学生从“葛优躺”来看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况,分析年轻人“提前衰老”的原因——对前景的迷茫和失望以及未来生活的焦虑。2018年元旦后,上台演讲的学生选取的是2017年送走的人和那些遗憾,展望2018即将到来的美好。选择时事的材料的同时,还有对时事的反思。学生从共享的泛滥,反思“我们可能活在一个假的共享时代”。从Facebook信息泄密事件,用“你被监视着”为题,反思每个人都是行走的数据,关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二)对时事材料的不断追问

有同学关注四川凉山“格斗孤儿”的事件,首先引出人们的质疑——这个俱乐部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孩子的教育权利是否受到侵害;接着切入孩子们痛哭的身影,继续追问,孩子们可以回家了为什么还会哭?继续引入大凉山地区的生存现状来说明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到这里反问:送孩子回家真是一件好事吗?继而指出:严格的调查时必须的,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帮助对象的实际生存状况,不能直接送回去就可以了。针对有些网友批判政府不作为,这位同学又举出实例来证明,政府在大凉山地区扶贫的力度,最后引用《乌合之众》里的名言,来告诉大家,在信息时代,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网上的意见绑架,要“守脑如玉”,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在层层追问和剖析之下,学生不仅有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更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对语言的重新组织和编码

在演讲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迅速组织内部语言,通过快速的语言编码,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更具批判性和独特性,这些都是思维品质提升的标志。学生关注“豫章书院”事件,提前写好演讲词《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对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家长支持豫章书院,表达出强烈的愤慨之情。但是,有学生发问,你觉得怎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时,这位同学迅速组织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除了依据法律来严惩这些不法机构,政府要加强监管,家长自身更要反省教育问题。

三、自是花中第一流——独特审美的培养

学生在网络上或者报纸上选择好时事后,要用简短的话语表述出来,可以引用其他媒体人或者网上的观点,但最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比如,有学生讲到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有学生不认同这一观点,就在时评演讲中提到,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这个正义针对旁观者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当事人,在当时的节点下,他又如何去判断是“迟到的正义”还是“没有的正义”。这些独特的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是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面来看到问题,都是要肯定和鼓励的。学生也在观点的碰撞中,实现思考的深入和培养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演讲后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演讲热情。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和点评,在保护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价。教师也要关注热点,做出个性化的解读。比如在李敖去世后,在点评环节,教师用自己写的文章《你是我青春里的一道光——纪念李敖先生》来感染学生。

猜你喜欢

时评正义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时评的一般思路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党建时评
法律与正义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