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理论述评
2018-04-02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优势视角理论是在实证主义理论范式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凸显其缺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理论试图继承并超越的一种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范式。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真正实现“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转换,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因此,进一步对优势视角理论发展动态及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现状的文献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源起
“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
对于该理论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优势视角是源于美国Charles Rapp教授及其团队在1982年针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制定了一项应对方案的研究。从此,优势视角地逐渐被应用于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另一种观点把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维希等四人发表的《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一文作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发端,1992年,Dennis Saleebey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他认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由此优势视角渐渐地被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并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工作者的青睐。
二、优势视角理论的内涵
自从优势视角诞生到现在,学术界对其定义依旧没有统一的界定。美国的Dennis Saleebey认为,“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核心,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利用案主的这些优势来进行自我帮助和发展”。加拿大学者狄罗瑞教授认为,“优势视角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接触服务人群的时候,关注的不是他们的问题和缺点,而是关注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以及他们任何好的方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人关注的是正向的一面,会比较积极的去改变”。而在国内学者直接继承了西方学者对优势视角的定义的观点,相异程度比较低。其中对优势视角的界定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表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是着眼于人的优势与潜能,以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为着力点,帮助自己及他人解脱于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之中,最终达成自身及他人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三、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现状
(一)优势视角的理论研究
在实际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是从有利方面评价优势视角,优势视角作为社会工作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批判了传统的理论视角。作为新的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对于我们反思和改进以往的社会工作实务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比如庞飞在《社会工作两种视角的比较分析中》将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从假设、理论基础、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在最后他说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并非是要忽视案主所面临的真实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调节看待事情的角度,关注案主的优势、资源及潜能,并通过动员这些资源来达到目标。同时还有学者指出近几年学术界热衷于讨论、滥用、套用优势视角的概念、理念方法,并未对优势视角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事实上优势视角仍面临着许多无法避免的难题,它的实质性内容需要进一步填充,这一理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二)优势视角的实务研究
优势视角理论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中,解决了诸多社会问题。优势视角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都有相关研究。潘泽泉,黄业茂在《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的干预策略与本土化实践》文中,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展开对残疾人家庭个案的社会工作。刷新了以往问题视角的模式。李宁在《优势视角下的小组工作初探》中主要是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小组,将优势视角的特点与小组工作相结合,分析小组成员的优势潜能。爹明伟在《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娇正模式分析》一文中,对社区矫正模式作出了分析,谈及到社会工作介入案主的效果,优势视角颠覆案主以往的思维方式,为他们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优势视角理论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该理论仍然面临很多需要探索和检验的问题和挑战。
结语
优势视角理论从起初的一种视角发展到如今日臻完善的理论体系,已经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为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模式,使我们以积极的视角去关注我们的服务对象。但优势视角理论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案主的优势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忽视一些隐藏在案主自身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对该理论仍进一步的完善,充分发挥优势视角理论的优点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其他理论,以扬长避短,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从社会工作专业对人性关怀的出发点来说,优势视角在未来的繁荣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陶兴莉.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2016(2):19-20.
[2]刘炳跃.论优势视角[J].商品与质量,2002(2):140.
[3]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
[4]Dennis Saleebey.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M].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2002.
[5]潘泽泉,黄业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的干预策略与本土化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6]童敏.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7.
[7]李慧贞.“自欺欺人”的优势视角—对优势视角的五大批判[J].学理论,2015(3):52-55.
[8]爹明伟.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娇正模式分析[J].湖南农机,2008(9).
[9]金江英.优势视角理论研究述评[J].大观周刊,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