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IISDE模式的实施

2018-04-02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钟书彦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浮力物体概念

文/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钟书彦

与传统科学课程内容不同,STEM课程强调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真实性较强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主观能动性。

一、STEM教育视野下的IICDE教学模式

基于科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STEM教育课程设计,我们研究形成IICDE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经历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探究过程。IICDE模式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引入 (Introduce): 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 (项目、真实问题、工程设计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学生的储备知识以及技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理清问题,循序渐进地组织后面的探究活动。

2.探究 (Inquiry):该阶段中学生将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教师通过方向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将经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教师作为组织者及引导者,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与探究。

3.构建理论(Constructing theory):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上述阶段的探究结论进行解释,教师从旁进行疑难解惑,若出现大面积的学生对概念或知识理解不清,教师进行一定的强化指导与练习,该阶段使学生在上一阶段进行的意义建构知识系统化,并对探究方案的设计寻求理论知识的支撑。

4.设计或建造 (DesignorBuild):基于以上阶段的积累,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科学原理和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该阶段学生将进行头脑风暴,团队合作用多种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设计和分析合理的模型或建造实体模型以解决问题,对想法或模型进行反思及多次测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优化结构等。

5.评价与汇报 (Evaluation and Report):学生通过对探究结果的交流,按照教师出示的评价表格进行自评及他评,回顾反思在该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并依据探究和调查得到的结果证据,形成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解释及解决方法,用信息技术或文本材料创建解释报告。

二、IICDE教学模式运用实践举例

如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沉与浮”单元,该单元由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沉和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 “浮力”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八课组成。该单元的核心概念是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排开水有关,物体的密度决定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将IICDE教学模式运用至该单元,提出基于工程设计的学习,将实验教学过程糅合其中:第1课(探测前概念,引入问题),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探清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对浮力的初步认识,并提出该单元的工程问题:建造一艘载重量达到自身重量两倍的小船。第2至4课时 (精准探究,建构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及排开水的关系,亲历体验探究,最后搜集相关资料,整合并总结归纳知识,构建关于浮力的知识网络。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顺利转变。第5至7课时 (合理设计与制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方案,设计并尝试制作小船的模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通过完善和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课时 (评价与反思),小组进行成果的分享,根据PMIQ评价表格对自己进行审视评价,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评价。

对浮力的深刻理解是设计与建造的基础,学生通过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搜集资料等环节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在后面的课中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船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反复对模型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反思改进,从中提高综合的科学素养。

IICDE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它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转变成引导者,根据学生的活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进行指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动手做,积极进行思考,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猜你喜欢

浮力物体概念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