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新质朴、回归本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教育

2018-04-0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蚯蚓现象实验教学

陈 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 215021)

一、生物学知识从生活总结中来

依照传统教学的思维,知识以传授为主.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已成事实的知识再由教师作为中间媒介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不是由自己通过各种现象经过相关的探究总结、归纳得来,这样难免违背了科学精神本身.但是,现实又是初中学生本身的知识储量和分析、归纳能力有限,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将知识传授和学生通过自身对现象的探究、总结、归纳两者相结合,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

比如在知识型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这个实验中,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传统方式是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让学生模仿操作,这样的过程表面上看起来学生似乎掌握了,实际上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的,并不理解每一步取材、操作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说滴“一滴”清水,多了会怎样、少了会怎样,学生并没有去思考过这样的细节上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尝试蹭一点水或者多滴两滴水,让学生自己总结“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这样的实验原理.到“取材”这一步,薄而透明的材料透光易观察、材料须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生物学知识从“出错”中来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天生好奇、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创造潜力.但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生物学知识,还是实验操作技能,都不完备,都处于发展阶段,而生物探究型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没有犯错作为体验的前提,就不会有反思和纠正,更不谈成长.教师如果仅仅为了课堂纪律而用毫无余地的“规则”完全束缚学生的手脚,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科学本来的内涵和价值.因此,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有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不断挖掘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生物知识与原理,进而产生新的思路、新的结论.

比如,在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时,学生常常会出于好奇和缺乏经验,用显微镜观察自己笔袋里的橡皮、笔甚至自己的手指,将显微镜镜盒取出后黑面朝上倒放,不会用反光镜寻找光源,观察显微镜目镜时睁一眼闭一眼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如果换个角度,有效引导学生这种探索周围世界的热情,把观察不到任何物象的“错误”结果变成一个解释显微镜使用操作规范和装片制作原理的契机,那么,教师不仅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了真实的可感知的“现象”和原理,更能让学生在这个感知过程体验实验科学的魅力.

三、生物学知识从现象本身中来

在探究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同样重要,两者并不相矛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探究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比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这一探究实验中,学生总是以为观察完蚯蚓在什么表面爬得快就行了,但实际的实验现象与假想预设的实验理论刚好“相反”!如果不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那么此次探究的真正目的就没有达到.当学生观察完实验现象后教师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实验现象和理论会有差别,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实验现象的因素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探究型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是锻炼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是探究型实验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之一.这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要多角度,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组织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要引导学生明白,在探索实验中,任何一点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同,而重中之重,不是结果,而是分析这种结果发生的原因.

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好过程记录,这些是进行最后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学生按时客观、真实记录,这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探究报告中的每一个项目,如实反映实验情况,不得照抄课本或者实验指导甚至胡编乱造.若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应该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分析找出原因后再重做、补做,并予以更正,如果实验仍没有成功,则应该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失败原因,杜绝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生物实验也要有始有终

1.学生是实验准备的主体

在新课程的生物准备教学中,要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地去操作实验进行探究,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的重要体现.一切实验探究都得从实验准备开始,从实验准备工作如实验材料的准备都可以让学生融入进来,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展现出实验科学探究的科学性、完整性.

比如,“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实验中,实验所需的植物叶片材料的摘取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实际情况思考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植物合适,不妨让学生做个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所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的摆放也可以让学生协助完成.

比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实验中,蚯蚓的采集、饲养完全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在实验进行前参与进来.根据蚯蚓的习性,指导学生选择在阴湿多腐殖质的土壤处挖掘,选取较大的蚯蚓,提醒学生挖掘时应小心,避免蚯蚓受伤.采集结束后,指导学生将蚯蚓放在装有疏松土壤的容器中,上面再覆盖相当于蚯蚓重量10倍左右的土壤颗粒.在土壤颗粒上再撒上一层面包渣或馒头渣,然后再铺上一层疏松的土壤.提醒学生平时要适量洒水,保持土壤湿度在60%左右,饲养温度不超过16℃.

2.学生是实验收尾的主体

现在实验教学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包大揽情况,学生仿佛等待“喂食”的燕子一般按着步骤照做就行了,不知准备工作为何物,更不知事后需要清理收尾.布置学生清理实验用过的仪器和材料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过程中要细心,以免损坏仪器或伤到自己,让他们懂得做事要有始有终,建立责任心.每小组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缺少等,发现损坏、缺少的应及时报告,教师应根据规定及时处理并要求学生适当的赔偿,让他们懂得做错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并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爱护仪器、设备等.

目前的生物教材实验内容不多,探究型实验种类更少,但对实验材料、操作方法等限制却很多,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不要对实验的材料进行包办,可以调动学生制作各种实验器材,鼓励学生开展生物标本的制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要局限在条条框框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总之,生物学内容是活生生的,那我们的生物教学也应该是活生生的!生物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遵循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每一次生物探究实验都成为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让学生得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的双赢,让初中生物学习成为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参考文献:

[1]袁莉莉.“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1(07):36-37.

[2]陈昌嫱.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蚯蚓现象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害羞”的小蚯蚓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挖蚯蚓
挖蚯蚓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