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呼唤 “三原色”回归

2018-04-02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肖志红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原色小燕子感性

文/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肖志红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以工具性为筹码的教学方式并未得到完全的放松,这种机械化、技术化的训练,使语文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被淡化或削减,缺少人性化、个性化和感性化的生命意识。因此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生力军的我们,应该呼唤课堂教学三原色——人性、感性、个性的本真回归。

一、阅读教学的人性回归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让学生焕发生命活力。阅读教学中应把人性放在核心位置、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如能适时的将多样的艺术教学形式穿插运用于课堂中,从而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发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力量。

如在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我在课始让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美景再现,当学生在啧啧赞叹时,我话锋一转: “这如桃源般的美景我们再也不能亲眼看见了,它们被一群强盗破坏成现在这个样子。”随着一幅幅美景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残垣断壁。这一天壤之别的画面场景转换,激发了大家对英法联军的痛恨。课中我再次播放更多的园林美景画面,并配上宛如天籁般的音乐,此时,学生已是深深沉浸在这美如天堂的秀丽风景中,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 “美得心醉,毁得心碎”。因此,他们在这欣赏美的过程中由衷地升起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敬佩之情,自然的滋生了自豪的民族之情,也激发了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人文性的丰厚底蕴就这样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中派生,并正确地引导其以健康的价值视角去审视生活。

二、阅读教学的感性回归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大量的语文教育是理性的,教师纯理性教语文,学生纯理性学语文。结果是语文形象被淡化,语文情感被稀释,语文直觉被斩断,语文想象被干涸,语文灵性被扼杀。一言以蔽之,感性干涸。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借助创设情境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等心理活动,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将内涵丰富的词句具象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 《落叶》一文中的片段就是诠释感性教学的精彩案例之一。如师: (一只手拢在嘴边)喂,你是谁? (老师示意一位女孩子回答)生: (马上明白了)我是小燕子。(边说边 “飞动”着)师:小燕子,你好,你把我当作什么啦?生:我把你当作电报。师:你把我当作电报,你要把这告诉伙伴们,你是怎么告诉的?生: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师:给她掌声!多么温柔的小燕子!你的声音柔柔的,是因为你和小伙伴们紧紧挨在一起,多以低声告诉伙伴,是吧?其他小燕子也这样低声地告诉你的小伙伴。 (学生们把双手拢在嘴边,凑到同桌耳边,轻声说道:电报来了,我们到南方去呢!)

师:哎,小燕子,你们看,还有一只小燕子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想急急地告诉他,试试看,怎么告诉? (学生们双手拢在嘴边,昂起头,大声喊道: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这一趣味盎然的场面充满了感性教学,学生在语境体验中,培养了语感,丰富了想象,在这师生、生生、师本、生本的立体多向交流中,学生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文本所生发的生活外延。

三、阅读教学的个性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反观现实中的有些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近乎 “戴着镣铐跳舞”,少有真正的心灵自由。如:一位教师在教《秋游景山》一课时,问学生: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故宫的特点?学生回答 “雄伟的故宫、伟大的故宫”,老师都说是错的。叫了好多个学生,最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书上所写的: “庄严”的故宫。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把这个词语写下去。试问,像这样把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制作成完美无缺的 “标准件”,过于完美的本身是否就是失败呢?我们应该明白鲜花有鲜花的娇艳,小草有小草的清新,大海有大海的壮阔,小溪有小溪的潺潺。著名诗人舒婷曾经说过: “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培育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我相信这一颗颗饱含诗意的种子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受益,必须丢弃华而不实、形似神异、依葫芦画瓢的肤浅做法,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闪烁人性、充满感性、张扬个性。一言以蔽之,阅读教学需要呼唤 “三原色”回归。

猜你喜欢

三原色小燕子感性
小燕子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小燕子回来了
三原色
三原色
小燕子,背把剪
三原色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