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色专业的建设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为例
2018-04-02纪利琴李长凯
纪利琴,李长凯,吕 腾
(安徽新华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230088)
特色专业是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高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高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符合的专业,同时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专业[1]。
为了响应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号召,国内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学校定位和办学特点,制定了相应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对于高校理工类特色专业建设,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各高校应进行相应的创新,包括思想和理念的变革、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创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
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安徽省特色专业。该专业结合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特色的学科竞赛”等人才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移动互联、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等综合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及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安徽新华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特色建设。
(一)确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明确指导思想
特色专业自设立之日起,就明确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综合培养、全面育人转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创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专业社会需求及特点,在原有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设定专业方向,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重点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明确“移动互联”为专业方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移动互联”专业方向是结合安徽新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基础上,增设了嵌入式基础编程、C++、Java编程、Android开发与应用、数据库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凸显了基于智能终端的信息传输与智能处理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方式。“请进来”即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一定课时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走出去”即将学生的部分实习、综合实训等环节设置在生产、开发一线进行,由企业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指导。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有助于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知识学习与企业应用相衔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积极主动性。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开发及应用能力,又使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识,树立竞争意识等。
(三)创新“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为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尤其在“移动互联”应用方面的开发能力,采取有计划、分批次的方式深入合作企业开展项目研发实践学习;为开阔现有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开展参观学习;为把握专业人才需求动向、学生就业趋势,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深入企业开展用人单位调研等工作;为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实战能力,每学期开展企业工程师深入课堂教学。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课程在原有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2]。
专业始终秉承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理念,围绕“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互联”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首先,对专业可操作性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学科竞赛共同实施的教学模式,即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选题,开展项目开发与课程学习,具体过程为:任务设定→理论知识学习→方案分析→项目实施→学科竞赛→经验交流与总结的分步教学法,使学生自觉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慕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主动性。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着眼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建设,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与装配实习为延伸,企业顶岗实践、毕业设计(实习)为拓展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校内,专业依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拥有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EDA、微机原理、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十几个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中心、电工电子装配中心及游戏开发中心,有力支撑了专业课程实验、基础实训、部分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校外,专业采用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与大唐移动、科大智能、中电38所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能力得到了强化。
(五)培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结合模拟电子、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EDA、嵌入式、Android开发与应用等课程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单片机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科竞赛。为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强化,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项目申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经验交流及项目总结→项目结题”各项活动等,均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及对策
(一)成果
经过多年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慕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主动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已经通过实习、实训、各类学科竞赛的方式,对专业的实际运用具备了一定基础,因此毕业生在就业后能够较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在民办本科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较好地实现了本特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既定目标。
(二)对策
通过对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对国家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建设思路、建设手段等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1.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提是目标明确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明确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特色人才,培养什么专业技术的特色人才,培养的人才服务什么经济领域,培养的人才服务的领域可是当今经济社会需求的、尤其是急需的人才。这些是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行动之源。通过广泛的社会及行业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充分论证以及毕业生的反馈等,明确专业定位,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什么,即如何培养,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进行特色培养。如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在明确了培养方式之后可以围绕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中甚至可以采用“倒推法”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特色人才培养中设置的特色课程、特色实训、特色课外实践环节等[3]。将这些做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完善,为后续的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2)围绕特色,推进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具体的实施是通过四年中不同的课程来实现,因此在课程建设上,需要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围绕培养目标明确支撑该特色的核心课程是什么,从基础课程、基础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都必须明确。其次,支撑该特色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技能教室”,以“理实一体化”和“项目课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再次,要狠抓实践教学,加强特色教育,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自己教师开展,也可以是企业工程师实施等[4]。
(3)改革教师培养和用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兼具创新精神和较强的执行力。师资队伍大多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已有的教师,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兼职的方式。对专业已有教师的培养,可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落实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打造优势明显的教学团队;对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可采用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之服务于专业建设,扩大专业师资队伍。
(4)全面推进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课程实验是为深入掌握相关课程专业知识设置的,专业实习实训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开设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实验场地建设,遵守虚、实兼顾,实验、科研兼顾的原则;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结合特色,尽可能设置与实际生产场景相一致的场地、环境为原则,坚持校企合作共建,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质量和培养效果;对于校外基地建设,采用灵活、长效的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
(5)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遵从“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科竞赛,逐步把学科竞赛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创造、自我设计的平台;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围绕不同学科竞赛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5]。还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方式,使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项目研究,提升自身能力。对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和奖励,树立典型和榜样,以此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获得历练;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精神和严谨学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如何在众多高校相同专业中脱颖而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必须要做到定位准确、措施到位、执行到位,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根据安徽新华学院特色专业的建设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来看,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烈的教师团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在将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安徽新华学院特色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定期回访结果来看,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这无疑是对特色专业建设的肯定,同时也为其他特色专业的建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