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理论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提升

2018-04-02刘爽娜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刘爽娜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自20世纪末高校进行扩招,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导致了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就业教育观念落后、形式单一、内容空虚、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以及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认知错位,期望过高,能力不足等问题。认清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涯理论和本土特色,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当务之急。

一、生涯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生涯理论起源于国外工业革命人口急剧膨胀时期,经历了奠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分化(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整合(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三个阶段[2],“生涯教育”一词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于1971年第一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3]

生涯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取向,本文主要采用发展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的取向。其核心观点为:随着年龄增长和发展,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清晰;个体逐步对职业世界形成概念,并与自我概念进行比较;个体自我概念和职业生涯概念的相似度越高,生涯决策合适性越高[4]。

(一)高校重视,理念先进

以美国为例,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有分管的校长负责监管,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人员,确保了就业指导工作能够高效执行。此外,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生涯发展理论已被广泛接受,不再停留在“人职匹配”的阶段[5]。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相结合,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和抉择。

(二)制度完善,全社会参与

以德国为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政府、就业中介、公司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政府提供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系统培训;校企合作模式或者就业中介与企业合作,搭起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等[6]。

(三)以生为本,服务质量高

以英国为例,高校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又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涯咨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名参加的相关培训,如求职信和简历的写作课程,面试工作坊等,也可以预约一对一的谈话咨询,以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和效果。

二、当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缺乏良好的发展土壤

目前国内生涯理论研究主要处于介绍国外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就业指导服务的实际工作中着力解决问题,使之本土化的阶段,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国家政府定向分配解决,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起步较晚。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一直都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生搬硬套国外工作模式、教育理念落后,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协调等问题。就目前看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程度较低,依旧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学校教育中只占据较少的比重,不能将就业指导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7]。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知程度不高

虽然大部分高校目前都建立起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专职工作人员少,指导工作仍然有很多欠缺,大多数都认为所谓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找工作,对就业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就业思想教育存在缺失。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以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最终目标来展开的,主要通过对毕业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介绍、面试技巧和求职信写作等指导,以实现帮助学生就业。这样的就业指导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次思考,缺少对大学生完善的毕业教育[8]。

(三)就业指导服务缺乏充实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单一,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是就业指导最主要服务形式。但该课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课程缺乏统一的管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教务处对该门课程未规定教学内容,也没有规定考核形式和考核方法;第二,由于缺乏专职人员,大多数任课教师为辅导员或者其他专业的兼职教师,专业性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出现部分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忽略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学生的需求等,传授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相关理论等以单一的方法灌输,学生难以认同,教学效果欠理想。由于“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之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往往导致所教的内容与现实不相符合,实效性大打折扣”[9]。

三、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提升路径

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涯理论的发展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当前的情况,借鉴国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生涯理论,我们可以从理念、制度、组织和实施方法几方面探讨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提升路径,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分阶段分层次,及早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把就业指导工作从“人职匹配”的误区转向学生的生涯发展辅导上。我国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特点,从幼儿、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工作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指导。本文仅侧重于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服务。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是最有可能对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变动的阶段。大学时期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生涯教育,每个年级需要学习的生涯教育内容有所不同。生涯教育从大一就开始,使其可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大二、大三时期可根据学生自身制定的规划进行实践探索,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以及全面素质的提升,开拓社会实践的多种渠道,使学生对社会需求有一个较准确的预判;大四时期要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职场素质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区分,不同的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拥有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应当开发丰富又各具特点的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应该积极参与大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在此阶段完善自身对职业的认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生涯理论经过国外多年的发展和运用,已经较为成熟,对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在借鉴和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比目前存在的不足,积极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当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并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认识清楚就业指导服务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求职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程、创业培训和体验式拓展训练等方面内容;其次,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当合理把握好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搭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新平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积极改革就业指导课程[10];再者,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当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行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有的放矢地提高服务质量,使就业服务体系得以优化发展;最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当积极参与到高校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程中,使学生在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变“被服务”为“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服务关系。

同时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强化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素养,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因此,高校应注重专业化、高素质就业师资团队的建设与培养。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与岗位培训、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生涯辅导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大学生就业指导宣传活动,提升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意识。通过结合社会需求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训模式与就业指导方法,促进就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高校与社会就业指导体系的合作,提高学生入职社会的契合度

高校就业指导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适用的人才,而社会在人才的就业指导方面,有着更加直接的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与学校加强合作,将学校与社会串联起来,引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社会的就业指导机构(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采集社会各方面信息,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人才使用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等,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目的直接、效果明显的服务。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间接的利用社会就业资源,直接向广大学生进行传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立高校与社会就业指导工作相辅相成的运行模式。

(四)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让学生走在时代前列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就业服务道路。高校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方向,紧跟国家政策,鼓励人才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高校也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为国家输送专业人才,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投身到新时代中国伟大建设的事业中。只有紧密结合国家实际,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就业,更好地走在时代的前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五)增加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实现职业生涯的预演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实践: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的课程中,应适度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任课教师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引领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开展系列的实践调研和见习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专业前景和企业用人需求,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方面更有动力。学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去附近的社区、企业、市场做社会调查,也可以有组织地结合就业实习基地的见习活动开展专业实践和就业体验等活动”[11]。同时,在课堂上,也应尽量多地使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熟悉就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就职预演等等,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上思想更加成熟,少走一些弯路。

四、结语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生涯理论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既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石,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石。在职业生涯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在大学探索阶段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有勇气和底气,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吐槽退役生涯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