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需求导向下发展高校休闲类学生社团的必要性

2018-04-02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闲暇社团大学生

王 敏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而又直接的补充。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们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判断、个性特征和学术研究方向而设立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现在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所在的学生社团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新变化,特别要契合大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行为需求。另外,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完全成熟,尚缺乏明辨美丑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因此,开展以休闲社团为载体的休闲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1]。以在校大学生的行为需求为导向,在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贯穿休闲教育的理念,调动起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主体意识,同时引导他们向往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建立起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新时代大学生行为需求分析

(一)追求幸福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谋幸福,成为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民生关注亮点。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3]。在新时代下,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越来越关注自我内心的真实体验,希望通过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生命的质量和幸福的力量,而这种体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休闲活动,舒缓各种压力,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才能让心灵达到质朴充实的自由,体验到幸福的感觉[4]。因此,休闲是大学生未来追求幸福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和谐的内生动力。

(二)人际交往的需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通过人际交往进行感情与思想交流,他们需要通过接触大量不同类别的“新人”,以了解并适应新环境。另外,在远离了家庭的管束后,他们希望在思考各类问题的过程和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与同辈或者是信任的教师交流解决,而不再仅依赖家庭。

(三)归属感的需求

大学生从一个原本熟悉的家庭和城市来到新的校园,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全新的学习模式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新奇感,他们希望通过班级、团支部、社团、部门等组织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一种归属感,他们希望自己是某一个组织或者集体的一份子,并在这个组织或者集体之中增加交流、拓展交往空间,增进集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他们需要与朋辈之间建立信任。

(四)被他人认可的需求

95后的大学生,善于展现自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五)健康体魄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希望挥洒汗水,运动、锻炼是他们最喜欢释放自己的方式。近年来,共青团中央积极号召青年人“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5],更是极大地鼓励了同学们进行身体锻炼。

二、大学生行为需求下发展休闲类学生社团的价值考量

(一)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从高校学生社团的分类来看,学生社团可以分为艺术表演、体育竞技、科技创新、理论研究、创业实践、公益服务、文化交流等七种类型。

从学生社团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专业发展功能、人际交往体验功能、平台载体功能、自我提升功能、愉悦功能和强身健体功能等七种类型。

从学生社团的活动模式来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呈现出深刻的开放性和实用性,活动范围从校园延伸到校外,活动由传统的开开会、烧烧烤延伸到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社会调查研究和公益性志愿实践活动组等。

(二)休闲类学生社团

从大学生使用时间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时间的分配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生存时间(个人生活的必要时间,如吃饭、睡觉等)、学习时间(指个人参加各种学习的时间)、闲暇时间(指个人可以自由控制的时间,如娱乐、旅游、体育等)。大学生全年有约190天的闲暇时间(双休日104天,寒暑假估算80天,法定假期11天),此外,许多学生在上课期间并没有全天满课,他们平均每天大约有4个小时的闲暇时间[6]。如果把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称为“第一个八小时”,那他们的闲暇时间就可以称为“第二个八小时”。如果我们能够系统地规划和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第二个八小时”,通过自愿接受休闲教育,参与休闲活动来提高他们的休闲品味和生活质量,使其更容易获得自我内在的满足。

高校发展休闲类社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身体、社会、心理幸福感,引导学生自发、持续、积极地参与休闲组织的活动,形成对休闲的认同感,从而赋予休闲类社团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投入度会更高,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格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行为需求导向下发展休闲类社团的必要性

1.引导转移注意力,正确管理情绪。大学生在学校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关系,一旦学习、人际交往、感情、就业等方面产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妥善处理,就容易引发焦虑。参与休闲类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在社团活动中,大家通过互相交流和团结协作,容易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并被同伴认同,这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归属需求。

2.倡导自我实现,促进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与情绪状态相关的重要概念,可以概括为最高水平的健康心理体验和情绪调节。大学生在休闲社团中,通过身体上的放松、情绪上的释放产生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在全身心投入后感到豁然开朗、内心充实、满心欢喜,这些都是高峰体验的表现。这种体验是一种纯粹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它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证实感,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以及团队价值,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3.重新自我审视,塑造人格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格是大学生心理面貌的反映。在休闲类社团活动中,需要成员们从内在重新审视自我,重视自我健全人格的塑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情绪控制,最终塑造出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独特价值。

4.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完善开拓精神。体育休闲类学生社团引导大学生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水平、丰富业余生活,学生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具备更为完善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此类学生社团倡导走出宿舍、教室,走向阳光、自然,参与者通过与同伴交流、沟通,参与一些具有竞争特征的活动,身体舒展放松,又在竞技中增强竞争意识,使他们学会欣赏生活和热爱生活,使生活充实、快乐和有意义。

(四)高校休闲类学生社团的类别

1.体育休闲类。体育休闲类学生社团主要是以体育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健身、放松和探寻刺激等为主要目的休闲活动。大学生对自身的健康体魄的需求越来越强,休闲健身活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时尚,大学生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释放身心的自由。适合在高校开设的体育类学生社团主要包括:徒步、登山、露营、自行车、野外生存等。

2.旅游休闲类。旅游休闲类学生社团主要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的活动。大学生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在旅行中,大学生或触景生情、或托情于物,忘情于山水。旅行让大学生摆脱世俗的羁绊,获得心灵的自由,这种体验带给大学生的快乐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6]。适合在高校开设的旅游类学生社团主要包括:定向越野、户外旅游、野外生存等。

3.文化艺术类。对于一个高校来说,校园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学校历史的传承,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精神价值的集中取向。文化艺术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校园文化越精彩、越丰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就越健康、越积极。适合在高校开设的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主要包括:唱歌、舞蹈、棋类、书画类、曲艺、表演、影评等。

三、发展休闲类学生社团的主要措施

对于普通个体而言,人们的休闲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工作、学习之余,参与各种休闲活动,培养自己放松、洒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心灵获得简单、丰满的自由[8]。

高校休闲活动大致分为文体艺术类、体育经济类、公益服务类和休闲旅游,活动涵盖了唱歌、跳舞、书画、戏剧、乐器、球类竞技、登山、游泳、露营、体操、器械、下棋、旅游、公益志愿、电子竞技、模型建设等等。由此可见,休闲类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中,对于育人环境的营造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说来,高校发展休闲类学生社团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走出“发展休闲类社团就是鼓励学生吃喝玩乐”的认识误区

法国社会学家Fowler J Dei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闲暇时间,闲暇是个体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9]。但是,在国内,许多人对休闲存在着认识误区,有些人认为“休闲意味着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甚至许多大学生也认为休闲就是为了消磨课余时间。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他们的休闲活动安排不仅仅没有文化内涵,内容单调,趣味性低,而且很难让人保持持续的兴趣。因此,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休闲的功能,加强大学生休闲意识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培养休闲的意识、掌握休闲的技能,学会欣赏美,表达美,才能获得休闲的高峰体验。

(二)走出“休闲是自然发生的,人人都会的事情”的认识误区

大多数高校对休闲的认识比较片面,顶多认为休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补充,况且,休闲是学生的私事,因此学校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休闲类社团来对大学生应进行特殊的教育和指导。许多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上。但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培养大学生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兴趣爱好,大学乃至以后的生活将变得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从而提升个体生命质量[10]。

(三)走出“闲暇不需要掌握技能”的误区

目前,从国家到高校,没有完整的休闲教育规划,休闲教育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将大学生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学生闲暇时间比其他人多,这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对休闲概念的认识不足,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质量都达不到真正的休闲目的。据调查,超过2/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闲暇生活是枯燥的,只有不到1/3的学生认为他们有足够的休闲技能并达到休闲目的,正是由于缺乏休闲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休闲活动的积极性和范围[11]。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健康文明的休闲必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高校的休闲活动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因此,发展高校的休闲类学生社团,充分开发休闲类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已成为高校实现有效的育人管理功能的一个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闲暇社团大学生
缤纷社团
人在何时最清醒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闲暇拾笔寄娱情
K-BOT拼插社团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