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审美教育 提升综合素养

2018-04-02郭媛珠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形式情感幼儿

郭媛珠

审美教育是一个较为宽泛且内涵丰富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审美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并有特殊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推动美和艺术的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和困惑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低龄幼儿,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学前教育的重点普遍放在了社会、健康、道德、自我认识、数学、规则等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上来。尤其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中,重实用,轻享受,幼儿本该有的童心童趣、单纯的快乐体验、轻松的游戏精神往往都灌注以教育的目的,以说教的面孔示人,而变得兴味索然。

此外,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将幼儿“学会了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局限也助长了某种狭隘和急功近利的教育风气,使审美教育没有市场和土壤,被漠视和轻视,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情感、想象、感受、鉴赏、无意识等能力具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可善可恶,要想使它们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运动,就必须依靠审美价值的选择,用审美价值统领求真和向善的理性追求。而幼儿是建立审美价值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最初的启蒙和体验,第一印象和感悟往往成为一个人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驱使一个人行为的神秘动机。

二、学前教育中审美教育实现的策略研究

审美教育的内涵和任务非常丰富,它的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可以渗透在一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当中。当然,基于审美的独特性,一些关于艺术、情感、美感、形式感的教育内容更容易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达到良好的效果。

1.在艺术教育中实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审美教育,因为艺术不是审美的唯一形式,但多样的艺术教育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艺术是人表达感性体验的通道,通过艺术形式,人最能发掘潜能,也最能使个性得到自由发挥。艺术形式是外壳,感性体验和自由的个性是内核,有了内核,才有表达的冲动,才需要选择一种表达形式,于是才有了各种艺术。所以,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中,教师切不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完备,而忽略情感上的启迪、思想上的激发、心灵上的滋养,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审美教育的意旨所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摒弃让幼儿模仿自己画作的教学方法,不以照猫画虎地完成一幅徒具形式的画作为教育目的,而应传授给幼儿色彩、线条、造型如何与情感、思想、个性相联系,启发学生对画作表达内容的认同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对画画技巧作指导和示范。音乐课堂上,首先应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再引入音乐,让幼儿体会由音符、舞蹈动作等构成的形式表达。教学步骤上的先后次序实际体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目的的理解,离开情感激发和体验来讲艺术,就违背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同时,艺术课程的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生动的联想力和表达力,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结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促使幼儿听觉、视觉甚至味觉、嗅觉及心理体验等多感官参与,充盈他们的感性世界,增强艺术创作能力。

另外,艺术教育应时刻注意摈弃社会低俗趣味。艺术教育的教师就是幼儿对艺术最直接的感知渠道,应当用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韧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儿童、激励儿童、感染儿童。

最后,艺术教育应把各种形式结合起来,挖掘它们之间共同的审美要素。在艺术领域中,情感因素沟通着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所有的艺术形式,通过情感、通感、审美直觉相互渗透、沟通和迁移。动作、节奏、色彩、形状、音调等对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等相互支持和加强,形成心灵中的一种联觉经验。这种经验如果能与幼儿主体的各种感觉结构和心理体验相对应,并引起幼儿的审美愉悦,就会被幼儿吸收、接纳。

2.在文学教育中实现审美教育。学前教育阶段,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歌谣和童话。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和思想美的审美功能,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文学作品为媒介,把认知教育、审美教育与幼儿自身的生活相联系,使幼儿在文化、社会、自然科学、审美体验的交互作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趣味和鉴赏力,不断修炼人格。

要想更好地实现文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使幼儿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学的组织应以儿童为中心,多采用以下教学手段:第一,优美的语言讲述。教师应当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语气,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把幼儿带入充满幻想的美妙的童话世界。第二,绘画和音乐背景的烘托渲染。用画面和背景音乐辅助阅读的方法,是符合幼儿思维的直觉性、形象性、整体性特征的有效手段。第三,多设计游戏和表演环节。在熟悉作品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和角色表演,使他们在参与实践中产生新奇的角色体验,从而走进作品的意境。

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本,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它用多彩多姿的美学形态和内容为幼儿建造起一幢“美学大厦”,使幼儿在充分享受文学的乐趣、尽情遨游神秘世界的同时,发展知、情、意、行,培养最初的道德情操和审美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情感涵养与精神成长的需要。

3.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实现审美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行为美、举止优雅、有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修养和教养的体现,也关乎于对美的认识和体会。时刻为别人着想,时刻在意自身形象,时刻注意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是素质的养成,也是人格美的追求。很多行为,不能用对错来衡量,却可以用美不美来评价。在行为养成训练时,教师需要渗透审美教育的理念,告诉幼儿什么是美好的行为以及美好行为背后意味着的道德修养。比如轻声敲门、轻拿轻放、礼貌谦让等,是考虑到对方,体现对人对物不轻慢、不骄傲,对自己不放纵、不骄奢的高尚人格的体现,最终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4.在环境设置中实现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便是情境体验。学前教育中教室的布置要让幼儿体验到温馨、高尚、优雅的生活趣味和严肃、活泼、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室中应当设计好相应的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让每一个功能区都发挥情景模拟的作用;每一堂课,教师也需要对环境设置动动脑筋,配合课堂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除此之外,很多具有形式感的仪式也是审美教育不可放过的时机。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而忽略审美的学前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然,审美教育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脑科学、文艺学、美学、哲学等,对有关幼儿审美的既有知识进行整合并作深入思考,从中梳理出一种理论推断,对教育行为作出指导和引领,这便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形式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