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实践的策略

2018-04-02樊彦君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篇文章教材内容文言文

樊彦君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学生进行识字、阅读、写作活动的启蒙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关键课程,更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浅层教学的现象,教学活动仍只注重对字词的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熟记课文的中心思想,缺乏对教材的深度讲解和对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的挖掘。这样的教学活动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必须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度教学,即: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从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语文教学不能以学生获取书本知识为唯一目的,更应该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关注教学情境,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逻辑、意义与价值,使教学活动过程充满价值关怀与意义关怀。笔者经过对语文课堂的观察与对深度教学理论的思考,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品读和文章中心思想的讲解。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出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渗透着的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是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是,这篇课文讲解起来却很困难,很多教师只是对课文进行梳理,讲述课文的写作手法,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体现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只会让学生觉得它是一篇平淡无奇的小说,体会不到文学的魅力,也激发不了学生对官僚作风的厌恶之情,这篇文章深刻的教育意义也就荡然无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不能只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要把两者合二为一,把作者的经历性格和他所处的时代紧密联合在一起,深刻阐述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使学生以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这篇课文,深入激发学生情感。再次,在讲解课文时,也不能按照一般的方式进行解读。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反讽,通过滑稽可笑的奥楚蔑洛夫的言行来讽刺当时黑暗的俄国社会。分析这篇课文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它滑稽可笑的语言特点,不能刻板乏味地评析这篇文章。比如说,在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中奥楚蔑洛夫的几个笑声的描写是贯穿文章发展的线索,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在这几个笑声处加上声音特效,以使学生对文章写法的认识更加深刻。最后,在对课文进行总结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讽刺小说的特点和学习讽刺小说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本单元同类课文。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了语文课程的价值。

二、教学结合学生经验

语文教材内容来源非常广泛,汇集了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的各类文学经典。很多作品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对文章只能一知半解。在对这样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必须努力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联系。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有准确的判断,多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努力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架起桥梁。

例如,文言文始终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文言文字词、语句都与现在的说话写作方式有较大的出入,且内容都比较枯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就必须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只是古人说话写作的一种方式,它与我们今天的语言具有同样的功能与意义。在学生初步学习文言文时,要努力创设情境,将文言文与现代语言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可以先将文本内容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所讲的意思,然后将相应意思的古文与现代文一一对应。这样的讲解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启蒙阶段形成对文言文的正确认识,避免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与厌学情绪。

再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拼音学习始终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因为拼音本身并无太多规律可循,并且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把枯燥的拼音与鲜活的日常事物联合起来便是一个让学生深刻记忆拼音的好方法。笔者在进行文献阅读时发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解如何分辨“ü”和“u”时举了一个例子:“从前有一只小金鱼是变形金刚,它的头上长了两只大大的眼睛,去了两只眼睛之后,它就不是小金鱼了。”同时,教师配合着把黑板上“ü”上的两点擦掉,接着说:“去掉眼睛之后它就变成了小乌鸦。”这样结合学生经验的讲解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机械的教学效果好很多。

三、引导学生思维生成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往往会碰撞出许多创新性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背离,许多教师在面对这些想法时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使课堂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但是,这些创新性的想法往往是学生思想与课堂教学碰撞产生的火花,如果忽视这些想法,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破坏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思维的生成。

例如,在讲解议论文时,就要强调作者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思考的方式,感受思维的逻辑性。以人教版语文初中教材中的《傅雷家书》为例,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除了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外,还要着重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论点间的逻辑顺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语文教学内容虽然偏向感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作者进行创作时的理性思考过程。另外,写作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东西,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较低,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摒弃一味让学生积累素材、堆积素材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并写下他们思考的结果。这样的写作教学方式,发挥了写作课的价值,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深度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它的本质,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是演戏作秀,不需要摆花架子。好的教学永远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正如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所写:“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篇文章教材内容文言文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