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写后导
——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2018-04-02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群星小学刘凤颜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群星小学 刘凤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是遵循着这样的模式: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每次写作前,教师总是再三提示、点拨,甚至提供范文,让学生 “依葫芦画瓢”。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教师还精批细改。可是,在我们投入大量力气后的结果还是不容乐观。那如何让教师和学生走出这困境呢?

一、用好 “四招”,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会觉得困难重重,从而影响写作文的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由 “怕写”到 “我想写、我要写”的转变。

第一招:淡化作前指导,让学生更 “自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写 “自己想写的话”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 “感情真实”。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的表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的张扬,使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 “作前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束缚了学生作文的空间,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越写越怕,教师越教越 “困”。针对上述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淡化 “作前指导”的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以自己的喜好自由表达。但问题又出现了,很多老师担心:淡化了“作前指导”,学生真的会写作吗?

我们留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在玩微信、聊QQ时都会“写”得没完没了。我们就应该利用好学生这种 “写”的欲望,从一、二年级开始,让学生乐于真实地记录生活,每天写上一两句话,记录每一天的事,记录身边的人。这样下来,这些就将成为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学生有了“作文素材库”, “作前指导”自然就可以 “淡化”了。

第二招:优化教材作文,让学生更 “乐写”

“作文是为了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但对于作文教学内容而言,很多教材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我尝试着对教材作文进行优化,进行了开发与创意的改变。

教学例子一:在指导四年级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时,要求写一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学生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我把要求改为写 《我身边的达人》,要求用一件事表现人物的某方面的特长,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所写出的文章更有生活气息。

教学例子二:四年级第五单元要求写 “世界遗产”导游词,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为了让同学们都有内容可写,我进行了处理,将这次作文改为:写一处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导游词,要求学生自拟题目。这就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 “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的习作有了很大的自主权,自然就乐于表达,达到我们理想的作文效果。

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表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要对孩子束缚太多。例如,让学生写老师,一般来说,学生笔下是歌颂老师,但如果有学生写了对老师的意见,建议老师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像这样的作文,老师千万不能加以批评,相反应大力表扬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

第三招,抓好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汇聚了众多优秀名家作品的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和学习写作方法的最好的源泉和宝库。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感悟文中的佳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写作的角度去感受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的教学中,我总觉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写” “怎么写” “为什么这么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教学例子:在 《手指》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丰老先生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整节课下来,学生对 《手指》一文的语言魅力和写作手法有了一个相当深刻的印象。课后我乘胜追击,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现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体意识不强,主要存在以下情况:有的学生托父母或亲戚在单位盖个章,再随便拍几张照片,自己并没有真的去参加实践,就开始编造社会实践报告;有的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是抱着修满学分的态度,全程被动参与,实践过程马马虎虎;有的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把实践当成一种旅游参观。

最终,很多孩子不但能模仿丰老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像课文说的那样 “养尊处优”,反而是 “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在这样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更锻炼了写作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提高了写作技巧,乐读、乐写。

第四招:创设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

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选用哪些写作材料是小学生习作的难点所在。怎样打开学生的思维,找到乐于表达的话题呢?我们应该在各种教学活动、互动中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和兴趣。

在 《我的理想》指导课中,我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分享了当年我的理想故事,这样,不仅毫无说教痕迹地为学生做了一个 “示范”,使他们如同处于与朋友聊天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轻松而自然,更诱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达到了我预期目的。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情感,我们在作文课堂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乐于观察,注重发现。

在指导写 《一次有趣的游戏》之前,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上举行了“两人三足” “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学生一个个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叫大家拿出笔来把刚才看到的、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完成了习作,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

二、“导改结合”进行作文评讲

我们既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望,更要激发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热情,还要让学生具备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但注重上好指导课,学生作文后,为改好一篇作文,老师可谓花尽了心思。我尝试 “作后指导” “导改结合”的方式,不但让教师不会 “怕教”, 而且 “乐教”。

第一招:集体指导,学生自评自改

老师先批阅学生的作文,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可以从学生写好的作文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制成幻灯片或复印出来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指导学生发掘作文中的亮点,大到篇章选材、精彩语段,小到题目、词语、标点,又能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好作文,可只作个别语句的修改或者适当增添一些修辞手法,给文章润色,基本保留文章的原作原貌。

对于中等作文,可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章的不足之处,检查文章详略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具体,段与段之间过渡衔接是否适当等。对于较差作文的修改,我们要进行个别指导,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用红笔画出不顺口的词句,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

教学例子:在指导作文 《互相关爱的一件事》,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一件事,但选材不够新颖、题目、用词等没有新鲜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选出了一些优秀作品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边读边改。学生经老师的提醒,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都能根据老师的指导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做有针对性的修改。

这样自评自改的作后指导,所花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但效果非常好,既没有破坏学生作文的原生态,也没有失去小学生作文的本真,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第二招:读赏结合,互评互改

众所周知,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习作、相互欣赏习作。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推荐自认为写得好的片断上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词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精彩语段,我们要加以赞赏。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真正实现在阅读欣赏中提升习作能力的目的。

集体修改只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教师应把更为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大的活动空间让给学生。我采用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把改好的作文草稿与同学交换修改,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讨论。修改的内容包括文中的错别字,漏写的字、词、句及病句,还要写评语,先写好的方面,再写存在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成为了评改作文的 “主人”,激发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升了写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作文评价方面的能力。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农村专项课题 《农村小学语文 “先写后导”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c2017088)】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