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笔记的写作指导及操作策略
2018-04-02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杜英珠
文/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杜英珠
课前预习笔记写作,是一种全新的课前预习方法,它将传授学生写作策略知识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结合起来,能够有力地增强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三减” “三供” “三变”,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笔记写作指导方法。
一、合理推行 “三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合理推行 “三减”,为学生减压、松绑,为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营造宽松环境。
一是 “减压”。要求学生把预习作文放在所有作业完成以后的盈余时间来做。同时,积极营造宽松环境,通过减压、松绑,放宽限制,优化环境,让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充分流露,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是 “减负”。要求学生只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展开探究,并形成文字。提倡 “我写我想”,不必一味求全。并允许有模仿的过程,通过模仿积累逐步走向创造,当然,模仿不是抄袭,二者的界限要划清楚。
三是 “减量”。虽说是预习作文,其实对字数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写作要求也不能定得过高,形式更像随笔,主要记录学生在预习中的所思、所得或探究过程等。同时,在指导过程中容许学生多元思维方式,重在启发思维,领悟规律,培养语感,养成良好习惯。
二、恰当做好 “三供”,为学生开动大脑做好铺垫
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辅以素材、形式和思路,对学生课前预习作文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一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能较快地找到切入口,针对感兴趣的一项探究。比如:生字的起源、成语的出处、标点的妙用、作家的故事、文章的背景、内容的剖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二是提供形式。只要能写出真实感受,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形式来展现。比如:生字的起源可以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成语的出处可以用写信、标点的妙用可以用童话、文章的背景可用新闻稿、写作的手法可以夹叙夹议、作家的故事可以用复述等。
三是提供思路。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上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就是技巧的作用。比如: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在模仿中创新。
三、力争实现 “三变”,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循序渐进
首先,从单一的读后感向内容呈现多元化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最早开始写预习作文的时候,孩子们都习惯写成类似读后感的文段。后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也慢慢会用其他的形式来呈现预习所得,如用改写的方式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文段中,李一帆同学改写 《猫》的段落: “我十分喜欢母鸡,听,咯咯咯,咯咯咯,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昂着头从前院唱到后院,又从后院唱到前院,只有职业歌手画眉,才能跟她一比高低。她也不总是唱歌的。有时,会探头探脑的溜进屋里,在餐桌地下走来走去,看看有无米粒或菜渣可以填饱肚子。然后,又悄无声息地回到院子。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一排排整齐的 ‘竹叶’会向我汇报你的消息。”
其次,从普通的文本向生动有趣的汇报方式转变。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除了写,还是写。后来,光是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编写的相声、课文改编的剧本、作家的小故事、含有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统统搬上了讲台。通过这些活动,以演促写,孩子们写预习作文的兴致就更高了。
第三,从课内知识到课外延伸的转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针砭时弊,关注社会。如王培锋同学结合 《百万英镑》一文写下: “仿佛这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就站在我的面前……上个星期三,我去小店买小布丁雪糕,一个五毛钱。我小跑到店铺前,伸手把钱递给老板,大声说: ‘老板,给我来个小布丁’。话音未落,从我的后面传出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喂,一包中华’。没想到老板把准备伸过来接我的五毛钱的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圆滑的弧度,利索地接过钱,利索地递给他一包中华烟。我正准备抗议呢,一个保安出现了,跟老板打招呼:‘赶紧送两箱加多宝到办公室,客人等着要’。老板又满脸堆笑的安排里屋的伙计送货,等这些都忙完了,才接过我手里的五毛钱,顺手咣当一声,扔进了一个装月饼的铁盒。又是随手一扔,把小布丁给了我……”
这种预习方式,既让学生保持乐写的兴趣,又能更好的掌握阅读方法,有力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将同步得到提高,创造出 “1+1﹥2”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